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汝源
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的基礎工程。近年來共產黨員規模激增,如何提升黨員發展質量并對其進行有效管理是值得關注的問題。為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萬源實業公司積極探索,緊緊把好黨員“入口關”、“考核關”、“流動關”、“出口關”四個關鍵環節,讓“陳腐死水”流出去、讓“新鮮活水”流進來。
一、嚴控入口關,黨員發展標準具體化
對黨員的考察要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并結合不同群體、行業、崗位的實際工作,形成具體明確的發展標準和流程,這就是嚴控入口、堅持標準。
立足實際,多維把關。我們認為,黨員同時也是單位員工,需建立對合格員工與合格黨員的雙重考察標準。首先是對黨的宗旨、方針政策等體現黨員純潔性的指標進行考察;其次是對是否合格員工的考察;最后是對工作實績等體現黨員先進性的指標考察。在入黨積極分子被列入發展計劃之前,要分別接受黨支部、黨員及群眾的綜合評價,諸如個人思想素質表現、年度績效考核、有無違反員工規范等指標均列入考核項中。
發展流程科學合理。我們在考察中注重把握三個環節:第一是培養教育環節,通過對課程的合理安排、黨委書記與入黨積極分子座談,系統講解黨的歷史,同時提出單位對黨員的具體要求。第二是發展前的談話環節,由公司黨委委員與對口業務部門中即將發展的黨員談話,保證黨員對黨的思想認識清晰和公司業務要求清晰。第三是在預備黨員轉正前的考察環節,增加黨支部書記談話環節,進一步增強預備黨員對黨、工作和群眾的認識。
二、強化考核關,建立黨員考核的科學機制
做好黨員評價與考核工作的關鍵在于建立科學的黨員考核機制:一要制定既有定性要求、又有量化規定的考核標準;二要針對不同工作崗位的黨員采用切實有效的考核方法,并要緊貼中心工作;三要嚴格按規定程序進行考核,并吸引廣大群眾監督,使考核工作走出“自我封閉”的怪圈;四要運用考核結果促進黨員隊伍建設,防止考核過程轟轟烈烈,結果卻不了了之。筆者結合所在企業制定出臺的《黨建工作評價體系》,闡述黨員評價考核工作的三個發力點:
評價標準既定性又定量。我們以評價模型的建立為突破口制定考核標準。模型分為基本要求、工作表現和目標結果三個模塊。基本要求重在考察黨員的純潔性;工作表現重在考察黨員的先進性;目標結果重在考核黨員的綜合表現及組織和群眾對黨員的認可度。考核以一個自然年度為周期,滿分 100分,此外還有不超過10分的附加分。最終結果按照總得分(用“A”表示)分為優秀(A≥90分)、良好(90>A≥80分)、一般(80>A≥70分)、差(A<70分) 四個等級。評價結果80分及以上者為達標。其中,“宗旨觀念”因涉及黨性堅定與否這一是非問題,因而是“一票否決”的指標。為強化黨員考核與中心工作的契合度,還在“工作業績”模塊中根據員工年度工作績效考核結果換算成不同分值,確保黨員考核和中心工作互不脫節。
采用360度考核評價模型。為使考核結果更加全面科學,并能代表各個層面的意見,公司采用了360度考核方法構建評價模型,圍繞六個維度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績效評估:(1)黨員自評。設置該考核項的出發點是尊重個人,但因為個人打分可能不盡客觀,故在考核總分的權重只占10%。(2)黨組織(該黨員所在黨支部)評價。由黨支部委員會結合黨員個人表現討論完成,該部分最具權威性,故權重為40%。(3)黨員所在黨支部的其他黨員評價。黨員彼此間互相比較了解,進行交叉打分相對真實可信,故權重為20%。(4)黨員所在單位(或班組)的群眾評價。這是黨員是否密切聯系群眾、是否能夠起到示范帶頭作用的真實體現,權重為20%。(5)黨員所在支部的評價,權重為10%。此分值采用公司黨委對黨支部的評價結果,將黨組織工作開展的好壞與黨員自身結合起來,目的是為了增強黨員的集體榮譽感與主人翁意識。(6)表彰增量評價。根據考核對象獲得省市等不同層級的獎勵或不同層級的公開表揚宣傳報道為加分項。
