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汪新巧
2013 年為了加快學校教學改革步伐,提高教學質量,找出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烏魯木齊市技工學校開展了制定課程標準的教研活動。在活動伊始,學校首先組織專業教師到企業對電氣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活動主要采取召開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的座談會、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的方式。通過對學校近幾年電氣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的工作、生活情況的了解,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
此次調研的對象是2010級和2011級電氣技術應用專業的畢業生,共計81名學生。其中漢族68名,維吾爾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共計13名。男生78名,女生3名。參與的主要企業有新疆華儀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金牛新聯電控設備有限公司、新疆恒瑞國源電力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和新疆西部建設有限公司,共四家本土企業。

分析:受訪的兩屆畢業生中,97%以上的學生都是以學校推薦為主要途徑獲得工作崗位,其它方式非常少。這說明,絕大多數的中職生缺乏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和繼續深造學習的能力。這與學生的年齡、成長經歷、學校就業指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關系。

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人感覺當前的工作一般,學生普遍對未來的職業目標不明確,感到迷茫,尤其是一些從事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的畢業生。

分析:中職學生的專業優勢在就業時得不到體現,出現了不同專業的畢業生被推薦到同一個企業做同樣工作的現象。因此,在實習期的前三個月有40%的人離職,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分析:以上數據主要從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
專業能力與學生所學習的專業相關聯,體現為在具體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能力。比如:電氣類專業的基本能力,應掌握觸電和急救相關安全知識;能看懂簡單的電氣原理圖紙,會選擇合適的電氣元器件,具備分析故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高低壓電氣設備原理;會正確熟練使用電氣測量儀表工具(比如:鉗形電流表、萬用表、兆歐表等)。結果表明,學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合格比例最高,說明中職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基本上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但專業知識的合格比例還未過半。
非專業能力體現為學生的敬業精神、勞動觀念、合作態度、責任意識、執行力、解決問題的方法、適應社會的能力。這種能力具有普遍性,不分學生所學的專業,需要在具體的工作中培養,良好的非專業能力將會使學生受益一生,可以有效地實現學生向社會角色的快速轉變。在問卷中有四個方面涉及非專業能力,可見企業更加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培養潛力。
根據調查情況分析,畢業生首次就業率較高,但高就業率背后深藏著低就業質量的弊端。
首先,畢業生的基本功不扎實,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導致在企業頂崗實習時用到專業技能捉襟見肘。其次,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很多企業都要求員工從基層做起,幫助學生積累寶貴的實踐經驗,但一些學生沒有意識到基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愿意到生產一線,好高騖遠。最后,團隊協作精神的不合格率較高。表現為在工作中缺乏溝通、交流、合作協調能力,缺乏愛崗敬業精神。
中職學生學歷層次較低,在社會上認可度并不高,技能崗位上又缺乏競爭力。就業主要集中在中小型工業企業,尤以小型民營企業為主,就業環境相對差,噪音、粉塵污染嚴重,同時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報酬又低。因此,很多中職學生還未堅持到實習轉正,就選擇離職。
被調研的企業無一例外地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少數學生的工作態度和組織紀律較差,表現為遲到多,請假多,在崗期間玩手機等怠工現象,缺乏吃苦耐勞和團結協作的精神。職業學校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導,教育學生學會做事之前首先學會做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做到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首先要端正工作態度,具有“敬業”精神。同時,學校要開展職業生涯輔導,幫助學生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學會全面客觀的分析和定位,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業質量是教學質量的折射,是檢驗教學質量的標準,因此,學校應當根據企業的實際要求,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和服務能力為宗旨,積極開展學科改革,加強培養中職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的理念,合理把握三年制中職學生的人才規格,認真開展教育教學分析,加大技術實踐訓練活動的課時比例。要以“必須適用夠用,兼顧發展”為原則,合理選擇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采用綜合化、項目化、理論實踐一體化等的多種形式組織教學內容,將專業技術的通用知識、技能和職業資格鑒定有機整合。
根據職業教育的要求和專業的特點,我們必須大力強化學生的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學校應該加強對實驗和實踐設備和材料的投入,努力改變“實驗從屬于理論”和“實驗服務于理論”這種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盡可能做到理論——實踐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實踐活動(環節)的一邊連接著學習內容(知識、技能),另一邊連接著(未來的)崗位技能。因此,我們要加強實踐操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認真選取項目(或內容),使它充分發揮應有的效果。切不可為了實踐而實踐,為了操作而操作。為了有效指導實踐活動,切實提高實踐活動效果,讓教師能夠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實踐操作或實踐訓練課教學班級人數應該控制在20~30人。
學校必須廣泛利用企業的技術、市場和專業人才等優質資源,首先,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安排上,緊密結合市場人才需求,做好規劃,避免閉門造車。其次,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到校外實訓基地實際參與企業的生產活動,熟悉和體會企業文化,在生產的過程中鞏固校內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實踐操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學生適應企業的能力,提升畢業生的就業對口率。
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技能是關鍵,質量是核心。因此,衡量中職教育好壞是看培養的學生是否能順利就業,滿意就業,做到真正符合社會崗位需求。要提高中職生的就業質量的關鍵是要提高中職生的自身綜合素質,增加核心競爭力,一方面要靠自己刻苦努力,另一方面要靠學校因地制宜,不斷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摸索出符合國情、校情并具有自身特色的中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
[1]蔣綿綿,黃鵬程.泉州地區應用電子專業人才需求調查及培養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6).
[2]周少斌.影響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因素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8(2).
[3]陳新.中職生就業質量低背景下的課程改革分析[J].職業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