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霞
摘要:
本文針對中職學生素質現狀,結合中國茶文化中的審美情趣,探討如何通過中國茶文化教學,使中職學生感受到茶藝藝術的魅力,提高審美能力和自信心,改善集體意識和道德觀念,從而提高中職學生自身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國茶文化;教育;中職生;素質
目前,選擇就讀中職學校的學生相當一部分是文化基礎不好、怕考試、厭學、習慣懶散、不自信等。在多數人的印象中他們是特別不聽話的孩子,不愛學習,成績差,違紀,曠課,與任課教師發生頂撞,打群架,時常發生。這部分學生中,可分為幾種典型情況:一是學習困難者。現在就讀中職的學生大多數是中招考試的“落榜者”,他們或因厭學、或因家處偏僻農村而無法接受優質教育,在激烈的“應試教育”中被淘汰,加之年齡還小,不能外出打工,不得已才選擇上中職;二是習慣不良難改者。有些中職學生讀初一、初二時的成績還是不錯的,后來因為沉迷于網絡、早戀、逆反心理等原因而漸漸荒廢了學業。他們正處在人生的重要時期,心理、生理不成熟。遇難題思考不周,辦事往往不顧及后果,學習動力不夠明顯,信念理想不切實際,生活散漫,是非觀念差,文明禮貌缺乏。當他們想改掉“壞毛病”的時候卻因為方法不濟或恒心不足而難以自拔,只能無奈地選擇讀中職;三是單親家庭子女。單親家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因父母離異而造成的單親家庭,另一類是父母一方因病或因災禍去世而造成的單親家庭。單親家庭的孩子要么是因為家庭經濟不能支持,要么是家庭的愛不完整,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不能得到足夠的支持而造成習慣不良,要么是不愛學習,家長在無奈或求得心理安慰的情形下才送孩子上中職。
如何能讓這些孩子經過三年的中等職業教育后,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筆者認為首先是要加強素質教育,提高他們自身素質。筆者在中職教育實踐中,感覺中國茶文化教育課的開設對提高中職生素質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極大的促進作用。
一、何為中國茶文化
茶在神農時期就被發現,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茶最初被人們作為藥物使用,后來又逐漸被推為食材,之后茶又成為一種健康的飲品。中國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中國茶文化組成體系包括茶藝、茶道和茶情。茶藝是指在傳統茶道精神指導下的實踐,它包括泡茶的技能、品茶的藝術。茶道是通過泡茶藝術(茶藝)這種方式,給心靈創造安靜的氛圍,用自己的心去領悟不可言說的個中滋味和人生哲理。茶情是指以茶為載體的茶書,茶詩、畫等及品茶所帶來的感受。
二、中國茶文化有助于中職生增長文化知識,樹立信心
中職學生,由于在成長過程中往往有著多種性格上的缺陷或情感上的缺失,在傳統學習中處于“失敗者”的地位,其中一部分學生沒有初中畢業生那樣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和行為習慣,缺少對成功的體驗,沒有自信心。常常表現出基于自卑下的“自負”和對周圍環境的“敵意”。奇裝異服、言行粗魯是令老師頭痛的常見現象。因此,中職學校不能只強調職業技能教育,更要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
茶的故鄉是中國,茶的起源、發展經歷了幾千年。所以,在中職學生中引入中國茶文化教育,不但能讓他們學習到茶起源、發展、傳播的過程,而且能彌補他們最為缺少的史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中國茶文化對他們每個人來說起點是一樣的,這就等于給了很多放縱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來的機會,讓每一個自信心不足的或喪失自信心的孩子在中國茶文化里再樹立信心,并把這份自信心帶到生活中,也能讓那些早已把本專業知識學的得心應手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寄托,讓他們課余不再精神空虛。在中國茶文化教育的感染和熏陶下,讓學生找回自信、增加人文素養,激發他們主動追求具有積極價值意識的人生勇氣和信念。在茶藝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一個完整的茶藝操作訓練得體的著裝、常見的禮儀、規范的言語,形成良好的儀容儀表、禮儀和用語習慣,逐漸提升了個人素養。通過中國茶文化教育學生奇裝異服、言行粗魯等現象明顯減少,自身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三、茶藝活動培養中職生高雅的生活和審美情趣
中國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靜、雅、和。這是中國傳統的茶道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把時代精神用恰當的形式、完整的形態體現出來,使茶道成為體現時代精神的一種載體。宣揚中國茶道,不僅有助于發揚茶道的“和諧”精神,使人與人之間增進團結,使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而且有助于弘揚茶道的“審美”情趣,為人們帶來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潔”意境,提高人的風度與品位。同時通過茶道的“求精”精神,培養人的扎實務實品行,發揚“吃‘苦”精神,使人在苦中尋找人生樂趣,催生“儉樸”精神,讓人矜守儉德,力戒貪奢淫享樂。通過茶道的“專注”精神,使人的意念與事業融為一體。總之,以清、靜、雅、和的中國茶文化精神陶冶中職生,對培養他們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審美情趣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茶藝教學能培養中職生人際溝通和集體意識
公關場合,清茶一杯,以茶代酒,強調了飲茶是人際溝通的重要手段,講的是天地人和。茶含敬意,以茶敬客。茶重德性,以誠待人。圍桌飲茶,和氣交談,同事可以增強團結,朋友可以增加友誼,家庭可以充滿天倫之樂,商界可以和氣生財。總之,天地人和是茶事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在中職生中普及中國茶道、茶藝,推廣以和為貴的人倫思想,有助于敦睦人際關系,引導他們學會做人。
茶藝表演作為一種集體活動形式,是培養中職學生集體意識的良好途徑。茶藝表演的和諧來自全體隊員的團結、合作,是構建品行高雅、人際和諧,人與人之間增進團結,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在演練時,要求講解員、主泡師、副泡師、服務員要善于與他人合作,并在長期合作的基礎上達到心靈與感覺的默契。表演中要自覺地融合到集體中去,不知不覺地和整個隊伍團結一致,團結合作和集體意識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培養。
總之,在中職教育中,通過開設中國茶文化教育課,讓中職生徜徉在中國茶文化的海洋中,讓細膩溫潤、內涵豐富的中國茶文化之“靈泉”感其心,震其心,拂去其浮華之氣,讓他們步入“軌道”,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