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輝, 吳康郁, 張建環, 吳雪茹
(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 藥學部, 廣東 廣州 510240;)
《重刻本草綱目》序指出:“本草者,固醫家之耰鋤弓矢也。洪纖動植,最為煩雜,散于山澤而根于臟腑。名不核則誤取,性不辨則誤施,經不別則誤入。誤者在幾微之間,而人之死生壽夭系焉,可無慎乎?”徐靈胎指出:“不知經絡而用藥,其失也泛,必無捷效;執經絡而用藥,其失也泥,反能致害。”可見認識中藥歸經的重要作用。
補虛藥是指凡能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不足,治療諸虛證為主的藥物。所謂虛證,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不同類型,補虛藥根據其主治功效及應用范圍,分為補氣藥、補血藥、補陰藥、補陽藥。使用補虛藥要根據虛證的類型選擇相應功效的補虛藥物,如氣虛補氣,陽虛助陽。
運用好歸經理論,對于臨床用藥意義很大。按照歸經來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提高用藥的準確性;同時要考慮臟腑經絡之間的相互關系及相互影響,往往并不單純使用某一經的藥物,而是以某一經用藥為主;還必須能結合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準確地選用藥物。
本研究通過對《實用臨床中藥學》[1]補虛藥的歸經進行統計分析,就補虛藥的歸經進行論述,包括主要歸經和全部歸經統計分析,旨在按照歸經來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提高用藥的準確性。至于靈活運用,補母生子如培土生金、滋水涵木,及結合四氣五味綜合選用藥物,本文不予論述。
1.1 數據來源 本次研究對《實用臨床中藥學》[1]收載的68種補虛藥的歸經為來源進行統計,其中補氣藥17種、補陽藥28種、補陰藥16種、補血藥7種的歸經進行統計分析,就補虛藥的歸經進行論述,包括主要歸經和全部歸經統計分析,對4類補虛藥歸經的共性和個性進行分析陳述,旨在提高選用藥物的準確性。
1.2 分析軟件 運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3 數據的錄入與核對 補虛類中藥分為補氣藥、補陽藥、補陰藥、補血藥4類,將補虛藥的歸經與《中國藥典》[2]2010版一部收載的歸經相校驗,《中國藥典》2010版沒收載的品種,核對《中藥大辭典》[3],保證歸經的準確,將其歸經(包含第一歸經、全部歸經)錄入Excel表,錄入完成后,由雙人負責數據審核,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1.4 數據統計分析 將補氣藥、補陽藥、補陰藥、補血藥的歸經進行統計、對比,計算每小類藥物歸經的百分比,重點將各類補虛藥的歸經進行陳述,對相同歸經藥物進行歸類,對個性歸經進行統計、陳述。
補虛藥的主要歸經統計見表1,各類補虛藥的主要歸經占比例見表2,補虛藥的全部歸經統計見表3,各類補虛藥的全部歸經占比例見表4,由表可見,補氣藥均歸脾經,補陽藥均歸腎經,無一例外。補氣藥主入脾、肺經,部分入胃經、心經,少數入腎經、大腸經;補陽藥主入腎經、肝經,部分入肺經,少數入脾經、心經、大腸經;補血藥主歸肝經,部分入腎經、脾經、心經、肺經;補陰藥主歸腎經、肝經、肺經、胃經,并清晰分為歸肺、胃經和歸肝、腎經2類,且2類間無任何交集,涇渭分明。補氣藥不入肝經,補陽藥不入胃經,補血藥不入胃經、大腸經。

表1 補虛藥的主要歸經統計表

表2 各類補虛藥的主要歸經占比例(%)

