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璐
我是一個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工作十幾年的教師,通過這些年的教學我發現,英語這門學科的學習主要講究的是教學方法,它和一個人智力的關系不是太大。
一、構建主義的英語教學模式
不管哪個學科,學習都是一個主動的學習過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是被動地汲取知識,而是通過大腦對事物的認識,主動地構建信息。構建信息一方面是建構新的信息,另一方面是改造或重建原有經驗。構建主義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方法,下面是構建主義教學的幾個方面:
1.支架式的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像建筑行業中的支架一樣,不斷攀登的教學過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被看做是高樓大廈,兒童的成長就像是不斷增高的高樓一樣,不斷構建自身的過程。而教師則是建造高樓的腳手架。
2.情景式的教學模式。構建主義者認為學生要想達到對事物的性質,規律進行深刻的理解,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學習者能夠到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體會、理解。這種模擬真實環境的教學模式正是國外同行們使用的教學方式。就像模擬演習一樣,到真實的場景中去體驗。
二、在教學中構建英語文化意識
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如果沒有了解到相應的文化背景,那么他對這節課就不會有太深的理解,所以學生必須要熟悉國外的人情風俗,提高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1.語言知識和文化。一個國家的文化和語言是不可分開的。人們的語言常常表現為他們民族的行為方式,民族信仰,民族心理,生活方式等的影響。長時間以來,我們的英語教學一直沒有重視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只要把單詞學會,課文背會,語法規則理解并且能夠運用其正確地做對題就行了。但這種情況現在已經得到改觀,初中學科中的每一單元都進行了文化背景的介紹,讓學生和老師盡可能多地了解文化背景,掌握文化知識。
2.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偶合。即使是不同的民族的文化他也不可能完全的不同,毫無相似之處。那不符合自然規律。即使是不同的民族,人們在于大自然的斗爭中必然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經驗。這種相似或相同的生活經驗反應到語言上,也必然有著其相似或相同性。因而各種語言之間既有差異,也有偶合之處。
由于不同的民族的所處的地理環境和他們的歷史進程不同,而各個民族又有著不同的民族信仰和宗教信仰,他們有著獨特的崇尚和忌諱。不同的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有著他們自己的傳奇故事,名人軼事,歷史典故。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中英文化差異,多方面了解西方文化,培養文化意識,并且注重它們之間的重合現象。
3.注重文化意識中傳授文化知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學習每一單元之前,首先要對這一單元涉及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解,樹立文化意識,這樣傳授的文化知識才能更易于掌握和理解,這種被賦予了文化內涵的語言更易于學生接受。
三、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的深入,英語教學也隨之發生變化,首先教材發生了變化,閱讀內容增加不少。閱讀的重要性得到了廣大師生的充分認識并得以實施。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變成了一個新的課題擺在了英語教師的面前,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分析,判斷能力,使他們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創造性的實施了“英語問題情境教學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認識:
1.巧妙地設計“語言知識點”。在學生閱讀英語課文之前,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小問題”,而這些小問題正是這篇閱讀文章中出現的新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地去閱讀文章,由淺到深,循序漸進,通過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2.整體性理解文章的思路。隨著單詞、詞匯和一些語法知識點的解決,下面教師便會和語文一樣開始講解段落含義,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思路,人物的出現,事件發生的順序等問題。這些大問題的出現,教師必須先讓學生獲得文章的背景。教師可以挑選幾段話進行重點的講解,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猜測詞義,難句的意思,體驗作者的目的,態度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
3.從另外的角度去認識。當教學工作把語言知識點,課文的整體認識都解決以后,老師對一些和課文有關聯的問題進行一些趣味性思考訓練,相互討論,從另外的角度去認識作者的觀點和思路,對一些信息的捕捉,預測事件的發展等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題做題效果,逐步培養學生判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在未來的考試中能立于不敗之地。
四、激勵學生敢于開口
口語表達可以提高學生交際能力,是提高英語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在中學英語學習中,學生口語表達的時間僅僅在課堂上,也僅僅局限于課文上的知識,離開課堂,我們的學生幾乎不開尊口。這就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不利的一面。試想如果學生要能夠在課堂下,加強對課堂知識的口語練習,那么學生的英語水平一定會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那么我們該怎樣激勵學生敢于開口呢?
1.加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訓練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鞏固英語基礎知識。具體我們可以采用英文唱歌比賽,英文講故事比賽,課堂對話,短劇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斷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加強他們學習英語的口語表達濃厚興趣。
2.打造口語學習的環境。在我們國家大部分小學都從三年級開設了英語課程,有條件的學校從一年級便開始開設英語課。但大部分教師只在課堂上進行口語訓練,所以我們必須創造條件盡量使學生開開口,動動嘴,只有說話才能學會。
3.加強學生使用英語思維考慮問題的習慣。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量使用英語教學,以減少學生對母語的依賴性,使學生逐漸向英語思維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遇到了用語言無法使學生聽懂的話時,可以用肢體語言進行溝通。學生可以逐漸脫離詞典,讓學生到實際的環境中去猜測,理解。這樣即達到了溝通的目的,又增強了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