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領領
摘 要: 為了加快電信網建設的步伐,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本縣電信分公司大膽地實施了拆除進口交換機的工程。在此基礎上,歸納整理出現階段縣級電信分公司拆除進口交換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工程實施過程中幾個關鍵點進行探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最后通過實施該工程后所取得的預期效果,驗證了所提理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關鍵詞: 電信網; 進口交換機; 必要性; 關鍵點
中圖分類號: TN7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4)09?0103?04
0 引 言
20世紀90年代前期,縣級電信網是由人工電話交換網改自動電話交換網的高潮時期。因市場、管理體制等多方面原因,在網絡建設中,盡管交換機型號不同,但大部分縣級電信網拓撲結構基本相似,都由兩套數字程控交換機組成[1?2]。如:本市的區縣,既有一套進口的用于縣城的交換機(原來稱市話交換機,本文以下稱進口交換機),又有一套國產的中心機裝在縣中心機房,各模塊分別安裝于各鄉鎮、村的多模塊交換機(原來稱農話交換機)。這兩套生產廠商不同的交換機都有各自通達上級交換中心的出入局中繼電路,它們之間用局向不同來區分各自的用戶群,又用局間中繼來互聯互通。這樣的網絡結構自從安裝運行以來,顯示了它極大的優勢,在通信大網的運行與發展中起到歷史性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手機的普及,固定電話用戶呈現下降趨勢,加之光纜到村、到戶、到辦公室(FTTX)等先進技術設備的替代,使原來交換機上的用戶銳減[3]。出現了新老設備并行過渡時期。拆除原來這些交換機,一般規律就是用自然發展的先進技術來逐步淘汰。但往往因建設資金短缺、運行成本等問題需要多年的時間等待。為了既不增加建設資金和運行成本,又要加快過渡時期的發展步伐,那么大膽拆除那套進口交換機是這一時期的最佳選擇。
本文先歸納出拆除進口交換機的必要性及此工程的可行性,再給出實際實施過程中幾個關鍵點問題如何解決,最后通過工程實施結果驗證所提理論的正確性。
1 拆除進口交換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1 拆除進口交換機的必要性
與不拆除時相比較,拆除進口交換機具有以下好處:
(1) 解決了數據設備機房的緊缺問題
在20世紀90年代縣級電信網更新換代建設中,只建起了交換設備機房、傳輸設備機房和電源設備機房,當時是數據業務發展的初期,所以都沒有數據機房。近年來,數據業務的快速發展,數據設備安裝到何處,是縣分公司普遍都遇到的一個問題。拆除進口交換機后,可騰出大面積的機房來安裝數據設備。
(2) 節約電能,節約維護人力、器材費用
縣分公司的“節能減排”工作,都先從農村鄉鎮、村小交換點做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一個最大的“電老虎”就是那臺安裝在縣城交換中心機房進口交換機。這些早期進口的交換機集成度相對不高,除占用著很大的機房面積和空間,還特別耗費電能,現又處于一種半空運行狀態,加上為它配備的龐大的空調設備,每天消耗著大量不必要浪費的電能。而節約用電、減少維護人力、器材費用,又是上級作為考核縣級分公司的重要指標之一。所以,拆除進口交換機,就是減少費用開支的有效手段之一。
(3) 延緩推后了電源設備的容量擴容周期
在電能節約的同時,電源設備中整流器,電池等設備的擴容計劃被推后,使用周期延長。
(4) 新業務更好實現
在一個小小的縣級電信網中,一些政企客戶可能分別在兩個交換機上均有他們的業務電話(可能因吉祥號原因),常常會有如虛擬網、連選等新業務無法實現的矛盾。一套交換機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1.2 拆除進口交換機的可行性
拆除進口交換機,交換機上安裝運行的用戶怎么辦?本文提出的解決辦法是,用一個比它省電、省機房面積空間的交換模塊來代替這臺進口交換機。
(1) 資金費用方面,該工程不需任何設備投資的費用
可利用“光進銅退”“節能減排”工程退下來國產設備新組建一個的用戶模塊代替進口交換機。如本縣,在縣中心交換設備機房中,除了安裝日本富士通F?150型交換機外,還裝有國產中興ZXJ?10型交換機一套,只是ZXJ?10型交換機在縣交換機房只裝了沒有用戶的中心模塊。這些年,“光進銅退”工程,因為銅芯電纜在農村被盜嚴重的原因,先在農村實施。大量的農村鄉鎮、村用戶被割接到了光接入ONU設備上,退下來了一大批中興ZXJ?10型交換機的機架,機框,電路板,尾巴電纜。可以利用退下來的這些器件,在中心機房新組建一個純用戶近端模塊,所以說該工程不需要任何設備投資費用。
