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琴
摘 要 傳授建筑設計方法是建筑教育的核心價值,設計方法包括設計程序的操作、設計媒介的運用、語言描述體系以及設計價值觀。中國建筑教育傳統(tǒng)主體的“不扎”形式主義方法,上世紀九十年代東南大學的“現(xiàn)代建筑空間”設計方法,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建構(gòu)”設計方法,對這三種方法本文將展開精細討論,探討建筑教育的核心價值。
關鍵詞 建筑 教育 核心價值
中圖分類號:TU201-4 文獻標識碼:A
Explore the Core Values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YE Qin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Teach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a core value, architectural design education include operation, design media use of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system design process as well as design values. Chinese architectural tradition of education subject "no tie" formalist approach, Southeast University nineties of last century "modern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methodology, and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onstruction" design methodology, these three methods described herein will start fine discussion on the core values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architecture; education; core values
1 探討“不扎”設計方法
事實上,我國建筑教育的學術(shù)傳統(tǒng)以及核心價值深受法國巴黎的“不扎”建筑教育體系的影響。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我國引入西方的職業(yè)建筑師培養(yǎng)體系,這個體系一直沿用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有的更久。①所以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接受建筑教育的人,也深受法國巴黎的“不扎”建筑體系的影響。
“不扎”建筑教育體系的設計方法有明確的定義嗎?是可以用語言文字描述的嗎?這兩個問題一直困惑著很多建筑師,或許只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句話能表達他們的心聲。盡管“不扎”不能用語言文字進行描述,但是其設計方法是存在的。在《圖防、工作坊和設計實驗室》記載,“不扎”這種建筑設計方法是體現(xiàn)在在組織設計教學中。該課程的學習包括快圖和設計渲染,并且設計想法在快圖階段就要確定,之后花費大約三個月的時間,提出具體的設計方案,通過渲染的形式將設計方案表現(xiàn)出來。快圖,是學生獨立設計的練習方式,設計課程一般要用到八周的課時,主要包括構(gòu)思草圖、定稿、渲染等,并且這種教學程序已經(jīng)深入人心。
有關“不扎”設計方法的文獻資料嚴重缺乏,致使其更具不可描述性。外文資料《學習建筑設計》(約翰·哈伯森著)提到“不扎”設計過程的相關描述,中文資料《建筑初步》(田學哲著)也有相關描述。在《建筑初步》一文中提到,任何一個設計過程都需經(jīng)過四個階段:(1)題目分析和調(diào)查研究;(2)方案比較;(3)設計的推敲和發(fā)展;(4)方案表現(xiàn)圖。除方案比較這個階段之外,其余三個階段都只做原則類描述。而第二階段應該就是設計方案的雛形,是整個設計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階段。
2 探討“現(xiàn)代建筑空間”設計方法
上世紀八十年代,東南大學迎來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們留校任教并受命籌劃建筑設計入門這一課程。這群年輕人,首先質(zhì)疑了過去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然后開始了段綴學建筑教育核心價值的旅程,最后把新設計的課程概括性地劃分為三種,分別是渲染、構(gòu)成以及設計。②在這群年親人眼中的“設計”,是指一種設計方法——以空間概念為核心的現(xiàn)代建筑法。在新課程中,最能體現(xiàn)意圖的是“立方體”聯(lián)系,它是通過模型來研究空間構(gòu)造,以及基本作圖法的綜合性練習。
