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茜茜+陳瑩瑩
摘 要:本文首先對王安憶小說中的市井女性形象進行了簡單概述,然后分析了這類女性形象的幾大特征和影響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最后進一步闡釋了王安憶在市井女性形象描述中的獨特性。
關鍵詞: 時代浪潮 市井女性形象 精神世界
一、王安憶小說中的市井女性形象概述
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王安憶一直以其旺盛的精力堅持著自己的創作,其中長篇小說就有九篇之多。王安憶的小說以女性形象的塑造為主,盡管她們的家庭背景、身份地位以及生活經歷等不盡相同,但均是來自上海大都市的底層,都是腳踏實地地過日子,都是對生命無比熱愛,她們是一群性格鮮明、激情萬分、血肉飽滿的女人。
1995 年出版并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小說《長恨歌》描述了一個出生在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女性的故事,其中女主人公琦瑤和幾個女性角色均是搖曳多姿的,她們一起在上海這個大都市舞臺上演繹著精彩絕倫的戲碼,同時小說名字與白居易敘事詩《長恨歌》同名,也增加了人們對小說的好奇心。小說《長恨歌》的女主人公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女兒,她因為一張照片被選為封面雜志女郎,隨即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之后又參加了上海小姐的競選,成為了眾所周知的“三小姐”。在之后的人生中,她結識了各種類型的男性,如軍政界的李主任、家族企業繼承人康明遜等,并與他們發生了生死離別、無比纏綿的愛情故事。同時在琦瑤傳奇的一生中,她的女性朋友也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琦瑤的貼心朋友吳佩珍帶著琦瑤參觀表哥的工作片廠,為琦瑤傳奇的一生拉開了序幕,但是這也給好朋友之間帶來了隔閡。然后在琦瑤孤獨一人時,蔣麗莉出現了,為琦瑤奉獻了全心的友誼和熱情。縱觀整部小說,可以知道女性朋友在琦瑤生命中顯得更為重要,或許因為女性更能理解女性,更因為女性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琦瑤的命運。{1}
《富萍》中所描述的女性朋友之間的關系不再像《長恨歌》中的那么貼心,她們是上海的外來人員,需要依靠努力獲得生存的機會,因此她們之間缺乏心靈的交流,有時候會表現出世俗功利的一面。《富萍》講述了女主人公富萍從揚州來到上海,并在上海謀生的經歷,她性格頑強且有主見,在李天華與自己的婚姻大事上,考慮到未來生活的窘境,她退縮了,并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幸福的婚姻。對此,富萍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還有來自親人、朋友和外界的責難,但是她始終堅持自己內心的追求。除此之外,小說中還描寫了其他從外地遷移過來的女性,雖然她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但是她們卻依靠自己的努力將生活過得有聲有色,富萍只是這些女性的典型代表。
除了上述女性形象之外,王安憶的其他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個性也非常鮮明,其中有鄉村姐妹、青春期少女以及誤入迷途的女囚犯等等。從王安憶所描述的女性故事可以知道,她筆下的女性形象都頗為突出,她們有著市井女性共同的特質:熱愛生命和生活,堅強不屈,有主見,勇于克服困難,并以強大的內心和生命力去把握自己的命運。
二、王安憶小說中的市井女性形象特征
1.熱情地生活。從王安憶的視角來看,吃飯、穿衣服這些瑣碎的小事是最為永恒的生活經歷,它們可以充分體現一個人的精神本質。在王安憶的作品中往往會通過描述女性對服飾和美食的偏好來體現她們對生活和生命的殷切熱愛, 將女性形象的塑造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從而高度認可了這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性的生活能力{2}。
《妹頭》描述了上海弄堂女孩妹頭,她是一個熱情生活的女性,在還是小學四年級時候,她就可以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時她對飲食有著獨特的領悟,經常給一些年長的人介紹做菜新方法。她從小最注重飲食和服飾上的精致,對美好生活有著急切的向往,同時也具備較高的生活能力,在妹頭結婚時,物資緊缺,但她卻能當機立斷地選擇實用的物件。從日常小事中能看出妹頭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較高的生活能力,她可以讓平淡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就是妹頭熱情生活的力量,在《妹頭》中,王安憶通過女性在生活中的角色扮演,高度贊揚了市井女性的生命活力。
2.頑強地面對各種坎坷。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艱難險阻,但是不同性格的人在困難面前的行為和心理反應會不同,王安憶筆下的女性在苦難面前都不會屈服,她們會以頑強的生命力挑戰命運的考驗。
《桃之夭夭》中的女主人公郁曉秋是一個充滿韌性的女性,在承受了各種不幸之后,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幸福。和上海大部分青年一樣,郁曉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自然災害等等,受盡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折磨,同時還承受了家庭方面的苦難。但是這些人生經歷并沒有讓她厭惡生活,而是始終以樂觀向上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苦難。生活的困境給了郁曉秋不斷向上生長的堅韌與活力,并以飽滿的激情頑強地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這種女性特質讓她時刻散發著一種堅韌耀眼的光彩。{3}
