夏長勇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微博、微信、博客、網上帖文、跟帖等表達渠道更加簡便、即時、交互、隱匿,幾乎任何新聞事件都無秘可隱,個人意見表達呈現高度自由狀態,一時眾聲喧嘩,謠言四起,真假難辨。
宣傳工作的形勢變了,一些黨政領導干部的觀念卻沒有與時俱進。有的不掌握受眾需求,仍自說自話地作灌輸式宣傳,由此形成的官媒輿論場與廣大網民發聲形成的網上輿論場,呈現巨大反差,“看電視形勢大好,一上網心情沉重”。有的不了解危機傳播規律與應對技巧,出現突發事件時,仍習慣于“封堵瞞壓”,被網民曝光后,又跟在后面圓謊解釋,搞得形象糟糕,威信盡失。有的不懂與媒體打交道的技巧,或者官腔十足、套話連篇,或者雷語頻出、被媒體圍剿,或者干脆躲避媒體。更多的官員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七不知”:不知誰來說、不知何時說、不知在哪兒說、不知對誰說、不知說什么、不知怎么說、不知說多少。
當下,引人關注的新聞,往往都是先由傳統媒體報道或網友在微博、網帖報料,再經網絡轉載后引發社會“圍觀”。這啟示我們,做好日常宣傳工作必須抓好三點:第一,要高度重視新聞源問題。你不主動給網絡媒體“喂料”,它就會由其它途徑獲得,當然其真實性及價值取向也不再是你可控制的了。第二,時效很重要。時效就是制高點,就是先機。突發事件發生后你不迅速發布消息,網上、微博、微信上就會出現謠言。第三,要統籌手中媒體資源。做到報為網用、報網互用、報網聯動,官方微博、微信、客戶端等聯合發聲,使傳播效能最大化。
適應新的形勢,黨報黨刊黨臺黨網等主流媒體的宣傳要做到四個創新。一是創新正面報道方式,不能總搞宏大主題、長篇大論,而要“講大問題找小切口”、“嚴肅話題百姓視角”,追求“上乘的宣傳看起來像從未進行過一樣”的效果。二是創新主流媒體的話語體系,多講百姓看得懂的、感到親切的大白話、市井話,多接地氣。三是創新版面編排和表達方式,使主流媒體面貌更清新更時尚。四是加快黨媒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步伐,占據網上輿論主陣地,打通兩個輿論場。
同時,還要健全完善日常工作體制機制。一是健全完善宣傳工作領導體制,加大對宣傳思想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二是健全完善政府日常信息發布制度,要選好配強新聞發言人,政府新聞發布要常態化,要善于利用官方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主動發聲。三是要健全完善突發事件信息發布與輿情管控制度。平時要有完善工作預案,事件發生前能跟蹤監測到輿情、及時發出危機預報,事件發生后能第一時間并在其后滾動發布新聞,能有效控制網上負面輿論、引導輿論往有利于解決危機的方向發展。四是健全完善與媒體的日常溝通交流機制。要定期召開媒體(含新媒體)吹風會,把要出臺的重要政策、要做的重要工作向記者打招呼;要定期召開新聞宣傳工作座談會,請記者及網絡意見領袖對本地新聞宣傳工作提意見建議;制作并定期更新熱點資料,滿足記者的需求。
(作者: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重慶日報副總編輯)
責任編輯:李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