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旺
摘 要:最近,我國企業中出現了一系列的舞弊問題,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的自身監督檢查機制越來越引起關注,進而內部控制的審計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本文主要從內部控制審計的背景、存在的個別問題及針對性措施進行了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
一、內部控制審計的產生的背景
企業為了合理保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由治理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設計和執行政策和程序,形成內部控制。它是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基礎,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維持健康發展的可靠保證。
盡管內部控制理論指導著實踐,使其趨于完善。但是,舞弊的財務報告總是充斥這資本市場,這是由于內部控制中存在著重大缺陷等問題造成大的,于是,扼制內部控制失效的另一種監制機制——內部控制審計問世。在內部控制審計出現的一段時間里,內部控制得到了前所唯有的改善,企業管理得到了明顯的進步。但是,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內部審計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二、內部控制審計個別問題
內部控制審計的審計師通過調查了解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相關測試來對其健全性和有效性作出評價,根據做出的評價確定實質性程序的性質、事件和范圍。這樣,提高了見證結論的可信度,保證了鑒證工作質量,提高鑒證工作效率。但是,內部控制審計中有個特征是審計的范圍限定于特定的日期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一般來說,如果審計時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的范圍更廣泛,需要對內部控制的各個重要方面都進行評價。但是在內部控制審計業務中,要評價的領域和期間通常經過審計師和委托企業的管理層雙方討論并確定下來,其審計范圍直接取決于雙方的約定。并且,多數上市公司還聘請了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卻未紕漏內部控制的審計費用,或者說在公司年報中說明支付了會計師事務所的費用,但是并不單獨披露具體金額。對外聲稱這種內部控制審計費用不明確的原因與中注協所倡導的整合審計理論觀念有關。
我認為,企業管理層與審計師通過協商交流來討論確定內部控制審計范圍和對內部控制審計金額的紕漏不明確存在一定的缺陷,應著重加強對此進行的審計。(1)企業管理層有可能有意的引導審計師共同討論企業內部控制比較好的業務部門去審計,從而一定程度上規避審計師去審計內部控制比較薄弱的環節,內部控制存在缺陷以及可能存在違反會計準則的業務。這樣做內部控制審計遠遠達不到保證鑒證工作質量的效果。(2)企業管理層與審計師商討內部控制審計業務范圍時,可能存在購買審計意見的行為,從而讓審計師去審計內部控制比較好的方面或出具無保留意見,很大程度的影響道了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3)內部控制審計費未披露,可能存在內部控制審計費用過少,必然導致審計成本的減少。因而不可能按照審計準則的要求搜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審計質量難以保證,內部控制審計失敗久在所難免了。(4)內部控制審計費用相比審計費用,比例過大。過分巨大的內部控制審計費用可以給人一種企業在內部控制審計方面做出強大力度的印象,但是同時也給人一種企業內部控制存在巨大缺陷的猜想,對企業利益相關者產生一定影響。
三、針對問題的相關措施
首先,在內部控制審計業務中,對于要評價的領域和期間通常經過審計師和委托企業的管理層雙方討論來確定的這種方式,應該作出一定改變,應最大可能的像內控測試一樣把盡可能把內部控制的各個重要方面都審計到或采用抽測的方法來增加審計業務,增加審計業務范圍的不確定性。其次,對于可能存在購買審計意見,存在影響審計師獨立性的現象。應梳理相關審計規范,加強內部控制審計的法律建設,加大懲罰力度,起到警示作用。主要還是從審計師自身上著手,加大審計師職業道德的教育,博得社會公眾的信任和支持,這是對審計師職業道德的一種考驗。最后,對內部控制審計費用披露的問題,市場價值就是很好的體現。往往上市公司的市值與內部控制費用在一定范圍內是正相關關系,披露內部審計費用高的公司享有更好的市場價值。具體來說,一是獨立審計形式。眾所周知,內部控制審計是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其對象是內部控制。在獨立的審計形式下,出具單獨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這種單獨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就要和財務報表審計等其他類型的審計區別開來,采取單獨的內部控制審計費用的披露和計量。二是整合審計形式,就是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進行的一種審計形式。如果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進行聯合報價來披露的話,無法區分,應盡可能的說明內部控制審計大概所占比例范圍。
對兩種形式的選擇,兩者都有各自特點。整合審計工作效率增加了,工作量減少了,但審計的效果可能會不如單獨內部控制審計形式那么好;單獨的內部控制審計,工作量和審計成本增加了,審計效率降低了,但是能更好的進行監督、檢查。我個人認為,從獨立性角度看,應選擇單獨的內部控制審計形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