表3 補虛藥的全部歸經統計表

表4 補虛藥的全部歸經占比例(%)
2.1 由表可見,補氣藥均歸脾經,無一例外;除白扁豆、扁豆衣、大棗、白術沒有歸肺經的描述外,其余補氣藥均歸肺經;可見補氣藥主歸脾、肺經。部分補氣藥兼歸胃經,少數兼歸心經、腎經,補氣藥無一歸肝經。
補氣藥的歸經主要分為3類:一是主歸脾、肺經;二是主歸脾、胃經;三是主歸肺、脾經。主歸脾、肺的有黨參、黃芪、太子參、絞股藍、紅景天、刺五加,山藥;主歸脾、胃經的有白術、大棗、飴糖,炙甘草、白扁豆、扁豆衣;主歸肺、脾經的有人參、西洋參、蜂蜜。甘草主歸心、肺經,兼歸脾、胃經。人參、刺五加、大棗兼歸心經;西洋參、山藥、剌五加兼歸腎經,因此,腎氣虛證宜選西洋參、山藥、剌五加。蜂蜜兼歸大腸經,有潤腸通便之功。
2.2 補陽藥均歸腎經,無一例外;補陽藥歸經主要分4類:①主歸腎、肝經;②主歸肝、腎;③主歸肺、腎經;④單歸腎經。
主歸腎、肝經的有鹿茸、仙茅、巴戟天、淫羊藿、菟絲子、韭菜子;主歸肝、腎經的有續斷、杜仲、鎖陽、海馬、沙苑子、鹿角、鹿角膠、鹿角霜;主歸肺、腎經的有哈蟆油、蛤蚧、紫河車、核桃仁、冬蟲夏草,陽起石、海狗腎、黃狗腎、胡蘆巴、臍帶僅入腎經。紫石英主歸心經,功效鎮心安神,可用于心悸怔忡,虛煩不眠。菟絲子、補骨脂、益智仁兼歸脾經;可用于脾、腎陽虛的便溏瀉泄、五更瀉泄,及脾胃虛寒。鎖陽、肉蓯蓉、核桃仁兼歸大腸經,均有潤腸通便之功,可用于腎陽虧虛引起的腸燥津枯便秘。
2.3 補陰藥主歸腎、肝、肺、胃經,主要分為2類:一類主歸肺、胃經,二類主歸肝、腎經。歸肺、胃經的補陰藥有北沙參、南沙參、麥冬、天冬、百合、玉竹、明黨參,用于肺陰虛、胃陰虛、肺胃陰虛。歸肝、腎經的補陰藥有龜甲、鱉甲、墨旱蓮、桑葚子、女貞子、黑芝麻、枸杞子,可用于肝、腎陰虛;黃精主歸脾經用于脾陰虛,石斛主歸胃經,可用于胃陰虛。黑芝麻兼歸大腸經有潤腸通便的功效;百合、龜甲兼歸心經,百合能清心安神;龜甲能養血補心,心陰虛可選龜甲、百合。
2.4 補血藥多歸肝經,主歸肝、脾經、腎經;歸肝、腎經的有制何首烏、熟地黃、阿膠,兼歸脾經有白芍、當歸、龍眼肉;楮實子歸肺、腎、肝經。僅龍眼肉不歸肝經歸心、脾經而有益心脾,補心血,安神之功。
《中醫診斷學》[4]將虛證分為氣虛證、陽虛證、陰虛證、血虛證。氣虛證分為肺氣虛、脾氣虛、腎氣不固、腎不納氣、脾胃氣虛、心氣虛等證,隨著疾病的發展,可同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臟腑證候,存在生克、乘侮的關系,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相互影響,會出現臟腑兼證如氣血兩虛、心肺氣虛、心脾兩虛、脾肺氣虛等證;陽虛證可分為:腎陽虛、脾(胃)陽虛、心陽虛、肺陽虛等證,有心腎陽虛、脾腎陽虛等兼證;陰虛證可分為肺陰虛、肝陰虛、腎陰虛、心陰虛、胃陰虛等證,有肝腎陰虛、肺腎陰虛、肺胃陰虛等兼證;血虛證分為肝血虛證、心血虛證,有心肝血虛兼證。
根據疾病的臨床表現,通過辨證審因,診斷出病變所在的臟腑經絡部位,按照歸經來選擇適當的藥物,有助于提高用藥的準確性。若肝、腎陰虛選用麥冬、天冬、沙參、玉竹;肺、胃陰虛選用龜甲、鱉甲、枸杞子、女貞子、黑芝麻、桑葚子屬選用藥物歸經不當。
根據藥物的歸經,脾胃氣虛可選用白術、大棗、飴糖、白扁豆、扁豆衣;其四氣有差異補脾胃之力不同,性溫者如白術、大棗、飴糖;性微溫者如白扁豆、扁豆衣;肺腎陽虛之虛寒咳喘,虛勞咳喘,久咳虛咳選用歸肺經的冬蟲夏草、蛤蚧、紫河車、核桃仁、哈蟆油。腎陽虧虛,精血不足可選用鹿茸、仙茅、巴戟天、淫羊藿、菟絲子、韭菜子。肺陰虛、胃陰虛、肺胃陰虛可選用北沙參、南沙參、麥冬、天冬、百合、玉竹、明黨參。心陰虛可選龜甲、百合。
綜上所述,掌握好補虛藥的歸經,有助于提高用藥的準確性,為準確使用補虛藥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李學林.實用臨床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化工出版社,2010.
[3]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4.
[4]季紹良.中醫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