(2) 新組成的交換模塊,達到了該工程省電、省機房面積空間的目的要求
這些退下來的ZXJ?10交換機器件,它們是經過中興公司多次升級的產品,其集成度要比富士通F?150高,如,用戶板F?150為每板12線,ZXJ?10為每板24線;數字中繼DT,F?150為每板1個2M,ZXJ?10為每板4個2M。機架機框的體積ZXJ?10都比F?150小許多,加之原F?150交換機上有12 500線,而新開的ZXJ?10交換模塊只需開通7 000線。F?150型交換機用鉗形電流表測出的電流值約210 A,而中興ZXJ?10型交換機一個滿容量近端模塊在鄉鎮開通的經驗是30~40 A。因此達到了省電、省機房面積空間的目的要求。
(3) 不需增加出入局中繼電路,既不增加傳輸設備又簡單便于實現
前些年在交換機改“軟交換”模式時,考慮到用戶的每一個呼叫都要一出一入同時占用兩個中繼電路,上級給縣級交換機配備的中繼電路都非常的富足。通過對兩套交換機繁忙時段(早上08:30—10:30,下午14:00—16:00,晚上18:30—20:30)出入局中繼電路占用情況多次觀察。繁忙時段出入局中繼電路占用率不到10%,大部分電路空閑。所以,只是簡單拆除進口交換機,不需增加國產交換機出入中繼電路數就能滿足用戶繁忙時的呼叫。
(4) 縣分公司具有施工技術能力,人工費用大大減少
從硬件的安裝到軟件的安裝調試,從電纜的布放到交換機之間的割接,不需要交換機廠商或專門的施工隊,縣分公司自己的維護隊伍就能完成,從而工程的人工費用大大減少。
2 實施中關鍵點的研究
在工程實施中,必須有效地處理好以下所提關鍵點,才能取得圓滿的效果。下面以進口日本富士通F?150交換機為例進行說明。
關鍵點一:如何解決動態用戶資料與施工的矛盾。
該工程是從整理用戶號碼與物理位置對應表開始的,這個資料是個綱領性的資料。
在F?150交換機上用命令LIS SBS:DN列表顯示所有物理位置和用戶安裝情況,其顯示格式為:
LL=XXXXX(架)-X(框)-xx(槽)-xx(電路)
DN=XXXXXXXX(電話號碼)
施工中,可根據這個用戶資料,衍生出各個階段所需的不同資料,如,交換機宏命令、收縮表、割接表的編制。在整個施工期間這個用戶資料不允許變化,就是說準確和不變的用戶資料是該工程按部就班順利進行的前提[4]。
現在的問題是,從導出用戶數據那刻時間開始,一直到全部工程竣工,可能歷時3~5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每天都可能有用戶裝、拆、移機業務的發生,用戶資料就要發生改變,原來導出整理的用戶資料就失去了準確性。所以說用戶資料的動態性使工程面臨無法施工的困境。
本文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根據割接的批次數,建立幾個動態用戶裝機區及動態用戶資料。第一步,根據導出用戶資料了解交換機上實際安裝用戶的多少及分布情況,決定最后割接分幾個晚上進行,即分幾批割接。本工程分兩批割接,每批3 500線左右。第二步,按局向把用戶分批,分幾個晚上割接就分幾批。因為原始的用戶安裝是按從小到大順序排列的,所以同一局向的用戶都排列在一起,很方便分批。第三步,在每個分區找出一段沒安裝用戶的空閑物理位置區。如果本區不好找,也可在所有分區以外的公共空閑區找一段,作為本區的空閑物理位置區。第四步,把需要裝、移機的用戶按號碼中的局向分別安裝于屬于該局向的空閑物理位置區。第五步,分別對每個空閑物理位置區建立人工裝機登記資料表,裝一戶填寫一戶。對于拆機用戶比較簡單,直接拆機,另建立一個記錄表,待割接完成后再拆機一次即可。
這樣,第一保證了原始用戶資料的完整性和相對穩定性,第二保證了用戶裝、拆、移機業務正常進行,第三保證了割接前后用戶不中斷。當然,實際的用戶資料應該是原始用戶資料加上動態用戶資料。割接前編制割接資料時需注意。
關鍵點二:怎樣解決兩個容量不同的交換機對接問題。
本文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就是對進口交換機進行收縮,使兩個交換機容量基本相同。
收縮就是把原來離散安裝在交換機中用戶的物理位置集中在一起,剔除物理位置中間的空電路位置。具體到本工程,就是有6 500個用戶離散安裝在12 500個物理位置上。但是不能簡單的把用戶號碼索引排序,全部更新物理位置,那樣6 500線用戶都要重新跳線,工作量很大。為了減少跳線的工作量,在保留的6 500個物理位置以內分布的用戶可不動。而只移動在保留區以外的用戶,跳線工作量可減少一半左右。但這樣,在做用戶收縮資料表時就要多費點精力和時間。本工程是分兩批割接的,6 500個物理位置可以分兩段,只要本段內連續即可,兩段間可不連續。
