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中
[摘要]中國夢是自下而上的,是由每一個普通群眾的夢想匯聚成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的過程;群眾路線則是自上而下的,是黨員、干部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做群眾工作的過程,本文從中國夢和群眾路線的內涵、群眾路線作為中國夢實現的保障、中國夢作為群眾路線的價值歸宿來講解了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
[關鍵字]中國夢;群眾路線;實現
群眾路線和中國夢是當下最熱門的兩個詞,也是最引人關注的兩個問題。乍看起來二者似乎毫無關聯。其實,從本質層面上考量,群眾路線和中國夢是內在相通、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在我國當下的政治社會生活中,群眾路線與中國夢交相輝映、相輔相成的態勢已經初步形成。
一、群眾路線與中國夢的內涵
1、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首創。1922年7月黨的二大,響亮地提出“到群眾中去”“不離開群眾”的政治口號。但對于群眾路線的精準概念內涵,直到1981年6月,才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作出界定。即黨的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從基本內核上把握黨的群眾路線,應從縱橫兩個視角切入。其一,從黨的領導之橫向視角審視?!耙磺袨榱巳罕姟笔穷I導目的,“一切依靠群眾”是領導手段,“從群眾中來”是決策制定、經驗提煉、理論創新,“到群眾中去”是決策執行、實踐操作、實踐創新。因此,群眾路線內含了四個方面的統一性,即目的與手段的統一性、決策與執行的統一性、領導與群眾的統一性、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性。其二,從我們黨92年堅持和踐行群眾路線的縱向歷程來看。92年來,群眾路線的演進類型大體經歷了三種主流形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群眾斗爭”形態,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群眾運動”形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群眾活動”形態。
2、中國夢
中國夢全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公開談論中國夢。他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边@樣,他就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民族復興中國夢。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深刻揭示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實現要求、本質屬性等問題,初步建構起中國夢的理論體系。他認為,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根據這一基本內涵,中國夢實際上又是由五個具體的夢組成的,分別是:政治大國夢、經濟強國夢、文化興國夢、天下大同夢、美麗中國夢。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深刻揭示了唱響中國夢、實現中國夢目標的根脈在于對群眾路線的堅守和弘揚。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培育群眾夢想、汲取群眾智慧、集聚群眾力量,才能凝聚最廣泛的精氣神,才能積蓄最深厚的正能量,才能獲得實現中國夢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二、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障
1、實現中國夢要培育群眾夢想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群眾的夢,是人民群眾福祉所在。實現中國夢首先要培育人民群眾的美好夢想,然后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來實現,也就是讓全體人民群眾共同享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進步的機會,使每個人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個人的合理價值追求。然而,在當前思想意識多元化、價值觀念多樣化的新時代背景下,個人夢想也是千差萬別的,客觀上需要以創新的載體和形式把黨員干部群眾的“個人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2、實現中國夢要汲取群眾智慧
群眾處在實踐第一線,對事物的認識、對情況的了解更細致、更透徹、更深刻。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了解民情、集中民智、作出科學決策,才能找到創新思路、改進工作的源頭活水。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實現中國夢就更加需要深入貫徹群眾路線,汲取群眾智慧,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
3、實現中國夢要集聚群眾力量
目標的實現需要強大的力量驅動,而夢想的實現也更需要有偉大的力量為后盾。中國夢是富國強民之夢,要想讓中國夢照進現實就必須集聚不可戰勝的力量。不可否認,任何時期、任何階段,我們革命和建設都需要力量,而最強大的力量就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群眾路線把群眾擺在突出位置,將全國人民團結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周圍,讓全國人民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只有這樣,才能凝聚起實現“中國夢”不可戰勝的最根本的力量。
集聚群眾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上下同欲者勝。廣大人民群眾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源泉。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我國黨委和政府的力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發展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推動力,我們一定要積蓄好、把握好、使用好這份力量,匯聚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在團結奮斗中走出中國夢實踐的壯麗征程,全面加快中國的全面小康進程。凝聚群眾力量,就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力量,就是使13億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集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
4、實現中國夢要凝聚群眾情感
實現中國夢需要升華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匯聚各級黨組織與廣大基層黨員干部之間的血肉聯系,從而凝聚起全國人民的情感力量。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干部,必須同群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群眾對立。如果哪個黨組織嚴重脫離群眾而不能堅決改正,那就喪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敗,就會被人民所拋棄。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來,這既是歷史的昭示,也是現實的召喚!endprint
三、中國夢是群眾路線的價值歸宿
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有其價值歸宿、價值目的。在后十八大時代,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歸宿與目的,說到底就是民族復興中國夢。也因此,中國夢始終是推行群眾路線的基本出發點與最后落腳點。
1、中國夢是黨團結凝聚人民的旗幟。旗幟問題至關緊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努力保持黨密切聯系群眾的最大政治優勢,切實規避黨脫離群眾的最大政治危險。我們黨要團結凝聚群眾,就必須有能夠服眾的抓手,必須有一面吸引人的旗幟,讓人民群眾從中看到希望和未來。這面旗幟在當前看來,就是我們黨為人民描繪的理想中國之發展藍圖——中國夢。有了這樣一面每一個人都能夠讀懂的旗幟,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人們,自然而然地就自發團結凝聚到黨的周圍,堅持群眾路線的效用也能就此得到全面釋放,黨群干群關系狀況也將就此發生大的改觀。這已經是正在呈現的不爭事實。
2、中國夢是人民不懈奮斗的理想目標。我們的人民從來都是滿懷理想與期冀的。民主革命時期,人民的理想追求是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翻身得解放。改革開放新時期,人民的理想追求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生活幸福,向著共產主義的幸福未來邁進。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無疑是全體中國人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的170多年苦苦求索的理想目標。作為當代中國的領導黨、執政黨,中國共產黨要帶領人民去實現中國夢的理想目標,就必須自覺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將實現中國夢的過程與堅守群眾路線的過程內在統一起來,努力形成以實現中國夢為價值導向的新的群眾工作路線圖。
3、中國夢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追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著力開展為民務實清廉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為了進一步密切黨群關系,團結凝聚人民群眾共同去實現黨肩負的根本歷史使命與任務。那么,黨的根本歷史使命與任務是什么呢?在當前,毫無疑問就是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因此,中國夢可以看作是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追求、堅守群眾路線的價值歸宿。如果缺乏對中國夢的愿景設計與科學建構,我們堅持群眾路線、帶領群眾走向何方,將變得方向不明、價值模糊。
小結
總之,中國夢是自下而上的,是由每一個普通群眾的夢想匯聚成國家夢、民族夢、人民夢的過程;群眾路線則是自上而下的,是黨員、干部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做群眾工作的過程。我們只有將自下而上的中國夢與自上而下的群眾路線有機結合起來,將夢想與現實、理想與實干、務虛與務實有機結合起來,自覺堅持“群眾路線是中國夢的堅實保障、中國夢是群眾路線的價值歸宿”之關聯邏輯,才能在堅守群眾路線的基礎上團結凝聚中國力量,鼓起中國干勁,為中國夢的實現創造更加光明的前景!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在全黨深入開 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J].黨建,2013,(5).
[2]深入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實現 黨的十八大目標任務提供堅強保證[N].光明日報2013-06-19.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上的講話[EB/OL].人民網,2013-3-18.
[4]劉云山.為了誰 依靠誰 我是誰——關于貫徹黨的 群眾路線的幾點思考[J].求是,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