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一、安全評價的含義
安全評價又稱風險評價,是指評價風險大小以及確定風險是不是可容許的全過程。是以實現建筑工程安全為目的,應用安全系統的過程原理和方法,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它包括評價風險的大小程度,明確風險對于建筑企業的影響水平以及是否可以接受,從而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通過安全評價可以找出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危險因素,找出未曾預料到被忽視的安全因素和職業危害,對系統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發生的條件進行識別。針對這些環節,制定出對應的安全對策措施,預防、控制安全事故的發生。在事故沒有發生前,盡可能做到就將安全事故的隱患消除,實現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化。
二、建筑工程事故安全評價原理
(一)相關原理。建筑工程各系統結構的特征和事故的原因關系是相關原理的基礎。相關是兩個或多種客觀現象之間的相互依存的關系。相關分析是對自變量和因變量的相互關系密切程度的分析。通過相關的分析,我們透過錯綜復雜的事物現象,測定它們的相關程度,提示其內在的聯系,系統安全隱患通常是不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分析的,但可以利用事故演變過程中的相關性進行評價。系統與子系統、系統與各要素、要素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制約與聯系的關系。只要通過一些相關分析,就可以找到它們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建立正確的相關數學模型,對系統安全隱患進行客觀正確的評價。 對于深入研究評價對象與相關事物的關系,以及評價對象所處環境進行全方面地分析,相關原理都具有指導意義。
(二)類推和概率推斷評價原理。已知兩個不同事件之間的存在的相互關聯或制約規律,則可以利用先導事件發展的規律評價后來發生事件的發展趨勢,這就是類推評價。是一種安全評價的預測技術,這一原理的前提條件是要有類似的事件,只要兩種事件具有某些相似的性質,就可以解釋它們之間的其他相似性,并且可以認為,這個兩種事件是相似的。假如一種事件的發生時連著一件事件經常與之伴隨,那么就可以認為這兩種事件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這就是相似關系。
(三)概率推斷原理。系統事故的發生時一個隨機事件,任何隨機事件的發生都有特定的規律,事件發生存在一個客觀的定律。因此,我們可以用概率來預測現在和未來系統事故發生存在的可能性大小,用此來評價系統存在的危險性。
(四)慣性原理。對于同一個或一類事物,可以根據事物發展都所有的延續性即所謂慣性,來判斷系統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慣性原理也稱為趨勢外推原理。慣性原理指的是任何系統的發展和變化都與其歷史行為密切相關,過去的一些行為不僅影響現在,而且很可能對未來造成影響,這就是系統發展的延續性。慣性表現的是事物發展趨勢外推,并以此外延推測其未來狀態,慣性還表現為事物發展的延續性。利用這一特性對系統進行評價是有條件的,只有在系統充分穩定的情況下,事物之間的聯系及其基本特征才會有可能發展延續下去。但是由于系統的復雜性,絕對穩定的系統是不存在的。
三、建筑工程事故安全評價的程序
(一)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明確安全評價的對象和范圍,進行現場調查和收集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以及建設項目資料。
(二)資料的收集。明確了評價的對象和范圍之后,就要了解設備或施工工藝和事故狀況等。
(三)安全隱患的辨識和分析。根據建設工程項目周邊環
境、施工工藝和場所的特點,識別和分析其潛在的安全隱患。根據建筑工程事故安全評價需要,將建設項目分成若干個評價單元。劃分評價單元的一般性原則是按施工工藝、生產設備相對空間位置、危險有害因素類別及事故范圍劃分評價單元,要使安全評價單元相對獨立,同時具有明顯的特征界限。
(四)確定評價方法。針對建筑工程事故安全評價的特點,選擇科學、合理、適用的定性或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
(五)定性定量安全評價。在對有害因素、危險識別和分析的基礎上,劃分評價的單元,選擇合理的評價方法,對建筑工程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定性定量評價,以確定事故發生的頻率、可能部位、嚴重程度等級,為制定安全評價措施提供相關依據。
(六)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根據定性定量評價的結果,提出消除或減弱危險、有害因素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及建議;提出的安全對策也應該要解決下面的問題:建筑方面總安全措施;施工工藝和設備相應的安全措施;安全工程方面相應安全措施;安全管理方面相應安全措施等其他應采取的綜合措施。
(七)安全評價結論。列出主要安全隱患,指出工程或系統應重點防范的主要危險因素,明確施工單位應該重視的主要安全措施;給出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的結論。
四、安全評價接受準則
對應安全分析和安全評價的結果,我們認為風險越小越好,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為了減少風險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無論是減少風險的概率還是用有效的方法去防范危險,這些都要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工。因此,實際上我們一般將安全控制在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這就要我們根據風險的因素,經過不斷優化,找到最佳的投資方案。
安全接受的準則主要有:風險與利益間要平衡、不要接受不必要不必須的風險、接受合理的風險。制定可接受風險準則,除了考慮人員傷亡、建筑物損壞和財產損失外,環境污染對人健康潛在危險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安全評價的標準是為決策服務的,制定安全評價的標準必須是科學的、適用的。在技術是可行的,在應用中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安全評價的標準首先要反映公眾的價值取向,承受能力。不同區域人民由于受價值取向、文化素質、心理狀態、道德觀念、宗教習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承受能力有較大差別。其次安全評價的標準必須考慮社會的經濟能力,對費用效益分析,找到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從而優化標準,讓其在最大限度內可以被接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