這里有個問題需要注意:更改用戶配線位置時要改跳多少配線就只做多少個用戶數據修改,修改用戶數據與跳線要同步,否則,中斷用戶時間長就會引發用戶投訴的后果[5]。
修更命令可做成多個宏命令,每個工作時段執行一個,也可以做成一個宏命令,每條可執行命令后面加一個不可執行的順序標記,來方便記憶每個工作時段執行的位置。
F?150交換機使用的用戶更改位置命令為:
CHA SBS:TYP;LCCH,LL=XXXXX?X?XX?XX,NLL=XXXXX?X?XX?XX;LL為原位置,NLL為新位置。
本文在Excel上編制好宏命令,中間加有不執行的順序標記,然后轉換成F?150格式,分工作時段配合跳線人員修改數據的。圖1是施工中宏命令的一部分。
圖1 F?150改位置宏命令
因為配線架上同一時間只能跳一個用戶線,所以這項收縮工作歷時三個月才完成。
關鍵點三:怎樣輕松、快速、準確地找出指定的電纜。
見過交換機配線的人都知道,一個運行中的交換機,其用戶配線電纜從電路插頭處就被綁扎,然后成捆成捆的綁扎一起,從地板下通往配線室,要從這大捆電纜中找出資料表中指定的某根電纜是件非常困難地事情。何況割接時是時間緊任務重,不允許有任何差錯和忙亂,所以,如果不能輕松、快速、準確地找出指定的電纜,割接將無法進行。
本文提出的解決辦法是:割接前給電纜“重新編號”。首先把收縮后空下來的電纜拆除,這樣用戶電纜會減少一半左右。在電路割接剪斷位置,施工人員隨機抓一根電纜,給這根電纜做個新標記,標記可以是A0,A1…A9,B0…B9,C0…C9,…,也可以是其他有規律的字母或數字。然后撥開電纜皮,根據芯線色點在第一對電話線上加上電話機,查出該線上的電話號碼,把這個號碼和電纜標記隨筆記錄成一張對應草表。核對完后,再用這張表在用戶資料表中通過電話號碼的查找比對,找出電纜標記號與電纜實際在用戶資料中順序位置序號的對應關系。并在資料表中增建一字段一一標記。割接時按電纜序號找出標記的電纜對接即可。
關鍵點四:怎樣解決割接時兩交換機用戶尾巴電纜規格不同的問題。
因為各交換機的用戶尾巴電纜規格不同,不能一對一的割接。如本工程,F?150交換機的A、B、Q型板用戶電纜是48芯,S型板用戶電纜是32芯,還有一個機框的4根用戶電纜是64芯,而且只用了前60芯,而ZXJ?10交換機的用戶電纜全是32芯[6]。
本文提出的做法是:根據實際情況在資料中就對應列好,按表施工。一般情況用F?150的兩根48芯電纜對接ZXJ?10的3根32芯電纜,F?150的1根32芯電纜對接ZXJ?10的1根32芯電纜,F?150的1根64芯電纜對接ZXJ?10的2根32芯電纜,但是要注意F?150的64芯電纜只用了前60芯,后4芯空閑,這時就要采取空出4個物理位置的辦法來保證電纜整條整條的對接。表1是本工程割接用表其中的一頁。
總之在資料表中就要把F?150交換機的電纜芯線與ZXJ?10交換機的電纜芯線一一對應列好,對應的依據是電話號碼和物理位置,對應的順序是電纜編號和芯線色譜。
以上四個關鍵點做到位了,就可以安裝調試ZXJ?10交換機近端模塊。在新開通的近端模塊上安裝上原F?150型交換機的用戶數據,可用前面提到的用戶資料表生成一個符合ZXJ?10交換機格式的文件,執行批量數據載入。一切準備就緒后,割接可安排在兩個夜間進行。割接期間,兩套交換機并行運行,用戶數據同時存在,這就要求每晚割接必須按局向分步進行,這樣割多少局向就讓上級交換中心配合修改多少局向數據,通過局向指向的交換機不同,保證用戶通信不間斷。
3 工程驗證
筆者所在的縣分公司,于2012年8月初開始實施該方案,當年12月份順利割接,2013年1月F?150交換機關電停機,工程圓滿結束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53.6 V直流電源,新開ZXJ?10交換機時,增加36 A電流。而拆除F?150交換機減少218 A電流,218-36=182 A電流,53.6×182=9 755.2 V·A,每天節約電能9 755.2/1 000×24=234.124 8 kW·h。本該2013年就需要電源擴容項目被推后。拆除F?150交換機機架6列共24架,拆除控制臺2臺,F150的備品備件已被調走,空出了交換機房12.6×7=88.2 m2。如圖2所示。
圖2 拆除交換機后機房
由圖2可見,在拆除F?150交換機的空位上,現在已經陸續的安裝上了數據設備、4G設備。進口交換機的成功拆除及所取得的好處,正確地驗證了本文所提理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目前本縣所在的地區周邊各區縣陸續在借鑒本工程的成功經驗,并著手這項工程。
4 結 語
綜上所述,為加快現階段電信網建設的發展步伐,拆除其中的進口交換機已成當前的最佳選擇。實施該工程所需成本低,僅縣分公司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且收益巨大,能夠實現節約能源、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及新業務拓展等諸多好處。但在該工程實施過程中,需注意處理好幾個關鍵點問題,便可以取得預期的工程效果。
