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葉
2014年3月8日凌晨,一條“馬航MH370航班從吉隆坡飛往北京的途中意外失蹤,航班上載有154名中國旅客”的消息震驚了整個中國。面對突如其來的航空事故,國內外的傳統媒體、新媒體都在第一時間設置了專題報道,新浪、騰訊和搜狐等也設置了專門的微博版塊,滾動發布相關消息。從滾動播報最新消息到介紹該航班的乘客,從關注乘客家屬到為航班祈福,微博在這些方面具有強大的信息聚合作用,但是,在傳播過程中也摻雜了大量的謠言,對社會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馬航事故中微博謠言泛濫的原因
縱觀此次航空事故,由于缺少官方準確的信息,微博謠言從一開始就未斷過,層出不窮,形成了“微博傳謠——傳統媒體辟謠——馬來官方辟謠——微博再傳謠”的循環傳播模式。
首先,缺乏可靠新聞源和官方消息是謠言產生的主因。馬航事故發生之后,馬來西亞官方在各類記者發布會上都未透露事故的核心信息,面對媒體的追問,馬航官方都敷衍了事,給出一些模糊的回答,而各家媒體為了搶占“第一時間”和“第一新聞落點”,紛紛原創或者轉發一些未經核實的信息,從而導致信息傳播陷入混亂的局面,出現了謠言不斷的現象。同時,由于民眾獲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馬來官方和主流媒體一度“失聲”,信息的空白使謠言得以產生和擴散。在“飛機被軍方劫機”“飛機進入時空隧道”等謠言在網絡上肆虐時,美國CNN、馬來官方以及中國權威媒體發聲辟謠后,謠言也就逐步平息。
其次,微博的裂變式傳播助推謠言擴散。微博是一種全開放式的自媒體,微博用戶可以自主選擇關注對象,并且擁有自己的粉絲,而這些粉絲又有他們的粉絲,因此,微博中傳者和受者的身份不斷轉變,通過“轉發”“評論”和“@博主”等方式將信息擴散傳播,形成一種網狀傳播結構。在這種傳播結構中,只要其中一個用戶發布一條假消息,再通過粉絲的轉發和評論予以傳播,就會形成一種幾何級數裂變的立體傳播效果,如果再加上微博中的“名人效應”,一些擁有幾千萬粉絲的影視明星、行業精英等公眾人物的帶動,謠言的裂變速度急速上升,其傳播面也迅速擴大,后果不容小視。例如,著名影視演員章子怡(@稀土部隊)3月12日發布一條微博:“睡前看了它,昨晚就夢見飛機回來了,所有人都安然無恙。繼續祈禱!”,附圖則是“時空隧道”之謎。
第三,網民的從眾心理加速謠言傳播。從眾心理對謠言的傳播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心理學中的“從眾理論”以及輿論學中的“沉默的螺旋”都足以說明。從眾理論認為,個體在面對井噴式的各種信息時,缺乏判斷能力,從而容易受群體影響而懷疑和改變自己的判斷、觀點和行為,相信、支持多數人的思想和選擇。馬航MH370事故發生突然,情況瞬息變化,信息模糊,民眾亟需了解事實進展情況。此時,如果網絡上出現一條可信度較高的信息,契合公眾的從眾心理,就極有可能一傳十,十傳百,加速謠言的傳播,比如前面提及的“飛機穿越時空隧道”的謠言。此外,微博傳播中,存在一種“用謠言倒逼事實真相”的做法。謠言倒逼真相是指在微博上傳播未經核實的信息,而為了引起公眾的注意力,這些信息往往是爆炸性、聳人聽聞的,在網絡上掀起討論熱潮后,給相關部門及負責人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逼迫他們公布事實真相。不可否認,社會輿論會給相關部門施加壓力,比如,在馬航事件中,微博上廣泛傳播的“飛機被馬來軍方劫機”以及“飛機被航班機長劫持”等謠言,就有可能是為了逼迫馬來西亞官方曝光更多事實真相,但是如果是打著“謠言逼迫事實真相”的旗子,惡意的造謠、傳謠,則是不可取的,可能會造成人們憤怒情緒的放大,社會秩序的混亂,事情更加復雜。
