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新會計制度的推行,本文對事業(yè)單位中新老會計制度的差異進行具體分析,并對相關工作措施進行具體分析,從而保證新會計制度的有效施行。
【關鍵詞】事業(yè)單位 會計制度 差異 銜接
我國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依托經濟體制形成,傳統(tǒng)會計制度建立在計劃經濟的基礎上,在現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已無法適應時代的要求和現代經濟運行發(fā)展的需要。事業(yè)單位的會計制度在當今的發(fā)展形勢下,需要適應時代進程,提升規(guī)范化的財務管理水平,切實保證事業(yè)單位解決財務危機的能力。根據國家最新頒布的《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通過分析辛勞會計制度的差異,對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的合理發(fā)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新老會計制度差異
(一)會計制度的科目設置
新會計制度為部分科目設置了新要求。如,時間超過三年并有確鑿證據證明賬款無法收回的情況,經由批準并核準銷賬后,需要保留登記記錄[1]。這切實將在預定期限內無法守護的款項和風險度較小的款項進行了區(qū)分,切實符合事業(yè)單位在新形勢下的收賬實際情況。對外投資方面也進一步細化,分成了短期和長期投資兩部分并設置了相關科目,切實保證會計科目的規(guī)范化。
新會計制度增設了一些科目,如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的計提工作中,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累計折舊和對無形資產進行累計攤銷的核算工作,因此增設累計折舊、攤銷的科目,從而更實際地反應有形和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2]。科目的增加不僅可以完整準確地反映會計信息,更令會計科目系統(tǒng)更加完備。
(二)會計制度的核算基礎
傳統(tǒng)會計制度通常采用首付實現制度作為會計核算基礎,新制度下,事業(yè)單位經常將權責發(fā)生制運用到經濟事務中,從而應對收付實現制產生的消極作用。在傳統(tǒng)制度中,事業(yè)支出如能在當年收回,則可以處理成沖減支出,相同狀況的經營支出也做同樣處理。因此,經營和事業(yè)支出都是依據收付實現制的章程而運作,均是支出在實際發(fā)生的情況下做確認工作的。收付實現制的運用可能引發(fā)收入支出的匹配失衡,一旦收入資金和現金入賬不同步,那么現實的運營成果就無法被核準的會計信息有效地反映[3]。新會計制度下,事業(yè)單位對收入與支出的合理配比原則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進而保證能夠正確對事業(yè)單位的收入與支出進行反映。有助于事業(yè)單位內部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強化,并切實提升會計部門在信息質量方面的規(guī)定。
(三)會計相關要素
新會計制度下,為強化資產管理機制,增加風險管理意識,通過相關規(guī)定章程的設置,切實對資產質量進行管理。新制度中,采購、加工等成本均包含在存貨成本下,存貨盤盈需要在依據公允價值基礎上進行計價,并根據同時期市場中的同種類產品的價值進行入賬。同時,新制度中增添“在建工程”內容,將基礎建造數據帶入事業(yè)單位賬目中,切實增強資產方面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成本核算體系。
負債管理方面,新會計制度對財務風險更加重視,并依據債務流動性的特點將債務負擔分成流動和非流動兩種形式,切實保障隊負債工作的有效管理。依據借款時間的長短,具體細化長短期借款;根據支付的期限不同,將應付款項做喜歡分類。首次采用“應付職工薪酬”對事業(yè)單位職工的薪酬進行具體核算。
新制度對凈資產的管理進行具體規(guī)范,增加參政補助結余、結轉等項目,從而強化對資產的有效管理。對政府補貼與非政府補貼進行分別的核算工作并嚴格加以區(qū)分;對資金的結轉和結語進行嚴格分界。將資產價值分別做增添和細化工作,對相關資金的狀況作具體分析和總結。
(四)會計報表
新會計制度規(guī)定將報表內容更加具體化,并增添了顯示財政補貼的具體收支狀況的收支表,附表內容更加詳盡,保證會計報表系統(tǒng)更加完備全面,從而滿足財務管理預算等諸多方面的要求。新會計制度對會計報表的結構、項目進行了改進。收入支出項從資產負債報表中取消,其中項目也重新依照流動性與否的特性做重新排列,收支報表依照多步驟模式的結構重新設計,從而依據國際通用的模式對報表進行要求,使會計報表具有高度通用特性,可以正確反映收支和補貼的相應體系,為績效考核等諸多渠道的信息提供應用需求。
二、新老會計制度銜接措施
(一)固定資產需要增強管理
固定資產在事業(yè)單位的資產總額中占據重要比重,新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的相關處理辦法方面較傳統(tǒng)會計制度而言,具有很大修改。因此,新會計制度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是重要工作內容。有效管理固定資產有利于單位成本的節(jié)約并切實增強應用效率。因為修改了固定資產在入賬方面的標準,所以在新制度下達不到確認條件的資產,需要將其余額轉入新制度賬目的科目“存貨”中。在銜接處理工作方面,事業(yè)單位需要對固定資產的具體應用情況進行合理調查,并分類核準固定資產,從而保證固定資產在使用、處置等各方面的規(guī)范化管理,嚴格根據國家相關程序進行管理工作。
(二)銜接事務需要合理規(guī)范
針對新老會計制度,國家制定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有力地推動銜接事務工作的開展。新會計制度下,銜接工作具體內容需要切實執(zhí)行,對原始賬目中的余額全部轉賬錄入到新賬中,同時設立新賬,制定新的余額表格。依照新會計制度的銜接方式,財務人員需要依據規(guī)定進行各項工作的展開,在新制度下,及時精確地進行會計信息體系的調節(jié)。從而保證新會計制度可以高效落實,并順利過渡,完成銜接事務工作。
(三)培訓工作需要重視完善
新會計制度中,科目、要素、報表等機制據繁盛較大變化,相比之下,事業(yè)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很多還依舊處于傳統(tǒng)會計制度中,很難在短時間適應新會計制度。針對這一現狀,事業(yè)單位需要合理組織專項培訓工作,對新會計制度中的各項目進行學習,著重強化相關工作人員對各項變化內容的了解,增強財務人員對新制度變革內容的熟悉程度。從而保證財務人員相關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對會計制度制度施行中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發(fā)現和修正,切實保證財務人員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保證會計制度順利完成銜接工作。
三、結束語
新老會計制度存在諸多差異,認清新會計制度改革對于事業(yè)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切實保證會計制度改革具體施行并落實管理。在切實了解掌握改革具體項目的基礎上,做好相關銜接工作,保證新會計制度的切實施行。
參考文獻
[1]宋立捷.淺談新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J].會計師,2013(14).
[2]陳儉春.試析知識經濟時代企業(yè)的財務管理[J].中國外資,2011(02).
[3]黃文鳳.新事業(yè)單位會計準則評析[J].新會計,2013(04).
作者簡介:李為民(1980-),男,漢族,山東省臨沂市人,本科,中級職稱,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