3.自主獨立地選擇人生。從王安憶的視角來看,女性應該樹立獨立意識,自主地選擇自己的人生,擺脫對他人的依賴,這樣才能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富萍就是一個典型的有主見的女性代表,她可以忽視外界對她的非議,堅持自己的選擇并不斷努力去實現、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王安憶在小說中并沒有對富萍違背婚約的行為有所批判,而是給予了她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對她的獨立意識和堅定信念給予了高度贊揚。
三、王安憶小說中的市井女性形象形成原因
上述小說中的女主人公的市井女性特質都是在人生道路的歷練中不斷形成的,雖然她們的生活背景和經歷有所不同,但是她們市井女性特質的形成因素在本質上卻是相似的,總的來說,影響她們市井女性形象形成的因素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他人對女性個體成長的影響。對于郁曉秋來說,她的哥哥姐姐、母親以及保姆對她的反作用力助推了她的快速成長。郁曉秋從小便受到哥哥的拳腳、姐姐的冷漠、母親的打罵和保姆的奚落,惡劣的家庭生活環境鍛煉了她用平和的心態處理挫折,讓她在困境中變得更加頑強。除了受到家庭環境影響之外,王安憶筆下的女性往往還被復雜的人際關系所影響,如同性之間的感情、異性之間的愛情等等,而這些復雜的人際關系將女性通往外界的門打通,并更為深入地認識自我,提升自我,使她們的生活經驗更加豐富。琦瑤的人生轉折是以吳佩珍為導火線的,蔣麗莉的熱心推進了琦瑤傳奇人生的進一步升華,同性朋友讓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男性卻讓她的生活更加豐富妖嬈。{4}endprint
2.時代與社會生活的影響。王安憶描述的市井女性的生命之路往往都不是封閉的,她們都經歷了風云變幻的時代浪潮,并在時代浪潮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能力。從琦瑤傳奇的一生來看,時代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認識李主任讓她開始介入到政治生活,并在生活經驗和戰爭中認識到了政治關系的利害性;“文革”時期的混亂局面讓琦瑤在弄堂中想努力躲避一切時代浪潮,但是程先生的死讓她認識到個人在時代面前的渺小,時代浪潮讓琦瑤更為成熟穩健。但是與男性影響因素相比,時代浪潮對女性的影響并不是決定性的,王安憶認為歷史是日復一日中生活點滴的演變,生活對市井女性形象的形成往往占據著更為重要的地位。
3.城市環境提供了精彩的舞臺。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女性在農村社會中往往處于弱勢,土地束縛了女性的發展,傳統封建觀念也使得女性服從男性。離開土地來到城市后,女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她們依靠自己的力量賺錢養活自己,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上海作為一個移民城市,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這就為移民的市井女性提供了寬闊精彩的舞臺。在上海,女性可以釋放自己并自由生存。這就是上海吸引諸多外來女性的原因,它給了她們重新生活的空間和機會,可見,城市環境是王安憶小說中市井女性形象形成的重要載體。
四、王安憶小說中塑造市井女性形象的獨特性
王安憶認為女性的審美性與男性相比表現更強,在這種認知基礎上,王安憶在小說中塑造市井女性形象時具有一定的獨特性。
一是,以上海為載體塑造女性,女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言了上海。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諸多作家開始將寫作的視野轉移到都市生活,書寫都市生活中的事與人。王安憶在小說中塑造市井女性形象的獨特性在于她能夠更為深入地看到上海人生活中的細微本質。她曾提到,她自小生活在上海,因此對上海的認識具有一定的草根性。她說上海并不像別人想象中那般浮華、五光十色或者聲色犬馬,上海就是一個小市民城市,以上海為載體來塑造女性,往往更能挖掘其內在本質和市井女性對生活的熱愛。
二是,對魅力女性進行重新塑造。女主人公在王安憶的小說中均是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她們的成長與吃穿住行密切聯系,王安憶熱衷于在生活細節中發現女性的本質魅力,女主人公琦瑤、富萍以及郁曉秋她們都熱愛生活,在持久的家務勞作和油煙味中可以感受到女性的唯美生活氣息,這種女性魅力不浮夸,反而更加寧靜永恒。
三是,重構市井女性的心靈世界,以民間化的手法挖掘市井女性的本質精神特征,贊揚了她們的生存能力和旺盛生命力。
{1} 劉浩.:《王安憶小說中的女性成長主題研究》,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1.
{2} 曹:《王安憶小說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解讀》,《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第2期,第66—68頁。
{3} 羅惜春:《論王安憶小說中女性形象的人格特征》,《短篇小說》(原創版)2013年第3期,第58—59頁。
{4} 李曉:《城市中的漂泊人生——評王安憶小說〈富萍〉中的女性形象》,《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第72—74頁。
作 者:鮑茜茜、陳瑩瑩,浙江萬里學院在讀本科生。
編 輯:康慧 E?鄄mail:kanghuixx@sina.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