如何控制微博語境下的謠言傳播
官方及時回應,搶占輿論制高點。根據奧爾波特的謠言影響力公式,謠言的影響力與信息的朦朧程度、流傳時間長短息息相關。因此,在謠言開始在微博廣泛流傳時,相關部門應及時發布真實信息,迅速回應公眾的疑問,搶占輿論制高點,掌握引導輿論的主動權,否則因為事故的不可預測性,時間上的緊迫性,以及它的連鎖發酵效應,如果在第一時間沒有得到有效舒緩和控制,往往會引發次生事件,甚至是社會恐慌,使得危機升級。其次,因為主觀或客觀原因,官方無法立刻給出事實真相,也應該坦誠面對公眾,闡明原因,表明態度,不應該諱疾忌醫,逃避責任。
傳統媒體及時引導輿論走向。當前媒介環境下,新媒體的影響力和活躍度見漲,雖然新媒體在時效、信源、自由度等方面相較傳統媒體具有優勢,但是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遠高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因此,在重大突發事故發生后,在面對紛繁復雜的消息時,傳統媒體應該保持清醒,發布權威消息,并且利用“議程設置”功能,引導公眾輿論的走向,而不是為了吸引大眾眼球隨波逐流,被新媒體“牽著鼻子走”。
加強微博把關,建立辟謠平臺。首先,突發事件發生后,微博把關人應該加強把關意識,加強議程設置,這對控制謠言的擴散是十分關鍵的。由于微博的裂變式傳播,謠言的能量是不可忽視的,因此加強把關是十分必要的。其次,當謠言已經在微博上擴散后,應該在第一時間建立辟謠平臺,對謠言進行澄清。例如,新浪微博運營商開通了“新浪辟謠”的認證微博,此外,非官方的微博辟謠組織有“謠言粉碎機”“科學松鼠會”和“辟謠聯盟”等,這些組織憑借其專業優勢以及消息來源,分析謠言、傳播真相,降低謠言的“負能量”。當然,除了這些專門的辟謠平臺,突發事件的責任方都會開通屬于自己的官方微博,及時與民眾溝通情況,傳播最新事實。
提高網民媒介素養和信息甄別能力。俗話說,謠言止于智者,因此,要消解微博謠言,還是要依靠理智的網民,提高網民的媒介素養。根據新浪微博數據中心發布的《2013微博用戶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互聯網網民總數約5.91億左右,手機網民規模已經達到4.64億,而微博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社交網絡平臺,截止至2013年3月,新浪微博的注冊用戶高達5.36億 ,并且90后已經逐漸成為主力,占總用戶量的53%,80后的比重約為36%。目前來看,80、90后網民年輕氣盛,缺乏社會閱歷,容易形成網絡集群,被謠言煽動。
鏈接
馬航事件微博謠言呈現出以下特征:
第一,假冒權威媒體發布假消息。“馬航事件”中,很多虛假信息的信源都是知名媒體,比如CNN、越通社等,借傳統媒體之名,加速了謠言傳播的速度,也增大了謠言的可信性。
第二,搭配PS過的圖片發布謠言,形成“有圖有真相”。如“搜救部隊記者笑容面對鏡頭”的微博,就配了一張一位女記者多年前的獲獎照片來混淆事實;另一則謠言則稱失聯飛機迫降在海面,但配圖是2009年迫降紐約哈德遜河的飛機照片。
第三,“愿望式”謠言廣泛傳播。其中飛機“時空穿越說”就屬于典型的“愿望式”謠言,可能這種謠言切合了網民心中的善意、祈愿以及對機上乘客的同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