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 由于孩子在兒童時期的學習能力有限,學習定力比較差,在小學數學過程中接受信息時,容易受到許多的干擾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習的注意力不集中。此外,數學知識的傳授是一個比較枯燥、乏味的過程,讓小學生學習數學時缺少對它興趣,從而導致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比較低下,從而導致數學成績無法提高更有甚者會導致學生放棄對數學的學習。而學科型教學游戲既生動又形象,不但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還能夠使數學變得簡單易懂,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本人根據個人的現有學識以及工作、生活經驗來談談學科型教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本文首先會講述學科型教學游戲的主要特征,然后闡述有效利用學科型教學游戲對小學數學教學所起到的作用,最后根據個人經驗來談談應用學科型教學游戲的策略。
關鍵詞: 學科型教學游戲;小學數學教學
兒童都是喜歡玩游戲的,如果能夠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加入數學知識,就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樣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學到數學知識。不同的游戲有不同的作用,有其不同的側重點,教師要根據數學的不同知識制定不同的游戲,以使得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獲取最多。學科型的教學游戲在我國的教學領域還比較狹窄,它的能夠培養游戲者的智力、知識、技能、態度、情感等,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一、學科型教學游戲的主要特征
學科型教學游戲首先要提及的便是教育性,這是學科型游戲的主要目標,所有的游戲都要圍繞著它來進行。失去了教育性,學科型游戲就會失去它原本的含義,就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學科型游戲通過確定學習的內容,指明學習的目標來確認游戲的內容。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被游戲引導著去學習。教師在與學生的游戲過程中,要將教育的目的放在第一位。其次,便是游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這個特性就是它的娛樂性。游戲本身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給小學生帶來歡樂與興趣。如何將這個過程變得又快樂有能學到很多知識,這就需要教師要利用一些技巧,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有效利用學科型教學游戲對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
有效利用學科型教學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由于在游戲的過程中,往往加入了一些數學知識,所以小學生為了贏得游戲,就必須要用數學的思維積極思考問題,細心去觀察一些數學中的問題、現象,從而獲取規律,再加上自己的整理得到答案,這樣可以培養小學生遇到事情積極主動思考的習慣,并不斷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除此之外,因為有一些游戲可能需要同學之間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學會互幫互助。
三、應用學科型教學游戲的策略
1.先確定教學目標。如果沒有教學目標,在一些游戲中往往會使得學生一心只顧著去玩,而忘記了要學習,這樣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所以無論是在游戲設計的過程中,還是在學生的游戲中,都要注意時刻朝著教學目標前行,不能被忽視。讓游戲與具體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才使得小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印象比較深刻,不容易被遺忘,并且與傳統教學來比較,能使學生能夠非常樂意地去學習。
2.要注意把握娛樂的尺度。雖然學科型游戲的最主要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娛樂性,但是娛樂性也要把握尺度,否則學生在游戲當中會慢慢轉移對數學學習的注意力,轉向學習當中,這樣就會失去原來游戲的目標,無法起到原來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游戲當中要積極地去觀察學生的反應,游戲過后要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以確定游戲是否需要改進,并且對要把游戲中的問題及時地糾正過來。
3.教師要充分發揮積極的作用。教師在游戲選取以及游戲的進行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引起重視,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讓游戲起到實際的作用。根據實際的游戲狀況及時的調整,發現其中存在的漏洞并積極解決問題。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要積極地引導他們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地創造。
4.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游戲中學習。如果學生在游戲當中缺乏對數學學習的思考,僅僅只是在游戲,這樣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所以在學科型游戲中教師要讓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斷引導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去思考而不是僅僅聽取同學和老師的建議。讓他們覺得數學并不是很難,除了在游戲當中愿意去學習數學知識,在生活中以及普通教學上也愿意接觸數學,這也是學科型游戲的價值體現。
四、小結
作為教育工作的從事著,要對學科型教學游戲引起高度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它的優勢,深入對教學游戲的研究與開發,認識到其本質與其教學價值,不斷開拓創新,讓教育事業取得更大程度的進步。由于本人的學識有限,如果本文存在著任何的缺陷和不足,請各位諒解。
參考文獻
1 安利英.多元智能游戲(二)數學邏輯智能游戲.啟蒙(3~7歲),2010,2
2 朱萍.讓快樂游戲與數學學習同行.教師·中,2013,8
3 于紅等.淺談游戲對數學教育改革的幫助.科教導刊,2013,7
4 本子么沙各.淺析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0
5 楊浪.淺談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科技創新,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