充分運用考核結果,突出評價導向作用。為發揮結果導向作用,黨支部對每一位黨員的考核結果進行數據分析,并向本人反饋,促進其提高思想認識和改進工作。當黨員年度考核結果為“一般(80>A≥70分)”及以下時,取消該黨員當年度一切評優資格;連續兩年考核結果為“一般”或當年為“差(A<70分)”時,由黨支部書記對其進行誡勉談話。對考核標準、考核方法的合理設置與考核結果的有效運用,極大強化了黨員“考核關”。
三、守住流動關,流動黨員管理全覆蓋
教育、管理、服務好數量龐大的流動黨員,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一個重要課題。對流動黨員的管理要構建一種“既流得動,又收得攏”的模式:一方面要樹立“大組織”的觀念,即每一個黨員不僅隸屬于某一個基層組織,也屬于黨這一整體組織。另一方面要實行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共同負責的“雙管理”制度。
我們公司制定出臺了《社聘員工黨員管理暫行辦法》,對流動黨員的管理通過以下四個環節實現:一是確認環節。每一位進入公司的聘用員工填寫入職表格時均要注明其身份是否為黨員,并及時把流動黨員編入黨支部名冊,納入統一管理范疇。二是關系轉入環節。只要與公司發生勞動關系的流動黨員,工作滿6個月后,按照自愿原則,均可將組織關系轉入到公司黨組織。對于因特殊原因無法將組織關系轉入的,在其自愿基礎上,由其所在黨組織開具流動黨員證或臨時組織關系證明后,到公司黨委備案。三是管理環節。轉入關系或備案后,流動黨員在政治權利上就完全等同于公司正式黨員,同樣履行黨員義務、享受黨員權利。四是關系流出環節。通常情況下,流出黨員將組織關系按流程正常轉出即可,同時制定詳細的制度,明確要在六個月內把黨組織關系轉出,如果不能按時轉出,可以召開黨員大會將其除名,特殊情況可協商處理。
四、暢通出口關,構建能進能出機制
在很多人看來,黨章“開除黨籍”的規定,是一種底線懲戒。一般情況下,只要黨員行為不觸及底線,不觸犯法律,很難招致黨紀懲處。這直接導致有的黨員賴在黨內“濫竽充數”。處置不合格黨員,一方面要明確并嚴格落實“不合格”的標準;另一方面要為 “出口”清淤。
我們公司借助黨員年度評價考核,明確了不合格黨員的標準和退出機制。如果黨員評價結果連續兩年為“差(A<70分)”時,除黨支部誡勉談話外,同時做為期六個月的整改處理。整改期滿后,重新對其進行評價,如果評價結果仍為“差”,經黨支部大會討論決定,報公司黨委批準,對該黨員作勸退處理;如該黨員堅持不退,應當提交黨支部大會討論,作黨內除名處理。連續三年考核結果為“一般(80>A≥70)”及以下時,采用同樣流程,只是將整改期延長至一年,如果再評價結果仍為“一般”及以下,勸退和除名流程同上。處置不合格黨員的目的,在于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做好限期改正黨員的教育轉化工作。對受到勸退等處置的人員,要著重做好談心談話等思想工作,避免將其推到對立面。如黨員對評價結果不認可,可在5個工作日內與支部書記進行溝通,溝通后如仍存異議,可向公司黨委提出申訴。公司黨委在接到申訴后的10個工作日內,會同相關單位和部門協商達成共識,提出最終處理結果并進行公示,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黨員申訴的權利。
(作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萬源實業公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李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