參考文獻
[1] HELD Gilbert. Ethernet networks: design, implemen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M].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2003.
[2] 王廷堯.以太網技術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3] 周劍峰.基于WinPCap的計算機網絡協議實驗系統[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63?65.
[4] 張敏,羅風光,羅志祥.光纖通道交換機交換引擎的設計與實現[J].光網絡,2005(4):57?59.
[5] 胡俊,樊曉椏,卜憲憲.光纖通道交換機體系結構的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29(22):5688?5690.
[6] 劉向東,李志潔,王存睿,等.以太網交換機原理實驗設計[J].計算機技術及應用,2011,30(1):48?51.
[7] 黃治,陳偉,王向群.IEEEl588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中的關鍵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23):90?93.
本文提出的做法是:根據實際情況在資料中就對應列好,按表施工。一般情況用F?150的兩根48芯電纜對接ZXJ?10的3根32芯電纜,F?150的1根32芯電纜對接ZXJ?10的1根32芯電纜,F?150的1根64芯電纜對接ZXJ?10的2根32芯電纜,但是要注意F?150的64芯電纜只用了前60芯,后4芯空閑,這時就要采取空出4個物理位置的辦法來保證電纜整條整條的對接。表1是本工程割接用表其中的一頁。
總之在資料表中就要把F?150交換機的電纜芯線與ZXJ?10交換機的電纜芯線一一對應列好,對應的依據是電話號碼和物理位置,對應的順序是電纜編號和芯線色譜。
以上四個關鍵點做到位了,就可以安裝調試ZXJ?10交換機近端模塊。在新開通的近端模塊上安裝上原F?150型交換機的用戶數據,可用前面提到的用戶資料表生成一個符合ZXJ?10交換機格式的文件,執行批量數據載入。一切準備就緒后,割接可安排在兩個夜間進行。割接期間,兩套交換機并行運行,用戶數據同時存在,這就要求每晚割接必須按局向分步進行,這樣割多少局向就讓上級交換中心配合修改多少局向數據,通過局向指向的交換機不同,保證用戶通信不間斷。
3 工程驗證
筆者所在的縣分公司,于2012年8月初開始實施該方案,當年12月份順利割接,2013年1月F?150交換機關電停機,工程圓滿結束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53.6 V直流電源,新開ZXJ?10交換機時,增加36 A電流。而拆除F?150交換機減少218 A電流,218-36=182 A電流,53.6×182=9 755.2 V·A,每天節約電能9 755.2/1 000×24=234.124 8 kW·h。本該2013年就需要電源擴容項目被推后。拆除F?150交換機機架6列共24架,拆除控制臺2臺,F150的備品備件已被調走,空出了交換機房12.6×7=88.2 m2。如圖2所示。
圖2 拆除交換機后機房
由圖2可見,在拆除F?150交換機的空位上,現在已經陸續的安裝上了數據設備、4G設備。進口交換機的成功拆除及所取得的好處,正確地驗證了本文所提理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目前本縣所在的地區周邊各區縣陸續在借鑒本工程的成功經驗,并著手這項工程。
4 結 語
綜上所述,為加快現階段電信網建設的發展步伐,拆除其中的進口交換機已成當前的最佳選擇。實施該工程所需成本低,僅縣分公司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且收益巨大,能夠實現節約能源、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及新業務拓展等諸多好處。但在該工程實施過程中,需注意處理好幾個關鍵點問題,便可以取得預期的工程效果。
參考文獻
[1] HELD Gilbert. Ethernet networks: design, implemen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M].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2003.
