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展航+顏倩+柯婷
[摘要]校友資源是母校的寶貴資源,而思想教育是校友資源的一個重要功能。本文闡述了校友資源思想教育功能的三種實現形式,并提出四種提升校友資源思想教育功能發揮的途徑。
[關鍵詞]校友資源;思想教育功能
校友資源是校友自身作為人才資源的價值,以及校友所擁有的財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會影響力等資源的總和。校友是一個信息豐富,知識密集,與母校有著特殊感情聯系的群體,是母校的寶貴資源。充分發揮校友資源的作用,對母校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校友資源思想教育功能的實現形式
1.1 榜樣教育
優秀校友的今天,就是在校學生的明天。優秀校友的社會價值、地位成就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榜樣教育作用,是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手段。相比高校學生工作者“說破嘴皮”的顯性教育,運用多種喜聞樂見的手段,寓教于建設成就、寓教于樂、寓教于文、寓教于游等,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其中,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隱性手段顯得更為有效而持久,而這其中的榜樣教育方法在校友資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通過學校官方微博、校園宣傳欄、廣播等多種媒介宣傳校友當中的優秀典型,將其先進事跡、成才之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網絡社區中悄然傳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富有成效的途徑。
1.2 直接教育
高校校友中,不乏治國棟梁、學術大師、企業高管,有成績顯赫者,更有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做出卓越成就者,他們的奮斗歷程,獻身精神,是母校優良傳統繼承發揚的生動體現。而青年學生普遍缺乏社會經歷,在選擇未來人生道路的問題上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校友在社會上的奮斗精神、成長之路、成功之道、肺腑之言,對青年學生來說是極為形象生動、容易接受、令人信服的教育內容。因此舉辦各類型的校友論壇、講座、經驗交流會,通過優秀校友直接傳授經驗和方法,其效果更為直接而顯著。
這種教育方式的優勢在于:①易于操作。發揮高校校友會的作用,在與校友取得聯系的基礎上確定時間地點即可。②效果顯著。講座或交流會上,教育內容以語言、文字、圖像等方式直接傳授給學生,減少了知識傳遞過程中的干擾和衰減。③易于評估。在講座或交流會后結合適時的反饋,通過個別訪談或問卷調查的方法,能相對便捷地評估該活動在學生當中的反響和教育效果。而直接教育的不足之處在于:①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直接教育過分依賴于傳授經驗的校友的知識文化水平和演講技巧,而且所講授的內容未必完全符合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和學校的培養目標,當一位具備優秀演講技巧和豐富閱歷的校友向學生傳遞有所偏差的信息后,高校學生工作者將難以扭轉其產生的反效果。②形式單一。講座或交流會的教育形式與傳統的大學課堂教育差別不大,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 提升校友資源思想教育功能發揮的途徑
校友資源的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效發揮,有賴于校友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因而需要對校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以提升校友資源思想教育功能的發揮。具體途徑有以下四種:
2.1 培養在校學生的愛校意識和校友意識
杰出校友的優秀事跡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能起到生動的示范效應,它向在校學生傳遞了“你們的將來同樣璀璨”這一信息。因此,培養在校學生的愛校意識和校友意識,通過提高在校學生對學校的認同和依戀之情,構建“在校學生——優秀校友——教育在校學生”的良性循環,從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實現校友資源的思想教育功能。
高校可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校史館,生動了解學校的創辦歷史、辦學特色、所獲成就,為學生熱愛學校奠定基礎,并借助校慶、學校承辦大型賽事等契機,通過組織在校學生參與慶典或活動的籌備、組織、接待等工作,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主人翁意識。如廣東工業大學在成功申報承辦2015年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后,組織了學校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賽事的籌備、策劃、后勤、接待等工作,既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愛校熱情。高校也通過校友網站、校友期刊雜志,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種形式,宣傳杰出校友的事跡。對于在學校發展歷史上有突出貢獻的,可豎立雕像、編入校史、學校宣傳片、冠名樓宇或獎助學金等等,校友們取得的成果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增強學生以校友為榮、以母校為榮的自豪感。
