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亮
摘要:
數碼媒體發展是在20世紀末數字技術的基礎上興起的,并成為現代藝術設計的重要技術平臺,是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是現代與傳統完美融合。數碼媒體也在這樣的平臺上由單一向多元化快速的轉變,培養出真正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
關鍵字:數碼;媒體;藝術設計;數字化;創新
一、現代代藝術設計教育現狀分析
20世紀的藝術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立體主義和裝飾主義為主的形式,在藝術教育工作中主要體現在設計版面和色彩要素的構成進行規律性的探索。第二個階段興起于前蘇聯、荷蘭、德國的幾何設計理念,強調的是設計中的圖形構成的理性表達,藝術教學工作變為理想思考為主。第三階段是20世紀中后期的國際設計化風格,在藝術設計的視覺和設計標準上都有了規范和標準,用數字化說明美感的體現。這時期的教學工作是以媒體為基礎平臺進行藝術設計教育。第四個階段是現在稱為的后現代主義風格,它多采用一些電腦技術的處理,表現形式多以依賴于多媒體網絡進行視覺傳達、和功能表達。強調的是自我的設計理念,對傳統文化進行了革命的加工后并徹底的顛覆,因此藝術設計教育的內容以及形式還有服務的對象都有了巨大的變化。所以我們現代藝術設計的教育的發展也是伴隨著時代的潮流而發展。
二、數碼媒體對藝術設計教育影響
(一)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現狀
藝術設計教育作為數字和藝術完美結合的交叉學科,這既不同于以往對藝術的感性需求,也不純粹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展示。例如耶魯大學的藝術設計課程主要是:平面設計導論、印刷品設計、平面設計媒介、多媒體設計、高級平面設計、平面設計表現、印刷設計形式與內涵、視覺表現運算1(運算的形式介紹)、字體符號設計、4D設計、視覺表現運算2(動態形式表現)、視覺表現運算3(掌握Lingo語言、Java 語言或Actionscript)、平面設計課題創作等。而我國著名大學像清華和北大的平面設計課程是:繪畫、構成學、圖形創意美術史和設計史藝術概論專業課(標志設計,VI,包裝設計,海報設計,字體設計,書籍設計......光從課程的實質我們就能看出依然是在套用傳統的模式,缺乏實踐性課程的設置,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二)藝術設計教育的的指導模式轉型
根據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的藝術設計水平遠遠脫離了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完全沒有結合現代多媒體教育的發展趨向,忽略了社會和市場的需求。設計專業它不是純藝術鑒賞,多數時候還是以商業報酬為主導,既要大方得體還要考慮商業運作,數碼媒體技術的發展恰恰縮短了藝術設計創作的時間過程,而我們卻一味的注重傳統審美理論作為教育的主題,忽略了數碼媒體的重要作用,大量的畢業生失業問題就恰恰說明了這點。
(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千篇一律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授課教師的教育思想還是停留在手繪藝術階段,甚至不理解什么是數碼媒體,導致完全忽略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磨滅了學生的個性設計思想的表達。因此,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和現代數碼媒體的完美結合才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根本。
三、數碼媒體與藝術設計教育體制
(一)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制
綜上所述我國藝術設計教育依舊沒有走出傳統教育的模式,我們的課程設置和課程的考試制度依舊沒有改變,從根本上是不能解決藝術設計的教育壁壘的。因此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關鍵還是教學體制的改革。
(二)現代數碼媒體和藝術教育的平衡
自從有了數碼媒體,我國的高校數碼媒體平面設計大量的使用輔助設計軟件,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理論課程和美學的許多基本課程。譬如:potoshop等軟件的應用,實際上培養的是技術熟練工種,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性的人才。這也就使得設計作品缺乏思想。所以我們要藝術設計教育目標做根本性的扭轉,培養的人才要能服務于社會,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高水準的人才,成為能和國際接軌的人才。
(三)藝術設計教育的本土文化取舍
藝術設計教育不應該只是本土化的教育趨勢。但也不能完全拋棄本土過于追求國際化,這樣容易走向極端。在教育過程中始終貫徹這樣的理念才能培養出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世界級平面設計師。因為立足于本土他們的作品才會帶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獨立表達的能力,才能在展現設計的時候讓人們通過作品領悟到歷史發展的脈絡。
藝術設計教育應該面向全球化。數碼媒體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的基礎平臺,對圖形的創造和思維的表達都有重要制約性,作品要讓大眾都能理解并認識。必須立足本土兼顧社會發展兩大方面,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讓學生使用世界藝術設計的語言表述設計的理念,即“簡練、巧妙、寓意、智慧”。只有在教育中貫徹國際化的設計理念,我們的平面設計才能走的更遠。
總之,數碼平面設計和平面設計教學都處于一個數字化的時代中,新的設計文化和新的設計教育必將會有和諧的一天,因此我們不管是設計者還是設計的教育者,都有新的發展要求,既能立足本土又能把握設計主流這就是藝術設計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美]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迪尚.電腦圖形設計[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
[3]吳國欣.視覺傳達設計教程[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