[2] 王廷堯.以太網技術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3] 周劍峰.基于WinPCap的計算機網絡協議實驗系統[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63?65.
[4] 張敏,羅風光,羅志祥.光纖通道交換機交換引擎的設計與實現[J].光網絡,2005(4):57?59.
[5] 胡俊,樊曉椏,卜憲憲.光纖通道交換機體系結構的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29(22):5688?5690.
[6] 劉向東,李志潔,王存睿,等.以太網交換機原理實驗設計[J].計算機技術及應用,2011,30(1):48?51.
[7] 黃治,陳偉,王向群.IEEEl588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中的關鍵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23):90?93.
本文提出的做法是:根據實際情況在資料中就對應列好,按表施工。一般情況用F?150的兩根48芯電纜對接ZXJ?10的3根32芯電纜,F?150的1根32芯電纜對接ZXJ?10的1根32芯電纜,F?150的1根64芯電纜對接ZXJ?10的2根32芯電纜,但是要注意F?150的64芯電纜只用了前60芯,后4芯空閑,這時就要采取空出4個物理位置的辦法來保證電纜整條整條的對接。表1是本工程割接用表其中的一頁。
總之在資料表中就要把F?150交換機的電纜芯線與ZXJ?10交換機的電纜芯線一一對應列好,對應的依據是電話號碼和物理位置,對應的順序是電纜編號和芯線色譜。
以上四個關鍵點做到位了,就可以安裝調試ZXJ?10交換機近端模塊。在新開通的近端模塊上安裝上原F?150型交換機的用戶數據,可用前面提到的用戶資料表生成一個符合ZXJ?10交換機格式的文件,執行批量數據載入。一切準備就緒后,割接可安排在兩個夜間進行。割接期間,兩套交換機并行運行,用戶數據同時存在,這就要求每晚割接必須按局向分步進行,這樣割多少局向就讓上級交換中心配合修改多少局向數據,通過局向指向的交換機不同,保證用戶通信不間斷。
3 工程驗證
筆者所在的縣分公司,于2012年8月初開始實施該方案,當年12月份順利割接,2013年1月F?150交換機關電停機,工程圓滿結束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53.6 V直流電源,新開ZXJ?10交換機時,增加36 A電流。而拆除F?150交換機減少218 A電流,218-36=182 A電流,53.6×182=9 755.2 V·A,每天節約電能9 755.2/1 000×24=234.124 8 kW·h。本該2013年就需要電源擴容項目被推后。拆除F?150交換機機架6列共24架,拆除控制臺2臺,F150的備品備件已被調走,空出了交換機房12.6×7=88.2 m2。如圖2所示。
圖2 拆除交換機后機房
由圖2可見,在拆除F?150交換機的空位上,現在已經陸續的安裝上了數據設備、4G設備。進口交換機的成功拆除及所取得的好處,正確地驗證了本文所提理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目前本縣所在的地區周邊各區縣陸續在借鑒本工程的成功經驗,并著手這項工程。
4 結 語
綜上所述,為加快現階段電信網建設的發展步伐,拆除其中的進口交換機已成當前的最佳選擇。實施該工程所需成本低,僅縣分公司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且收益巨大,能夠實現節約能源、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及新業務拓展等諸多好處。但在該工程實施過程中,需注意處理好幾個關鍵點問題,便可以取得預期的工程效果。
參考文獻
[1] HELD Gilbert. Ethernet networks: design, implemen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M].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 2003.
[2] 王廷堯.以太網技術與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3] 周劍峰.基于WinPCap的計算機網絡協議實驗系統[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2):63?65.
[4] 張敏,羅風光,羅志祥.光纖通道交換機交換引擎的設計與實現[J].光網絡,2005(4):57?59.
[5] 胡俊,樊曉椏,卜憲憲.光纖通道交換機體系結構的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29(22):5688?5690.
[6] 劉向東,李志潔,王存睿,等.以太網交換機原理實驗設計[J].計算機技術及應用,2011,30(1):48?51.
[7] 黃治,陳偉,王向群.IEEEl588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中的關鍵應用[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2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