2.2 營造校友回報母校、提攜后輩的氛圍
美國哈佛大學因造就了50名在世的全球億萬富豪而名列“美國造富大學排行榜”榜首。由于培養了眾多富豪級的校友,哈佛也因此而成為全美接受捐贈資金最多的大學,獲捐金額高達350億美元。而在其每年2億多美元的捐助中有近1億是校友個人捐助的。校友以資金、智力、技術回報母校,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物資資源,而在校友回報母校的眾多方式中,捐資助學、設立冠名獎助學金最能體現校友資源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校通過聯系校友,設立以校友冠名的獎助學金,對獲獎學生應進行表彰,舉辦獲獎學生風采展,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校和校友給予的關懷和幫助,培養了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誠信意識,樹立“今天我以母校為榮,明日母校以我為榮”的榮校情節,并以校友為榜樣,在未來回報母校,幫助更多后輩。
高校可加強與杰出校友或校友企業的合作,為校友或校友企業提供智力和科研支撐,實現產學研相結合,以鼓勵更多的校友捐資助學,回報母校。
2.3 深化校友會的發展
高校校友會是一個在大學領導下的群眾性、非營利性聯誼組織,是以聯系校友、服務校友、宣傳母校、服務母校為宗旨,既適應大學發展需要,又滿足廣大校友自身發展需求的社會團體,是聯系大學與校友的紐帶和橋梁。其在促進校友資源綜合開發中具有其他職能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拓寬與校友溝通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校友資源的思想教育功能的組織保障。校友與母校的溝通合作和對學生的捐資助學等活動主要借助學校或二級學院的校友會進行聯系和組織,可以說一個組織有序、運行高效的校友會是實現校友資源各項功能的物質保障。
高校應通過發展校友會,建立校友工作網站,創辦校友刊物,安排專職人員負責聯絡、收集、整理、篩選、分類校友信息資源,搭建與校友溝通交流的平臺。條件成熟的高校可把杰出校友的事跡陳列到校史館組織學生參觀,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深厚感情和對杰出校友的崇敬之情,增強他們愛校興校的責任感,實現思想教育的目標。
2.4 建立校友導師制
校友導師制,是在高校原有導師制的基礎上的一種創新,指高校以有償或無償的方式邀請優秀校友回到校園,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形式對在校學生進行學習經驗傳授、就業指導和職業推介等指導,是充分開發校友資源、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創新形式。已有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大學生希望能得到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指導,而學校的老師長期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對職場生活接觸較少,難以給學生最真實而全面職業指導。校友導師制正正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來自各行各業的優秀校友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其多年的職場經驗和工作實踐是學生的生動課本。校友導師通過討論會、一對一交談等方式和學生們分享經驗,對于涉世未深的學生而言,多年在職場里打拼的校友導師分享的內容不僅僅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面臨的問題,還能地對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給予“過來人”的指導。校友導師通過接觸同學,對學校教學做出反饋意見,建立起人才培養的閉合信息模式,在直接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推進了素質教育,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如今不少高校都實行了校友導師制,如中山大學聘請優秀校友擔任在校生職業發展方面的導師,根據學生特點及發展愿望,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出具體指導,為學生推薦就業和提供實習機會;暨南大學邀請96位畢業10年以上的資深MBA校友回校,提供無償的MBA學員一對一輔導,在職業發展、論文探討以及行業沙龍等方面深入交流,保證每位學員都能匹配一位自己行業內對口的優秀導師;成都電子科技大學挑選了47位在上海工作了十年以上,有著豐富經驗和閱歷的校友作為導師,與剛到上海參加工作的學弟學妹組成“導師—學員”小組,通過導師座談、導師課堂、項目交流、任務考核以及長期培養等方式,對初到上海,初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進行工作上和生活上的輔導。
[參考文獻]
[1] 賀美英等.對高校校友資源的再認識,清華大學教育研究[J],2004,(6)
西部[J],2011,(29)
[2] 魏德功,高校校友會的職能與校友資源有效開發的研究,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08,(2)
本文為2012年廣東工業大學高教研究基金項目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2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