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莉
語文教學要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在理論上講得似乎都很清楚,但是實踐中卻并不清楚,甚至是問題多多。這是什么原因呢?我以為對理論的看法決定著實踐的功效。 我們將發展語文素養的理論看作是超越實踐和駕馭實踐的武器。然而教育的任何科學的理論總是在實踐中發展出來的,理論只是在實踐完結時才有了自己的空間,理論是加強實踐的。 這是由于對理論的看法,讓我們至今還沒有在實踐中找到發展語文素養的良策。我們需要改變一下研究范式,即用人文科學的研究范式來實踐、思考。或許會有新的收獲。在人文視野中的教學研究,生活體驗是研究的出發點。
一、精彩之處的震撼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很多體驗歷歷在目,至今依舊清晰記得。
比如,我曾在教《一株紫丁香》一課時,當時我和孩子們共同體驗到了一種奇特的感覺,至少讓我記憶猶新。 當我們完課文時,孩子們對紫丁香非常感興趣,于是我突發奇想,啟示孩子們想象:假如你就是里面的紫丁香,你會怎么想,怎么做?這下可好,孩子們激動得很,想象也很有趣。
秦晉說:“假如我是紫丁香\我會對老師說\老師,我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世界打扮得更加美麗\我讓周圍的空氣變得更清新\把環境變得更加清潔\我是一多美麗的紫丁香,我要像您一樣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貢獻給大家……”
子喻說:“假如我是紫丁香\我會對小朋友說:“你們除了把我們栽在老師的小院里,還應該把我們栽在自己家的小院、栽在馬路旁、栽在公園里、栽在……\這樣我們能夠帶給跟多的人快樂……
子駿急切地舉起了小手,對大家說:“我雖然叫紫丁香,可我也想像別的花朵一樣穿各種五顏六色的衣服,那樣就更美了哈哈……”
學生的語言真是精彩萬分呀!在下課鈴聲響了起來時,孩子們都說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看著他們的戀戀不舍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和我一樣滿足和興奮。
課后,我想他們的語言情趣盎然,妙手天成;或充滿童真,非常有趣;或充滿詩意,美感十足……我們不得承認并欣賞秦晉、子喻、子駿的語文素養。 為什么語文素養在這里得到了展現或者說是培養呢?由此,我不禁憧憬一番:要是每一位學生每一次建構的語言都像這幾個孩子那么精彩,那么孩子們語文素養的發展就不會再是空中樓閣了呀…… 那么怎樣的課堂才算是“構建兒童自己語言”的優秀課堂?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征。
二、構建“兒童自己的語言”的課堂特征
1. 情感融洽
教師在決定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之前,一定要盡量了解每個學生的精神需要和興趣所在,及時把握學生的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為有效地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
如我曾在教學《一分鐘》第一課時課尾時,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領略了元元由于晚起床一分鐘就導致最后遲到20分鐘。板書:(思考)通過這件事情元元心里會怎么想?孩子們把自己的想法都寫在課文空白處。有的認為元元懊悔了;有的認為元元覺得不可思議;還有的認為元元下定決心改正睡懶覺的壞習慣……
這些為我在上第二課時,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提供了很好的參照,從而使建構有了很大的針對性、啟發性。 如果沒有對學生學習情感(需求、愛好、價值取向等)的把握,那么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就成了一種不切實際的追求,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好的效果。因此,情感融洽是“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課堂不可或缺的特征。
2. 情境再現
在語言學中,情境本義是語境,它不是人為“創設”或者“優化”的虛擬環境,而是真實的言語環境。在天然的、真實的語境中的自主地隨機學習要比人為創設的虛擬情境中學習語言的效果好。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把語文學習放在語境中,通過大量的、真實自然的語文實踐來完成學生自己的語言的建構。 如我在教《假如》時,是這樣做的: 師:閉上眼睛,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些什么?生: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四川的災民畫很多很多好吃的食物,讓他們再也不會為了饑餓而哭泣。生: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用我神奇的力量讓全球氣溫下降,免得沿海的城市被海水淹沒啊。生: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我們國家畫很多先進的武器,讓別的國家不敢欺負我們。生:……
我結合了課文中的情境,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來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小節: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情境(語境)性的課堂為學生建構自己的語言提供了比創設虛擬情境更為重要、本體而有效的方法策略。
3. 實踐參與
“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課堂具有實踐性的特征,這個實踐性指的是在運用語言中學習語言運用。那么,學生自己的語言必然是在運用語言的實踐中建構起來的。
如我在教《“紅領巾”真好》,最后一小節我引導孩子們:假如你是森林里的小鳥,你會想說點什么?做點什么? 先想想再寫下來。
孩子們拿起筆來刷刷地寫了起來。在匯報中李鑫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幸福的小鳥》:
我是一只幸福的小鳥,謝謝“紅領巾”們對我們的保護。有了你們的保護,我們可以在美麗的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嘿!瞧我!跳起舞蹈來還是挺優美的哦!蝴蝶姐姐看見我跳著,都不禁拍手叫好呢!