因為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和東南大學兩所院校之間簽署了交流協(xié)議,致使許多到蘇黎世理工學院學習建筑設計的年輕人都加入了赫伯特·克萊默的工作室,克萊默設計了一個結(jié)構(gòu)高度有序的建筑教育入門課程,教學大綱只是一個虛擬的建筑項目,每個建筑設計的課題由多個單項練習組成,保證設計和練習之間能夠達到平衡。比如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上世紀80年代末的建筑課程,計劃一個劃艇俱樂部,其中包含入口、住宅、眺望塔以及俱樂部設施。在開學的第一周,每個學生用給定的模塊設計一個建筑群,在設計建筑方面,上學期的任務是設計入口建筑和聯(lián)排建筑,下學期的任務是眺望塔和俱樂部設施的設計。東南大學引入了蘇黎世的這種建筑教育方法,在1990年的建筑課程中,一年級上學期的任務是環(huán)境設計,下學期的任務的專家住宅;到了二年級住宅變成了商店,而且出現(xiàn)了報社、旅行社、圖書館等。設計分為三階段:體塊模型、空間模結(jié)構(gòu)模型、建筑模型。這樣的設計方法除了在教學時能夠應用以外,在建筑設計實踐中也能夠應用。從蘇黎世回來的年輕教師比如張雷、朱競翔等,他們在設計理論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歐洲現(xiàn)代建筑解析》一書就是極具代表性的成果。這本書運用形式分析法,將現(xiàn)代建筑的形式語言和邏輯語言進行了總結(jié)。書中設計的教(下轉(zhuǎn)第37頁)(上接第25頁)學、時間以及理論,給中國建筑界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形成了“蘇黎世”學派。endprint
3 探討“建構(gòu)”設計方法
在“蘇黎世”學派沖擊中國建筑界之后,許多專家學者認為,在中國的建筑學發(fā)展歷程沒有現(xiàn)代建筑這一過程。于是乎香港中文大學首開先例,向西方學習望能補上這一過程,綴學現(xiàn)代主義建筑教育的源頭。③研究建筑學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蘇黎世的建筑設計方法,來源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德州騎警”,恰恰在這個時候,現(xiàn)代主義建筑已經(jīng)被歐洲現(xiàn)代主義先去推行到了世界各地。他們在該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了一套能夠傳授學生現(xiàn)代主義建筑設計方法的教學體系。首先他們分析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勒·柯布西耶等的建筑作品,總結(jié)出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共同主體是空間,在研究立體主義等現(xiàn)代藝術(shù)實驗,建立“透明性”空間理論,最后將該理論轉(zhuǎn)變成能夠傳授給學生的設計練習,實現(xiàn)對現(xiàn)代主義建筑空間概念的傳授。
從中而知,以空間為核心的建筑設計方法是赫伊斯的精髓,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并且在這種設計方法的基礎上學習建筑設計教學研究的態(tài)度和理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院在開設“建構(gòu)實驗”這門課程,提出“建構(gòu)”設計方法時的最初目的。從當代建筑師的設計工作方法來看,都具備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設計概念很大程度上都是對模型材料的操作,例如板片的彎折或插接、體塊的堆積或切削等在當代建筑設計案例中,模型操作本身具有“建構(gòu)”,它產(chǎn)生的結(jié)果是空間的,也是建造的。因而“建構(gòu)”設計方法表達的是空間邏輯和建造邏輯。
在研究當代建筑師設計工作方法基礎上,“建構(gòu)實驗”課程能夠為空間和構(gòu)建設計帶來許多便利性和可能性,我們認為“建構(gòu)”設計方法包括:概念、抽象、材料和建造。(1)概念,是在基于模型材料的操作而獲取一個的空間。模型材料一般分為三種,分別是體塊、板片、桿件,不同的材料其操作也是不同的,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對模型材料的操作什么時候能夠生產(chǎn)空間,重在操作和觀察的互動。(2)抽象,采用以一種模型材料制作模型。其目的之一就是保證形式語言與空間語言的的界限清晰,重點在于操作至始至終的清晰性;第二個目的是保證豐富的空間體驗。他們二者是獨立且相對的,即保證操作清晰的同時,又能保證體驗的豐富。(3)材料,模型由多種材料制作而成。采用該方法能夠提供豐富的形式秩序,比如水平要素和垂直要素、區(qū)分結(jié)構(gòu)和圍合等,重點在于將原有空間強化,而不是削弱原有空間。(4)建造,將構(gòu)思形式轉(zhuǎn)變到建造形式,將模型材料轉(zhuǎn)變到建造材料,在大比例模型材料和模型材料的基礎上,重點在于處理建筑材料的組織,強化原有的空間,而并非削弱。
4 結(jié)語
真正的教育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因此建筑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傳授學生建筑設計的工作方法,只有讓學生掌握建筑設計的工作方法,才能模型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空間構(gòu)想,才能真正體現(xiàn)建筑教育的核心價值。
注釋
① 顧大慶.建筑教育的核心價值個人探索與時代特征[J].時代建筑,2012(14):16-24.
② 詹笑冬.建筑教育中的工作教學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13(6):1-94.
③ 劉彤昊.建筑(學)及其教育的核心價值[J].建筑師,2008(2):65-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