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西+張青
摘 要 本文結合涉外律師的行業標準和特點,聚焦法律英語教學展開研究。文章應用多模態話語理論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了法律英語教學的立體建構:課前準備及教學任務的布置、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課外實踐教學的探索。研究表明,多模態教學手段的應用與互動符合法律英語教學的特點,能夠更好地輔助教學,增強實際的教學效果。此外,應當構筑一個多模態的法律英語教學的立體體系。
關鍵詞 法律英語 多模態 立體建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Multi-modal 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in College Legal English Teaching
LI Yaxi, ZHANG Qing
(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foreign lawyer industry standards and characteristics, a study focusing Legal English Teaching. This article uses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ory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nd discussed dimensional construct legal English teaching: lesson preparation and explore layout,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task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ulti-modal applications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English teaching, better able to assist teaching, enhance practical teaching. Furthermore, it should build a three-dimensional multi-modal system of legal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Legal English; multi-model; three-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1 多模態話語理論
模態是指通過感知器官的作用進行信息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文字、聲音、影像、顏色、表情、手勢等符號系統。①單模態話語(monomodal discourse)指的是只使用一種模態,如以聲音傳遞的聽覺模態或以文字傳遞的視覺模態等構筑交際語境的現象。多模態話語(multimodal discourse)則是同時使用兩種及以上模態締造交際語境的現象。多模態話語的特征之一便是強化了對非語言交際元素的關注。此外,在多模態話語中各模態之間存在著互補、強化、協同等關系,②在彼此的交互作用下共同呈現出一個多維共生、形象多元的交際情境。
2 多模態立體構筑
2.1 課前準備及教學任務布置
對于課前的教學準備與課程設計,首先聚焦教師這一主導元素。一方面,教師在選材上應當避免以文字為載體的單一模態素材,可以結合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如講合同法這一章時,除教材本身涉及的文字信息外,還可選取與合同法相關的圖片、錄音及視頻等,通過多模態素材的融入,增強不同感官刺激對學生理解和感知的強化與吸引,增強實際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應以本次課的教學目的和重點為導向,科學分配文本、音視頻等模態信息的比例,將不同模態素材有機協調,合理分布,同時設計出學生活動的空間和時間限度。
就學生而言,在課程開始前應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預習本章的學習內容,如開展第十七章家庭法的文本信息閱讀,這一過程主要通過文字的視覺模態呈現。二是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準備任務。如何家弘老師在教學開展前將學生分組分配學習任務,請各組成員就本章專題作小組報告。報告形式往往以PPT為依托,有圖片采集者、視頻資料選取人以及陳述者等不同角色,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前合理分工,承擔不同模態的準備工作,最后通過報告人的演繹將各模態信息協同整合予以呈現,學生在對各模態信息的整合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內化知識,得到綜合性鍛煉。
2.2 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在經過課前較為充分的教學設計和多模態素材的籌備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關注下述幾個方面的內容:(1)除文本信息外,結合法律英語的應用性與實踐性特點,教師要特別注重講授時的語氣、表情、手勢等非語篇模態信息的塑造與傳達。如講庭審制度時,身著法袍,手持法槌,③在法庭道具的襯托下把握好此時講授的語氣、語調和神態,營造出庭審現場莊嚴肅穆的氛圍。(2)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合理設置錄音口供、庭審記錄片等音視頻模態素材的比例和插入位置。筆者建議截取其中最能反映教學內容要點的環節,時間最好控制在5分鐘內;可安置在講授庭審制度的要點后以及學生討論總結糾問制與抗辯制兩種庭審制度的優劣前。(3)給學生的討論、表演、辯論等多模態地參與教學留出充分的空間,適時適度地對學生的表現做出指正、評價和建議。
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學習環節可根據自身角色的轉換選用合理的模態形式有效感知、領悟并傳遞知識。首先,學生作為傾聽者,可綜合感知、分析、內化視覺和聽覺模態信息,以這兩種模態信息為主導。其次,作為課堂的參與者,可在小組報告、模擬法庭的表演和辯論中應用好道具、圖片、錄音口供等多模態素材,同時把握好表情、手勢等元素,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碰撞中,在不同模態感知的協調作用下深化知識,獲取法庭審判的真實體驗,感受到多模態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習的效果。endprint
2.3 課外實踐教學的探索
結合相關文獻及本課題組的調查結果顯示,涉外律師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養:必備的本國及國外相關法律知識,從事法務工作所需的判斷、分析、推理和辯論能力,以及開展涉外法律業務所需的翻譯、中英文書寫作等技能。據此,教師可安排學生在大三寒暑假有針對性地開展多模態的實踐教學活動。如帶領學生到涉外案件的庭審現場開展觀摩活動,并要求其撰寫庭審報告,主要以視聽模態為渠道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案例分析、邏輯推理、總結歸納的能力。還可借鑒廣外大成功實踐教學經驗,同法院、涉外律所及翻譯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實習基地④的建立為學生打造一個真正踐行所學,訓練實際文書寫作、翻譯、推理、辯論等技能的平臺。此外,還可在每學期系統教學之余舉辦法律英語翻譯大賽、辯論賽和模擬庭審等多模態的實踐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也是多模態的,并且是一個包含了準備工作、實踐學習和總結評價的立體過程。準備工作主要涉及學生對已有專業知識的溫習、對此次的庭審案件預先了解、對所實習的涉外律所的業務內容和工作流程提前做好功課等。實踐階段則是一個動態的、調動視覺、觸覺、聽覺等多模態感官協同配合的過程,學生在多模態信息的刺激下會經歷多種心理體驗,鍛煉心理素質,豐富所學知識,增長技能。而在實踐過程中和實踐結束后學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撰寫反思日志、實踐報告、以及同帶隊老師及同學以小組會議等方式開展口頭交流與總結評價活動,從而總結出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在實踐學習的多模態互動中磨練學生意志,提升其從事涉外法務工作的綜合能力。
3 結語
研究表明,多模態理論十分契合法律英語教學的特點:通過法庭道具的選用可以突出涉外律師的行業特色;通過庭審錄像的呈現突出其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通過模擬法庭、實習基地等其他模態教學手段的綜合應用更為形象生動地輔助法律英語教學,增強實際的教學效果。此外,法律英語教學的建構不僅涉及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還應涵蓋課前教學的準備以及課后實踐教學的開展;不僅探究教師的教學工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從而構筑一個多模態的立體體系。
基金項目:2013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課題編號:201302003)
注釋
① 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
② 張德祿,王璐.多模態話語模態的協同及在外語教學中的體現[J].外語學刊,2010(2).
③ 袁傳有.從教學實踐中構建多模態信息認知教—學模式[J].教學研究,2010(7).
④ 余蕾.實習基地模式下的法律英語教學初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0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