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娥
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誠然,以自律性、合作性與探究性為基本特征的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組織方式,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然而,實際教學中,隨堂可見的小組合作學習真正達到合作學習的效果了嗎?我覺得,有時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小組合作即小組“合座”。課桌擺放形式變了,以前的“秧田式”改成了“環形桌”,幾個人圍坐在一起,教師提出問題后,小組內馬上開始了行動,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互相都不清楚在說什么。而當老師一喊停,大家馬上安靜了下來,一張嘴就是“我覺得……”“我認為……”“我想……”人人以自我為中心,同時表現出的還有一些愛表現的學生搶著發言,并且笑話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你可真笨……”小組發言的總是那些所謂的尖子生,大部分學生只是來當陪讀和聽眾的,其結果必然是全班學習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
問題二:只注重結果,而忽視大家在一起合作的過程。例如有位老師在講“統計”內容時,學生們以小組合作形式來進行學習。老師讓大家玩“石頭、剪子、布”游戲,并記錄結果,其他要求沒有。大家當然玩得非常開心,但同時也不知道應該記錄什么,記錄在哪兒。這樣的課堂確實很熱鬧,但熱鬧過后是什么?是使合作流于形式,真正的形式主義。這位老師并不在意這些,他只是對結果感興趣。
問題三:過于關注小組合作,忽略了個人思考。并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合作,也并不是所有問題從一開始就需要合作。如果學生連獨立思考的時間都沒有,那他還會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對自己的同伴說?現實中的小組合作,有時往往是優等生獨占天下,一般學生和學困生幾乎沒有發言的機會,這樣就會造成部分學生不愿動腦思考,反正都會有人去說,久而久之養成依賴的壞習慣。好好的小組合作學習,變成了一部分學生休息和玩耍的自由時間,這不是合作學習想要的結果。
我現在從事低年級數學的教學工作,在前幾天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中,我執講了“擺一擺 想一想”這一綜合性活動課。課前準備時,對于用不用小組合作這種形式我很矛盾。我所考慮的是: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樣重要,學習內容并非多么復雜,學生在一起會說些什么?無非就是一個人說,幾個人聽,再不會有什么。 上課時我沒有使用小組合作,而學習效果比預想的還要好很多。所以說,小組合作并非萬能鑰匙,節節都要用,用的越多越好,關鍵在于合理使用這一形式,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
現在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合作學習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小組內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也為今后走上社會參加工作,團隊協作打下良好基礎。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小組合作交流探索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建立真正有效的學習小組
每個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都有差異,這是建立小組必須首先考慮的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起,便于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組與組之間要水平相當,這樣有利于組間的公平競爭。小組內成員要有分工,比如誰來組織,誰來記錄,誰來代表小組發言等,每個人都要有明確的職責。角色應該經常輪換,每個人都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增強成員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
二、教師要適時掌握好合作的時機
合作學習是因為學習的需要,需要合作學習時采取合作形式,必須從具體的實際情況出發,否則合作便是一件多余的事情。教師要把握好這一點,提出合適的問題。什么是合適的問題呢?是指具有開放性、挑戰性、探索性的問題。切不可問題過于簡單或是不恰當,白白浪費時間。
教師設計問題是關鍵,什么問題需要通過合作來完成,需要教師善于觀察和思考。例如:學生獨立思考會很困難的,獨立完成耗時太長的,會出現不同見解、思路需要爭辯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學習來完成。問題適合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才會是高效的。
三、教師要教會學生去合作
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走到每個小組中觀察大家的表現,傾聽大家的發言,與小組成員適時交流,以便教會學生真正進行合作學習。
首先,要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要讓學生明白:只要是自己獨立思考的東西,即便說錯了也沒有關系,還可以改正。
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只有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才能知道別人的想法,才能真正與別人進行交流。教師要提醒學生邊聽邊想:和自己的想法是否一樣,自己是否還有補充,如果不同,差別在哪里等。
最后,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小組成員在一起,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是重點。各成員之間集思廣益、相互補充,每個人都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都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對于意見中的分歧,教師應鼓勵大家進行爭辯,因為學生的思維碰撞往往會有火花閃現,這種火花是特別寶貴的資源。理不辯不明,只有爭辯,辯出真理,才能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深化大家對問題的理解。
四、注重對合作學習的過程評價
適時評價對于學生來說,要更注重合作學習的過程。評價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和全面性,注重樹立榜樣,激發競爭。要多從正面進行評價,多鼓勵和表揚,當然對于發現的問題也要及時處理,予以正確引導,促進合作學習的良好進行。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因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兼顧的小組較多,不容易對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有清晰了解,而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對自己、對本組同學的表現都有了解,自評和互評會使評價更公平、更公正、更具有說服力。
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這條道路上,隨時會出現坎坷和荊棘。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確立好為學生成才服務的理念,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學生來說,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掌握了學科知識,而且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小寨鄉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