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彬
通過網絡平臺或者直接到境外購買洋貨的“海淘”大軍正逐漸壯大。常見的“海淘”物品,包括嬰幼兒奶粉、化妝品、日用品和進口食品等,近來,進口藥品和保健品也逐漸增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明確規定,“醫療單位臨床急需或者個人自用進口的少量藥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進口手續”;“禁止進口療效不確定、不良反應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體健康的藥品”。由于藥事管理體制的差異和藥品、保健品自身的特殊屬性,“海淘”容易衍生出用藥風險等一系列醫學問題。
“海淘”也要重“安全”
案例一:患者,男,72歲,因“消化道出血”入院。患者自訴,因“風濕性關節炎”持續服用購自港澳地區藥店的泰國產“強骨力”特效風濕丸,每日3~4次,效果較為顯著。該藥包裝說明顯示,其主要成分有維生素B12、維生素B1、維生素B6、三硅酸鎂、地塞米松和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屬于解熱鎮痛藥,可使關節炎疼痛和腫脹減輕,但不能控制疾病進展,并且其不良反應較布洛芬、萘普生等同類藥物多,老年患者更易發生毒性反應。地塞米松屬于長效糖皮質激素類,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老年患者使用容易發生高血壓和消化道潰瘍,甚至骨質疏松性骨折。吲哚美辛和地塞米松均可誘發消化道出血,雙重藥物作用的疊加可能是導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強骨力”特效風濕丸在港澳地區并未取得當地食品藥品管理部門的許可,“海淘”品多為小型藥店甚至黑市出售的。國內藥監部門和公安部門曾多次破獲售賣該藥的案件。
“海淘”也要看“性價比”
案例二:患者,女,65歲,診斷為“高血壓,椎基動脈供血不足”,擅自停服阿司匹林,改服境外購買的“仕達芙”膠囊。按照包裝說明,其為保健品類批準文號,主要成分為銀杏提取物。
銀杏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為銀杏黃酮和銀杏內酯,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常用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保健品為具有保健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無法替代藥物的治療作用。患者盲目相信保健食品的產品宣傳,擅自停服效果確切的阿司匹林,增加了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
“海淘”也要顧“國情”
案例三:患兒,1歲2個月,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診。其父母自述患兒長期服用購自美國的復合維生素滴劑。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以及氟化鈉等。
由于飲食結構和室外運動的不足,兒科專家大多推薦嬰幼兒常規補充維生素D以預防佝僂病。但是否應常規補充氟化鈉,值得商榷。美國大多地區屬于低氟地區,需通過額外補充氟來預防兒童齲齒。我國大多地區屬于高氟地區,部分地區甚至需飲用“除氟水”,而過量補充氟可形成氟斑牙和氟骨癥,甚至導致“氟中毒”。因此,是否需補充氟化鈉,應根據當地氟水平和自身氟吸收情況決定,切勿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