孩子們聽完她的故事,熱烈地鼓起掌來了!建構學生自己語言的課堂,不把教學目標視為先在于學習與學生存在的知識點或者成形的思想,而視為一種含有方向的力量的施加,以促使學生的學習朝一個含有我們意愿的方向發展。如果能準確有效地把握情感融洽 、情境再現、實踐參與的課堂特征,我們將促使學生的學習朝著建構學生自己的語言的方向發展,朝著“發展語文素養”的方向發展。這樣的課堂我們如何來創設呢?
三、構建“兒童自己語言”的課堂方法
想要幫助兒童構建自己的語言,教師必須在平時的課堂上有強化兒童自己的言語實踐的意識。在每一次課堂上創設語境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主情景”的營造
情景的最高境界在于形成“場”,讓人身臨其境。這需要老師不斷強化,引導,即“造境——入境——享境”三個環節不可少。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例《在家里》為例: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若能以“家”為主線,“領略漢字的家——走進課文的家——體驗自己的家——認識電器的家”。以“家”的情景,貫穿全文,就構成大比喻的背景,帶學生走進了特定的氛圍。造境,重要的就是教師語言、感情的激發,形成特定的情境、意境、心境。比如:領略漢字的家,我們可以說“每一個漢字都是畫家,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畫;每一個漢字都是奇妙的音樂家,彈奏著美妙的樂曲……”接著,朗誦短小的漢字兒歌,學生就進入了神秘的漢字王國,不是一個個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個有血肉的生命體。
2. 強化課堂言語實踐意識
2011版新課程標準,修改了300多處,其中一個核心就是實踐。語文的實踐是什么?是言語實踐。言語實踐很好地把語言、思維等語文元素結合了。“你與誰在一起,你就將成為誰”。這句話告誡我們:低段語文老師本身就是語言場,語文場,最高境界就是典雅語言的典范。整個的識字閱讀教學,口頭表達力求在具體生動的可感語境中進行,孩子就會樂在其中,在熏陶中融入血脈。而語境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形成圖景。低段的小朋友得以在圖景式語境中識字和言語實踐練習。
(1)體驗式識字
例如:認識提手旁的字體的環節,不妨調整為:學生做動作,一起做拖、拉、擦、推、擺、拍等對比動作,一邊體驗一邊識字。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動作:輕輕地拍、快速地拍、高興地拍、著急地拍等。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兒歌識字,謎語識字等等不同形式。
(2)“節節都是寫話課”
寫話作文不能只靠專門的寫話課作文課。語文課可處處是言語實踐,還以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例《在家里》為例。例如在板書課題的這一環節:“在( )的家里”,答案應該是每一位同學都不同的,教師可引導(小結時)孩子們的答案指向顏色、大小、形狀、感覺等發散式思維中,說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感覺到的那個家。又如:“當( )時候,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也同樣可讓學生描繪每個不同的時刻,人人參與,教師提問時注意學生句子的完整,規范,提升為典雅漢語。
(3)課堂名句與變句的積累與運用
每一個語文老師都知道名句、名段、名篇的積累、背誦、內化運用是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根本所在。而一二年級是重點是說句、寫句。說寫規范的句子,完整的句子,這是起碼要求,說典范的話語,自由表達,個性化表達出自己的心聲那是高年級要求。對于名句的積累,每個年段的老師自己必須把握教材,對本冊教材中的經典常用句式做到心中有數。把這些作為重點內容讓孩子們反復練習。那么,學生說話、寫話就層次就有了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例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書中就有許多句式:當( )的時候,我( );有的……有的……還有的……;有時……有時……還有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孩子們不斷地擴句,力求寫得更詳細;兩三個短句組成長句的;長句分長兩三個短句的;比喻與擬人直接使用,不漏痕跡……當然,固定句式便于學生說完整的話,但畢竟是固定的,稍不注意,學生的思維就形成定式。所以,很多時候要變通,范句與變句結合,引導學生創造性表達。例如《在家里》這一課中,“媽媽笑了,我也笑了”,課堂上如果學生只是機械地使用了,老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變句,問一下,這兩句可以并成一句嗎?不用笑了表達高興,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生一旦變通,就能創造性表達,破立相生。
(4)營造特定語境
其實許多課文都可以營造特定的語境來引導學生言語實踐練習,需要老師好好挖掘與把握。譬如:凡是表示時間的,都可以景語化,晚上可化為具體的景語表示“月亮升起來了”、“萬家燈火的時候”、“太陽走了,燈光來接班了”、“夜幕降臨了”、“暮色四合”,“燈光開了花的時候”。再如,所有表示“地點”的詞語也都可以景語化。例如家里,可描述為具體語境中的家,“明亮的家里”、“寬敞的家里”、“溫暖的家里”、“有愛的家里”、“歡聲笑語的家里”、“休閑的家里”等,堅持一段時間,就會變化,學生的說話,寫話就有情景,就有具體的語境,就逐漸有了文采的雛形。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留心觀察,真實表達,表達不概念化,不模式化,關注并表達他所處的語境,引發切己的表達。這就是言語實踐下我們所追求向往的詩意語文。
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不斷創設和營造這樣的課堂。孩子們的語言一定會越來越規范、典雅、富有自己的個性。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紀念中學三鑫雙語學校)
本欄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