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秋萍
摘 要: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美的教育。我們作為音樂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途徑,使之產生情感共鳴,受到美的熏陶,從而調動其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非常密切,有機滲透,我們要充分挖掘,潛移默化地運用于教學中,促進兒童德,智、美、勞等方面的教育,獲得身心全面地發展。
關鍵詞:音樂活動 幼兒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234-01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樂。音樂不但能益智,而且能以美輔德。它將各學科的內容有機的聯系,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兒童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我們在進行音樂活動中,應充分挖掘音樂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有機互滲,以便能更好地開拓兒童的文化眼界和審美心胸,使兒童能夠比較積極地應對現今更為開放的文化環境。
1 音樂欣賞活動中的貫通
音樂欣賞是通過聽來感受所要欣賞的樂曲的旋律,以及樂曲對人們所引起的情感體驗。在兒童進行音樂欣賞教學中,由于兒童理解水平和欣賞能力較低,僅靠音樂本身的感染力,還不能使兒童完全主動地理解作品,于是我們可以發掘欣賞活動和其他學科間的貫通性,讓兒童達到理想的欣賞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的陶冶
音樂通過有組織的聲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從中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音樂活動《讓座》,是首以小朋友為主人公的敘事歌曲,選擇的環境是生活中常見的“乘客實在多”的公共汽車上。兒童欣賞到這首歌曲,體會到小朋友和老婆婆互相關心、互相體貼的共同心聲,兒童在音樂活動中親身體驗,激勵了兒童的情感,收到了以情育人的藝術效果。
(2)色彩畫面的表現
音樂、美術同是藝術,是實施美育的兩個主要途徑。在音樂教學中發揮美術的作用,對實施美育有很大的幫助。有些東西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但絢麗的色彩、繽紛的畫面卻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平時教學中,一方面結合書中的插圖幫助教學,另一方面不斷滲透顏色在音樂中的作用,如以紅色為代表的顏色表示熱烈、歡快,以藍色為代表的顏色表示抒情、優美等。那在欣賞樂曲時,我則會讓兒童根據自己對旋律的理解,用五彩繽紛的畫面表現出來。畫面各異,創造了美的境界,又鍛煉了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
2 歌唱活動中的結合
教師在組織進行歌唱活動時,常常也滲透了其他學科,尤其是語言活動。因為理解把握好一首歌曲的感情,是唱好一首歌的關鍵。因此與其他學科結合,能讓幼兒對歌曲的理解、掌握上有促進、催進的作用。
(1)感情遷移
有些歌曲的感情兒童不能很快地領悟,這時,我們可以將詩歌進行感情遷移,幫助掌握。如在教學歌曲《我的媽媽是中國》時,讓幼兒回憶原先學過的詩歌《我最愛祖國》、《我們的祖國真大》等等,之后,我及時讓他們感情遷移,朗誦《我的媽媽是中國》,最后進行演唱,一氣呵成,自然流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既有感情地演唱了歌曲,又復習了詩歌。
(2)文字內容遷移
除了運用感情遷移,還能讓幼兒進行文字內容的遷移。《小熊請客》這首歌有三段歌詞,第一段是“喵喵喵,真呀真快樂,今天過節小熊請客。我們到它家里去,又吃又玩又唱歌。喵喵喵,喵喵喵,真呀真快樂。”另兩段歌詞除了動物及其叫聲變換外,其余部分均不變。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完這首歌之后,我讓幼兒自己創編幾段歌詞,唱出其他小動物的快樂心情。這種遷移,加深了幼兒對動物擬聲詞的熟悉程度,又增強了幼兒對歌曲的熟悉程度,培養了幼兒創造思維的多向性。
3 韻律活動中的綜合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動”是他們最樂意最有趣的事。如果音樂課上不僅僅有聲音的流動而無身姿的配合那是不夠的,也是兒童不希望的。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讓兒童“動”起來。所以韻律活動在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兒童聽到優美的旋律,就會隨音樂做簡單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喜歡。
兒童熟悉了樂曲的內容,嘗試角色扮演或創編動作。兒童常常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創編出令人想不到的動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促進了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音樂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結合、滲透,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整體功能,使兒童在趣、能、德、情上得到了無限地發展。同時在其他學科自身的教學中也滲透了音樂活動,常常運用音樂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
(1)英語教學中也很大程度運用歌曲來教學,提高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
唱歌是兒童最喜歡并且易于接受的活動之一。英文歌曲所具有的異域特色則更能激發兒童的好奇心,為激發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除了通過教兒童一些現成的英文歌曲來幫助豐富他們的詞匯量外,還可反過來將各類短語及單詞編成朗朗上口的歌曲,利用優美的旋律幫助兒童更好的記憶。兒童通過這些美妙的音符完成了各種英語教學任務。可見在英語教學中合理利用音樂所發揮的作用,能更好的促進兒童的英語學習。
(2)美術與音樂本身就有相通點,同為藝術一門。
因此在美術課堂上常借助音樂中的音像資料來教學。如欣賞戲劇臉譜,播放幾段京劇中典型的選段〈包公〉〈關羽〉〈曹操〉等,更直觀形象地使幼兒理解不同臉譜的特點和含義,也進而增加了有關戲劇的知識。
(3)課件的制作中不乏有音樂的加入,更形象化,更豐富化,更多元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電教手段顯示了它的無窮魅力和強大的生命力,它具有形象性、生動性、新穎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加入音樂的元素能更加優化教學,更能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
音樂教育是教育科學中的一個分支,是以音樂藝術為基礎,同時又兼跨音樂美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科學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具有藝術的、教育的、科學的價值。音樂教育對于開發幼兒智力,發展想象力、記憶力,活躍思維以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音樂教育中滲透、整合、貫通其他學科來教育兒童,能陶冶性格、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啟迪智慧,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 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70-76.
[2] 曹理.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103-10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01:76-78.
[4] 從理念到行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行動指南,2001:3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