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容
摘 要: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情感培養,只有真摯的情感才能感動自己,感動學生,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為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提供條件。
關鍵詞: 情感教育;高中語文;教學質量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充分發揮育人的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育人又可分為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情感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同時它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品格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接下來就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挖掘情感因素,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進行探討。
一、精心導入,營造氣氛,叩響“情感之弦”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始,是學生心理上正處于動蕩的不安定時期,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挖掘可以叩響學生“情感之弦”的有利因素,然后用自己充滿激情的語言感染學生,比如在學習《竇娥冤》時,可以這樣導入:在我國古代,由于各種原因,許多故事的結局都會讓人覺得非常凄涼悲慘,但是人們又會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強加在他們的身上,就像梁山泊與祝英臺,雖然生前不能在一起,但是人們讓他們死后雙雙化蝶,也可以是對有情人能夠終成眷屬的美好愿望;劉蘭芝和焦仲卿雖然是被逼而死,但兩墳相依,兩樹相連,也表達了人們對他們的美好祝福!今天我們又將看到一個關于凄慘悲痛的富有浪漫氣息的古冤案——《竇娥冤》。在這個導入設計中,很容易就把學生帶到了老師可以營造的凄慘氣氛中,很容易就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效果起到了明顯的催化作用。
二、深入文本,鉆研教材,喚醒“情感體驗”
情感是文章作品的靈魂,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感人的作品,而這些做作品無一不滲透著作者真切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文本,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過品析詞句,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在學習《雷雨》一文時,教學的難點在于分析復雜人物的情感與性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人物進行分析,首先讓學生畫出不同人物的對話描寫,然后通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學生體會人物形象以及情感,最后通過品析重點詞句了解人物性格。比如“你看這些家具都是你從前比較喜歡的東西……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總記得”。從這些典型句子入手可以看出周樸園對魯侍萍的默默深情與悔恨之情。當然,文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許多,只有深入文本,挖掘教材,才能深刻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深切的情感。只有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情感體驗之后,才能對文本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情感蓄勢,層層推進,升華情感
課堂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一堂好的語文課能隨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旺盛的學習狀態,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注意運用情感的有效蓄勢,通過層層推進,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形成課堂的小高潮,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提倡小步輕邁,不易大開大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心理上不放松,思考上不斷層,在情緒的控制上不緊張,有利于學生主動的理解,接受。比如在學習《再別康橋》時,可以這樣設計:美美的聽——美美的讀——美美的品——美美的說。聽是為學生能夠讀好服務,讀又是為了品,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的高潮在于品這個環節,說又是在品基礎上的升華,這四個環節的設計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這種狀態里,一方面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在這個教學設計里學生熟讀成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情感共鳴,自主探究
新課程理念提倡在課堂教學中要切實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當教師做了必要的點撥引導之后,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提供充分實踐體驗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有感而發,與文本親密接觸,實現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與文本溝通,與作者進行有效對話。比如在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這篇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以下探究:為什么稱別里科夫是“套中人”呢?婚姻是人生的起點,為什么會要了他的命?為什么說這種裝在套子里的人還有許多等等探究問題,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獨立解決問題,更能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體思想,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等活動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課外閱讀,有效延伸學生的“情感體驗”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充分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升學壓力或者應試教育的影響,當今高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卻不是很樂觀,那么,如何在有限的閱讀里,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呢?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和學生特點布置一些情感類作業,情感類作業不同于平常的字詞練習,它主要是通過課外實踐,然后讓學生以日記或者筆記,讀后感等形式寫出自己對生活,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另外,對于情感類的練筆,教師要盡量選擇一些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素材,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在批改時也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進行有效疏通或者激勵,長期練習,學生的情感培養定能提高。
六、結語
總之,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某種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想得以啟迪,情感得到升華,能夠更加客觀的了解和認識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挖掘,使學生在情感得到培養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成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情感教育實施略析[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12)
2 石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語文天地,2011(15)
3 邵桂瑾.此中有深意,用心挖掘之——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深刻性之探究[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