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嬌
摘 要 本文旨在論述不同時期影響較大的六大流派外語教學方法,并對其做出評價和比較。這些教學法均對我國外語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 教學法 國外外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Comm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ZHANG Xuejiao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Abstract There are six kinds of influential methodological trends in the world. Their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se methodologies have a great effect on our own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methodolog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外語教學法是外語教與學的方法論。它是與哲學、教育學、語言學和心理學等學科密切相關的一門理論兼實踐的學科。同時,英語教學法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交流的直接媒介。世界上主流的外語教學法有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視聽法、認知法和交際法。
1 語法翻譯法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語法翻譯法起源于中世紀歐洲人教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方法,當時主要是為了書面翻譯和閱讀。德國語言學家奧倫多夫(H. G. Ollendoff)等學者總結過去語法翻譯法的實踐經驗,并結合當時機械語言學、心理學,使語法翻譯法成為一種科學的外語教學法體系。該法系用演繹法講解語法規則,把外語翻譯成本族語,主張兩種語言機械對比和逐詞、逐句直譯。
該法系的主要優點:學生的基礎語法知識比較牢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較高;復雜的結構和抽象概念采用母語解釋說明,學生理解比較容易、簡單、直觀;輔助工具要求低,教師可以采用“一本書”教學。但是,在此教學法中,學生過度被強調通過機械強化訓練掌握語法規則和詞匯;忽視語法技能和實際運用交際能力;忽視聽說能力的培養;教學模式步驟基本固定不變;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整個學習氛圍比較呆板無趣。
2 直接法 (Direct Method)
德國外語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學法構想的先驅人物。直接法以口語材料作為教學內容,強調模仿與反復練習。教學過程是以句子為單位模仿,直到養成語言習慣。教學中強調不依賴學生的母語,廣泛利用手勢、動作、實物,語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直接法強調直接學習外語,學生的口語能力大大增強;注重實踐練習,強調形成語言習慣;充分利用各種直觀輔助教學工具,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增加學習外語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偏重感性認識;編寫教材注意材料的實用性與安排上的循序漸進。但是直接法完全針對語法翻譯法的弊端提出的,本身難免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過分強調幼兒學習的直觀性,忽視外語教學的特殊性;僅用外語教學,禁止本族語在課堂上的應用,不利于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對語法規則、語言現象、文學修養等方面不夠重視。
3 聽說法 (Audio-lingual Method)和視聽法 (Audio-visual Approach)
聽說法則產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的美國,美國軍隊為了在短時間內培養大量能夠掌握外語口語技能的軍人,采取一系列手段強化士兵的聽說能力。戰后,這種方法被廣泛運用到學校外語教學方法中。它是以句型為綱,以句型操練為中心,著重培養聽說能力的外語教學法。因此聽說法也叫口語法(oral approach),句型法(pattern approach)。
該法系在學生有一定聽說的基礎之后,進行讀寫教學,以讀寫促進聽說;聽說法創造了一套通過句型操練進行聽說讀寫基本訓練的方法;通過外語與母語的對比來確定難點。然而,大量的模仿和機械操練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脫離語言語境的操練使學生缺乏對語言的實際運用;由于過度強調口語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
視聽法也是一種重視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教學方法。主要利用視聽結合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視聽法主張廣泛利用電化教學設備組織聽說操練,把聽說形象和視覺形象結合起來,建立外語與客觀事物的直接聯系。視聽法主張聽說訓練必須同一定情境相結合,在某一情境基礎上進行。因此,也叫做情境法(Situational Approach)。
視聽法發揮直接法和聽說法的優點,在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設備;通過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語言,視聽法先選詞匯在選情境,最后選結構;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尤其重視口語教學。然而,視聽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它過于重視語言形式,忽視語言的交際作用;完全排斥母語不利于學生理解;過分強調口語,忽視語言的分析講解;聽說能力發展遠遠超過讀寫能力。
(下轉第149頁)(上接第147頁)
4 認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認知法是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魯爾(J. B. Carroll)首先提出的。與此同時,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轉換生成語法”和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J. Piaget)的“發生認識論”開始出現。于是,認知法作為聽說法對立面而產生的,提倡聽說讀寫全面發展。
認知法學習外語主張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同時進行訓練;允許使用本族語和翻譯的手段,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體會;認為語言錯誤在外語學習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主張系統地學習口語和適當地矯正錯誤;重視利用視聽教具,使外語教學情景化和交際化;主張在外語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但是認知法作為一個新的獨立的外語教學體系還是不夠完善,必須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加以充實完善,仍處于探索階段。endprint
5 交際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
交際法是根據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和韓禮德(Halliday)的理論形成的,是全世界影響較大的外語教學流派。由于交際功能是語言在社會中最根本的功能,而交際能力又是外語教學最根本的目的,因此稱為交際法。同時該法系也被稱作功能法或意念法。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和轉換生成語法學是交際法的理論基礎。該理論認為任何一項交際活動都包括兩方面:一是為達到一定交際母的所說的內容,二是所說內容的表達形式。交際法重視學生的實際需要,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合理恰當使用外語交際;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接觸所學語言,教師提供真實有效的情景,讓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和運用語言;交際法的基本教學單位是話語(discourse)教學,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不排斥講解語法,也不排斥本族語和翻譯;主張采用各種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然而,交際法仍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也存在一些問題。譬如,忽視除口語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養;相對傳統教學交際法對老師的要求高,這要求教師具備很強的專業能力。
6 結束語
通過對上述世界主流的外語教學法及其發展走向、利弊分析,可以看出:首先我們應該將主流教學法與中國教學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同時充分考慮到中國學生的需要。其次,既強調語言的交際能力,也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能力。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可以相互促進、聯系,共同發展。最后,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英語教學法是英語工作者長期的任務與責任。充分研究當前世界的外語教學法,結合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法,在實踐中不斷檢驗發展。因此,對英語教師來說,只有不斷地探索前進,尋找最適合我國學生的英語教學法,才會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庭芳.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 張思中.張思中外語教學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6.
[3] 張思中.張思中與十六字外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 Keith Johnson.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