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展
摘 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我國基層社會的結構以及社會組織形式發生很大變化,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與時俱進。原有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已越來越無法滿足我國基層社會治理的需要了。因此,構建和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本文就陽江市社會治理出現的問題以及對策進行闡述,在總結其模式構建的同時,對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性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模式構建 陽江市 問題及措施
中圖分類號:C916 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v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Local Governance
CHEN Jiazha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1)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depth, structure and form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change significantly, but the lifestyle and people's ideas are also the times. The origin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has been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Therefore, build and improv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requires constant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Yangjiang social governanc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described in the summary of its mode of constructing same time, the innovativ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Key words model construction; Yangjiang City; problems and measures
1 基層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
(1)一是部門壟斷現象加劇,項目分級處理及其所造成的效率的低下,其次是基層社會人員獨立性、社會內部的凝聚力降低,基層社會人員的個人理性增強但是公共意識卻在逐漸淡薄,再者是政府的行為活動多但是基層社會的行動卻少,政府行動與社會行動不協調,從而造成政府資源與社會資源不能充分得到利用,最后基層社會公共服務力度與城鎮的差距過大,這使得農民都進入城市但不能融入城市。(2)脫節問題: 政府部門在縱向滲透的過程中與政府部門橫向協調方面脫節,即重視政府部門在縱向滲透中的發展而忽視政府部門橫向的協調,從而出現有關部門的沖突,這就是所謂的條塊沖突。①其次,基層部門組織建設與社區民間組織建設脫節,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基層居委會建設卻忽視基層民間組織的培育,出現社會公共意識缺失、社會獨立化問題,再者是社會行動與政府行動脫節,過多依賴政府組織的參與卻忽視社會組織參與,出現社會力量不足、治理效率嚴重低下問題。
2 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原則和工作重心
(1)以人為本的社會服務原則,基層社會治理從本質上說就是對人的管理,而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要促進并實現群眾的發展的目標,不斷滿足基層社會人員的需求。②(2)協調發展原則,基層社會治理的目標是推動社會的發展,在此同時要注意把握協調發展的主脈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是不變的主旋律,在此基礎上發展基層社會,統籌兼顧各方面的關系。(3)群眾自治原則,在基層社會管理多元化的基礎上,強調居民自治,積極創造條件,同時引導和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發展決策。(4)例行法制原則,明確職責,對于基層社會治理,政府部門應在恰當的地方履行職責,同時劃分各類社會組織的權力邊界,使他們分工明確并各負其責。(5)創新性原則,基層社會治理是一個長期漸變的過程,這就要求管理者不斷調整管理理念,尋找新的方式去解決不同的社會問題。并以積極穩妥的方式逐漸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創新。
當前基層社會治理的工作重心:加強基層群眾參與力度,使管理組織成為群眾性和自治性的組織。加強基層治理法制建設,基層管理主體的職責必須十分明確,在各級基層社會管理組織方面上,劃分清楚其權利范圍,實現清晰的治理環境和職責范圍,在最大程度減少除基層社會管理中職責錯亂的現象。健全基層社會服務功能,在住房、醫療、教育等敏感話題方面,社區承擔的任務繁重,必須加強社區的各項服務功能,在面對敏感話題的同時,必須使群眾得到明確的回復。使其在居住環境、文化娛樂、醫療衛生、權益保障等方面全方位發揮作用。居民委員會要有較強的事務處理能力,切實協助政府部門提高工作效率。發展基層社會組織,加強其社會管理和服務能力,分擔政府的壓力,有利于社會平穩有序發展,遵循社會組織的發展規律,實現基層社會管理活動的多元化, 有效解決群眾問題。
3 陽江市社會治理的創新
在解決群眾問題上,陽江市在制度上有創新性的發展:首先建立一個平臺,在此平臺上群眾可以參與公論評議,其次邀請案件承辦方人員、公論評議方人員和與之有關系的人員,再者要做到案件的清晰分析:弄清案件發生的時間背景、主要要求、所持依據等;弄清這方面的辦案領導和知情人的看法;弄清案件有關人員的家庭主要成員、親朋好友的基本情況;弄清涉案有關法律、政策、道德規范、法規等。最后在此平臺上,通過講述事實,看道理,談依據,就地協商解決問題,通過道德、親情甚至是司法調解。
結構創新:(1)在社會發展中,采用包容性的理念和發展觀,通過吸納眾多的不同的社會力量,帶動社會組織的參與,從而擴展服務方向,滿足不同性質的、多方面的社會需求。這不僅是現代基層社會治理面對的挑戰而且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理念趨勢。(2)基層社會治理的主體結構通過不斷地擴展和優化,已經產生實質性的發展。③比如繼續加強基層社會組織創新,融合相同性質的不同組織,促進其共同發展。在樞紐型組織的周圍發展不同類型的組織,促進效率的提高。(3)通過機制創新采用合作治理的方法提高效率。以政府項目為載體實現合作治理,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合理配置資源。
4 陽江市社會治理模式的構建
4.1 實行基層社會自治的模式
基層社會自治的主體由原本的單一性向多元性轉變,重新建立新的職責關系,促進現代基層社會組織結構完善。從以往基層社會權力從上至下的垂直結構到現在的上下互動的模式,完善了組織體系的內容。調動基層社會其他組織的積極參與,提高工作效率。其轉變方式也呈現多元化。首先建立和完善配套的改革措施和相關規章制度。④使其有序快速的進行,它不僅是基層社會發展必要的方式而且是基層社會發展所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加強政府向基層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其包括教育、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提高公共服務的水平。再者加強基層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化與專業化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培育基層社會民主自治的氛圍,保證社會公平與公正。
4.2 基層社會的多元化治理
基層社會治理的極大轉變,要求在其治理模式上進行創新。多元化參與的治理模式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首要選擇,轉變中的基層社會治理的使我們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時代,社會利益多元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多樣化、價值觀念也同樣趨于多樣化。⑤在完善基層社會治理中,多元化讓我們引發思考,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的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是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與秩序的必然選擇。
5 總結
在日益增長的經濟環境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也在不斷創新中,在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結構中,不能局限于行政和社區方面,如果只調整政府部門的權利關系,而不看重社會的權利關系,這樣會造成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效率的低下。在協調基層社會內部組織之間職責關系的同時也要調整外部行政組織與社會組織的職責范圍。配套的組織體制改革可以銜接政府與社會的行動。基層社會自治和多元化的治理與政府的關系是一把雙刃劍,基層社會組織的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并不反對政府對其公共服務的管理,但政府的管理職能必須以其為前提和基礎。陽江市政府在培育基層社會組織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增強著自身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
注釋
① 孔娜娜.行動者、關系與過程:基層社會治理的結構性轉換[D].華中師范大學,2012.
② 羅光華.城市基層社會管理模式創新研究[D].武漢大學,2011.
③ 何水.基層公論: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創新[J].管理現代化,2008.4:32-34.
④ 向德平,申可君.社區自治與基層社會治理模式的重構[J].甘肅社會科學,2013.2:127-130.
⑤ 赫莉.多元參與與城鄉基層社會治理[J].甘肅社會科學,2013.6: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