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華
·臨床護理·
兒童牙病診治時的心理護理體會
蘇春華
目的應用心理護理療法應對就診的牙病患兒。方法將170例牙病患兒隨機分成兩組,各85例, 實驗組進行心理護理,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 觀察兩組配合程度。結果實驗組患兒的配合程度為100.00%, 對照組患兒的配合程度為58.8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兒童牙病就診時的心理護理非常必要。
兒童;牙病治療;心理護理
兒童牙病是指14歲以下兒童牙齒的生長發育異常及其他牙體病理性改變, 充分了解兒童牙病的特殊性以及兒童就診時的心理和行為, 才能更好地、更主動地做好兒童牙病的護理工作[1]。心理護理是由表及里的復雜過程, 心理護理是在護士與患兒接觸的一瞬間就已經開始, 隨時隨地的給患兒心理影響[2]。現代家庭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 生活條件優越。食用精制食品為多, 因此兒童牙病日益增高。使兒童牙病的治療壓力日益繁重。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 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因而護理學也改變了單一的功能護理模式, 心理護理已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3]。一系列的研究顯示臨床上施行心理護理在口腔科特別是在兒童牙病的就診中尤為重要, 直接關系到治療的成功與否。
1. 1一般資料 2011年7月~2014年7月期間本院門診接診的牙科患兒170例, 男77例, 女93例, 年齡3~14歲, 平均年齡8.5歲。所患疾病為齲病、牙髓病、根尖病和其他疾病。
1. 2心理護理方法 可以先讓患兒看看治療器械。看, 這是小鏡子, 是用來照“小蟲子”的。這是小鑷子, 是鑷小蟲的。這不需要打針, 你只要聽話, 不要亂動, 張開嘴巴坐在椅子上就行了。97%以上的患兒可以合作。對急性牙髓炎開髓的患兒。因在初診時經受了開髓的痛苦, 對來復診十分恐懼。95%的患兒哭鬧、不愿意進治療室。可采取主動走出去和小朋友交談。93%的患兒愿意合作。來就診的大多是學齡前的獨生子女, 比較嬌慣、任性, 對家長的依賴性強, 就診時大多要求家長陪伴, 對于這類患兒可以事先向他講清楚:如果你不合作, 就讓你的爸爸(或媽媽)出去, 少數不合作患兒可以讓家長離開, 這樣患兒就失去了依賴性, 往往是被迫性的合作。口腔診室應安靜、整潔符合兒童心理特點, 張貼卡通畫并擺放一些小玩具等;盡量將診療室與候診區分開, 候診區應盡量營造一個溫馨、舒適、家庭化、幼兒園化的等待環境,治療時盡量避免手術或治療器械的外露以減少對患兒感官的刺激, 有助于減輕患兒的恐懼心理[4]。
1. 3研究方法 對這170例牙患兒童隨機分成兩組, 實驗組85例進行心理護理;對照組85例常規護理。測試心理護理與未進行心理護理后患兒的配合程度。
1. 4配合判斷標準 患兒回答問題準確, 聲音緊張, 有時沉默, 有時叫喊, 但治療可以進行, 治療過程基本無困難, 不拒絕治療或阻擋醫生治療, 有時需勸慰式語言開導, 診治工作未受影響此為配合治療。若患兒高聲喊叫, 語言命令無效,本能劇烈掙扎, 進行抗拒治療, 需要一人或多人協助幫助治療為不配合治療。
1. 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行t檢驗, 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配合程度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配合程度比較(n, %)
心理護理在兒童各種疾病治療中有很大作用, 在兒童的各種口腔疾病的治療與檢查的地位也非常重要。這是因為兒童對口腔疾病的恐懼要明顯高于成年人, 在治療過程中的疼痛耐受程度也低于成年人。
對醫院環境的恐懼感的護理。5~6歲的初診患兒, 對醫院的環境與醫護人員清一色的白十分恐懼, 不愿意坐到治療椅上。遇到這種情況, 可面帶笑容, 主動迎接。“小朋友, 告訴我, 你哪里不舒服?噢, 有個小蟲子爬到你的牙齒里來了,你坐上去, 讓阿姨(或叔叔)用小鏡子幫你照出來好嗎?好!真勇敢。臨床中6歲以上的兒童, 膽子較5~6歲的患兒膽子大, 一般初診時比較順利。對于患兒要采取以熟悉的歌謠或童話故事為背景, 分散患兒的注意力, 促使患兒放松的護理干預策略, 將其從對家長的關注和依戀中分離出來, 在護理人員和醫生的引導下輕松主動進入口腔疾病治療狀態中[5]。撫摸是增強護士與患兒比較有效的溝通方式, 護士通過撫摸、摟抱向患兒傳遞保護的信息, 患兒也從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護士在兒童牙病治療時可以撫摸其肩、肢體、腹部、頭等部位,患兒哭鬧抗拒治療時, 摸摸患兒的小臉或小手, 輕輕擦去眼淚, 使他感到溫暖, 得到安慰, 鼓勵其勇敢[6]。
