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燕 付相增
摘要:
本論文通過對傳統圖案與服裝設計的巧妙結合的整體入手,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全面詮釋,分析了傳統圖案的藝術演變,并結合圖案的體現價值,從信仰,教育,吉祥平安的寓意等角度進行了深入探討。把傳統圖案運用于服裝設計中,既能體現中華民族的藝術特色,更能推動我國服裝設計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圖案;藝術效果;協調;統一
一、中國傳統圖案的發展源流
服飾圖案的發展,可追溯到人類早期的原始時代。原始人為了美化和表現自己,用各種材料串成飾鏈進行裝飾表現,傳統的服飾圖案從此誕生。這些最初的傳統圖案,促使了中國傳統圖案的發展。夏、商、周時期的圖案工藝裝飾技術相當成熟,其圖案風格質樸,伴隨著生產力、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的的提高,吉祥圖案才得以出現,如雙龍紋、鳥紋等。秦漢時期的服飾風格,在圖案的追求上更加注重簡潔、明快的藝術效果。在服飾面料的裝飾基礎上采用幻想和浪漫主義的手法,展現出活靈活現的藝術形象體現了不拘一格、樸素見華麗的特點。魏晉時期的服飾圖案趨于一種渾厚的藝術風格,這一時期的吉祥圖案仍以鳥獸、云紋為主,生動活潑、色彩絢麗,追求服裝的整體美,從而體現出傳統圖案和服裝設計的巧妙結合的美感效果。隋唐時期的服飾圖案在表現形式上趨于華麗,圖案還是以云紋的居多,這一時期的吉祥圖案發展迅速,美輪美奐。在裝飾服裝的紋樣上表現了那時代的特有的時代風格。明清時期的服飾在做工上出現了燦爛輝煌的圖案,發展越來越成熟,吉祥圖案被廣泛運用于陶瓷、織物、家具上,這一時期的吉祥圖案繁榮程度已達到極點,服飾的圖案描繪雖是寥寥幾筆卻顯得淋漓盡致,具有鮮明的淳樸生活氣息和獨創的時代精神。
二、中國傳統圖案體現的思想觀念
中國的傳統服飾紋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逐漸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服飾藝術體系。縱觀服飾的發展過程,我們從中可以探討服飾紋樣的歷史形態。人們通過觀察大自然的物種,根據自己理性的表達方式,結合情感的形式勾勒出了多種藝術語言。它寓情于景之中,通過對服飾圖案的深入研究,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用一種無聲的語言傳遞給人們,一直影響至今。
傳統圖案象征著力量與等級。在中華民族大地上彰顯著重要的作用。從古至今,人們一直不斷繁衍后代和對生命永存感恩。傳統圖案也有傳遞愛情,體現人們對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的寓意,體現在服裝上,借圖案來暗喻愛情的舒暢歡樂。傳統圖案與服裝的巧妙結合,逐漸形成了人們對吉祥平安的思想觀念,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吉祥圖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吉祥平安之意。在服飾的圖案中也反映道德及文化教育,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如反映題材“五福堂”兜肚,在那一時期的人們是通過圖紋圖案的形式傳播著文化信息。例如我國的傳統紋樣“龍”、“鳳”具有代表性,在中華民族的大地上就顯赫的地位,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當中,不斷被賦予新的含義,不斷被崇拜的力量的象征。傳統圖案寓意著人們對生命信仰的追求,對生命無限延續的關注。
三、傳統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
在服裝設計中,設計服裝的裝飾圖案時,表現圖案紋樣的藝術效果必須與服裝相適應,相匹配。
傳統圖案與服裝的巧妙結合,能體現人體的曲線美感,為服裝設計的圖案要與人的運動、立體的感覺相協調。進而增加圖案“動”的美感。服裝的圖案是在制作服裝的同時附加上的,制作的工藝不同從而體現的藝術效果就不同。在設計具體的服裝設計圖案時要注重裝飾圖案與服裝的整體比例,在設計的同一件服裝上,保持紋樣、色彩、工藝的和諧美,從而體現設計的服裝各個部位相統一,進而增加了服裝的審美度。例如傳統圖案位置多在領口、帽、鞋上,上衣中的運用主要削減硬度和起到收縮視覺的效果。下衣中的運用主要體現實用功能和美化功能。
四、傳統圖案的設計理念
年輕人大多喜歡夸張、色彩艷麗的花型圖案,使人賦有朝氣,具有賞心悅目的感覺,當圖案復雜的時候,要注意避免服飾畫面破碎感的產生。兒童的服飾圖案多配有卡通、夢幻、活潑可愛的樣式,可彰顯出其內在的活力和動感效果,多采用擬人的表達手法,是畫面賦有童真童趣,顯得可愛。至于老年人的服飾圖案不要太個性,避免華彩艷麗的服飾效果,應端莊穩重,富含內涵之意,意在追求大方穩重成熟的美感.傳統圖案彰顯每個人的性格特征,服飾圖案的整體效果上下統一,畫面和諧,則體現出成熟穩重之感。“圖案艷麗,對比強烈,變化較大,則彰顯出其畫面的活力,豪爽奔放的的性格。圖案的主體效果粗獷樸實,則體現欣欣向榮,奮發向上的藝術感。圖案的整體效果纖細秀麗給人一種高尚、高潔、莊雅的感覺。色彩強烈濃艷的服飾圖案則展現出活力四射的強烈氣氛。素凈淡雅的服飾圖案則能彰顯出文雅清凈的效果。”例如在學校應選擇清凈文雅的服飾圖案。在公司、在郊外、在城市選擇與環境相搭配的圖案,使其融入到環境中。
五、服裝設計中的傳統圖案
我國傳統的服裝圖案繁瑣且復雜,我們將其用概括的方式使其繁瑣的自然形象逐一進行藝術提煉,從而呈現出高度概括的藝術造型。適當的將服裝設計中的重要圖案進行夸張的手法將其藝術描繪,從而具有較強的藝術效果,適合大眾的審美趨向紋樣。中國的傳統圖案將其寓意化,在塑造形象上,使其寄托情感及理想。例如“富貴牡丹”便是運用寓意象征手法的證明,傳統圖案中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隱喻,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張不揚的特點。
中國傳統圖案在服裝設計中大量的出現,對于不斷啟發人們的審美意識,提升人們的審美意境具有顯著地作用。服飾紋樣的發展,在很大意義上是人們向審美與實用相結合的方向繼續邁進。
【參考文獻】
[1]宋俊華.中國古代戲劇服飾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趙雪玉,朱旭明.服飾圖案[M].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3]潘建華.舞臺服裝設計與技術[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作者單位:付曉燕,揚州大學藝術學院
付相增,山東藝術學院戲劇影視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