我國兒童以獨生子女為多, 家長對其生活照顧程度過多導致很多兒童任性的心理狀態, 而患兒來醫院治牙時, 由于陌生的環境和面對陌生的醫生和護士, 患兒對醫務人員有畏懼、不接納的心理, 甚至有對護士態度表現不友好, 拒絕交流這也是需要護理人員有耐心和愛心的心理護理[7]。
總之, 兒童的口腔衛生知識素質是比較差的, 要積極地在中小學生及幼兒園中開設口腔保健課進行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 從小做起, 全面普及口腔衛生知識, 這樣兒童有了牙病, 就可能主動要求治療, 而能較好與醫生配合, 心理上就能產生沖動, 產生希望治療的要求, 而體現在行動上則是主動的要求治療, 故能較好地配合醫生完成治療。
口腔牙齒健康的維護與優秀的牙科醫生和護理人員工作是有關系的, 而我國一些護理人員無論在常規學校教育中還是在實踐場所可能缺乏與牙科相關專業間合作學習的機會,而這種教育方式最終也阻礙了口腔護理工作的健康發展, 由于牙科不同專業的這種彼此隔絕式的教育經歷, 影響了護理人員對于牙科團隊中的其他人員的角色職能的理解, 有時候影響護理人員配合醫生對患兒中進行護理[8]。
[1] 李美秋.兒童牙病的心理護理. 海南省口腔醫學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學術會議論文匯編, 2004.
[2] 黃玲燕.口腔門診兒童牙病診療的心理護理.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3, 27(1):85-86.
[3] 周利文, 楊萍.兒童牙病治療的心理護理.廣東牙病防治 , 2002(10):368.
[4] 楊亞娣.心理護理干預在口腔科患兒中的應用.衛生職業教育, 2013, 31(21):146-147.
[5] 周國仙.手術前患兒分離焦慮的護理干預.護理學雜志, 2012, 27(8):80-81.
[6] 張憲敏, 屈秀艷.溝通技巧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天津護理, 2013, 21(3):233-234.
[7] 蘇炳鳳.心理干預在學齡前兒童齲齒治療中的應用.全科護理, 2013, 11(2):300-301.
[8] 尹翔燕, 楊國勇, 李秀娥.美國牙科輔助人員培訓及實踐范圍對我國口腔護士培養的啟示.中國護理管理, 2014, 14(3):330-333.
Experie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dental treatment for children
SU Chun-hua. Jilin Province Jilin City School Infirmary of Beihua University, Jilin 132011, China
ObjectiveTo apply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dental treatment for children.MethodsA total of 170 children with dental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 with 85 cases in each group. Psychological nursing was appli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Cooperation degree in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Results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00.0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8.8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hildren in the dental treatment.
Children; Dental treatme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2014-08-04]
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北華大學校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