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芳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福州350003)
【產業經濟】
果蔬批發市場實現共同配送的優化研究
——以閩侯南通果蔬批發市場為例
江 芳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福建福州350003)
在回顧總結國內外學者關于果蔬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閩侯南通果蔬批發市場果蔬配送模式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建立果蔬批發市場實現共同配送的優化模型,旨在降低配送成本和果蔬成本、提高果蔬配送效率、減少社會資源浪費和緩解交通壓力。
閩侯南通果蔬批發市場;果蔬配送;共同配送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果蔬物流研究較多。國外,P.J.P.Zurbier從供應鏈的角度對美國、法國和荷蘭的果蔬零售商及中間商進行了研究,認為垂直協作是提高效率、減少成本的有效途徑。C.I.Costopoulou和M.A.Lambrou提出在有形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美國的約翰格魯威爾在美國政府報告《農產品流通產業委員會報告》中第一次論述了影響農產品配送成本的各種因素和費用。Terry Marsden則認為應該根據不同農產品的特性選擇不同的農產品供應鏈,在此基礎上再開展農產品物流活動。Cook Salhi認為鮮活果蔬可直接從產地經配送中心再到零售商,不經過其他環節。國內,趙冬梅等在總結我國蔬菜物流體系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中國蔬菜物流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和具體措施。楊楠針對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滯后等問題,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魏穎針對不同類型的批發市場,分別提出向第三方物流公司轉型、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推進商流與物流相分離的配送中心建設等現代物流整合模式。王偉華等認為果蔬物流系統離不開流通各環節物流信息的支撐。鄒雪丁等介紹了當前國際農產品流通模式,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探討了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模式并提出了發展建議。王永探討了“農超對接”中運用共同配送模式、超市巡提模式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王宇等針對不同的質量控制體系和物流體系,對未來 “農改超”發展前景做出展望與分析。王文銘等通過分析果蔬配送中心的運作過程,應用Witness仿真軟件構建了果蔬類農產品配送中心的仿真模型。
(一)配送模式
根據調查走訪,發現目前閩侯南通果蔬批發市場主要存在兩種類型的供應商配送模式:
1.客戶自主提貨。(1)零星的購買商,果蔬被個人或單位零星購走,購買對象主要是市民、學校、小門店等。盡管零星購買的個體購買量較小,但涉及面廣、總量大。零星購買者自提自運,多使用無資質車輛運輸,有些甚至攜帶商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用自有車輛。客戶與銷售商完成交易后,用自己的車輛載回。
2.銷售商家送貨。(1)大部分商家對大客戶許諾送貨上門,如果商家沒有自有車輛,就隨機雇傭私人小四輪車將各種果蔬送達客戶手中。(2)某些銷售商擁有自有車輛,交易成功后,客戶留下聯系電話和送達地址,按照約定時間將果蔬配送至客戶手中。
(二)存在的問題
1.倉儲條件差,機械化、信息化程度低。批發市場中大部分果蔬供應商都擁有獨立的銷售門店,果蔬多選擇存儲在批發城內的自有倉庫中,有些供應商選擇在其他地方租用臨時倉庫儲存代理銷售的各種產品。在倉儲過程中,商品的出入庫、堆存操作幾乎全部依靠手工完成,機械化程度較低;入庫驗收和盤點也都是手工操作,信息化程度低;經過走訪調查發現,大部分商家的倉容利用率低下,果蔬倉庫條件差,腐爛率以及失水率偏高,這是果蔬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果蔬倉庫的平均利用率僅為50%;我國果蔬產品的成本構成中,直接勞動成本比重不足10%,而倉儲物流費用卻高達40%。)
2.車載率低,運輸成本高。目前閩侯南通果蔬批發市場商品配送模式存在以下弊端:(1)不論是商家自備車輛還是客戶自備車輛進行配送均存在車輛投入費用、油費、維修保養費用、司機工資等成本偏高,車載率低等問題。(2)如果是客戶與果蔬供應商選擇第三方車輛進行配送,因為所雇車輛大多為無牌照的私營車,市場管理混亂,隨機性大,缺乏計劃組織性,容易造成車輛滿載率低,資源浪費嚴重以及交通擁堵現象。
(一)共同配送問題描述
南通果蔬批發市場對其輻射范圍內的客戶進行果蔬配送,為了節約成本,可采取共同配送方式。每次配送可以使用若干車輛,每次配送數量不能大于核定的車載量,配送路線呈一個閉合回路,從南通果蔬批發市場出發,沿著一定的路線依次配送若干客戶,最終回到批發市場,優化配送線路繞行順序及果蔬配載量。
(二)條件假設
為了實現共同配送的優化模型,必須做如下假設:
1.各種果蔬都能配裝
2.不考慮果蔬配送的時間及方向性
3.使用一種類型的車輛進行配送,并且運力充足
4.一次果蔬配送量小于車輛的荷載量
(三)參數設置
A---果蔬配送中心共有a輛汽車,A={1,2,3,…,a},所有車型都相同;
i---果蔬配送中心車輛的編號;
B---果蔬配送中心配送車輛的總數;
Wi---配送車輛的核定車載量;
Di---車輛行駛里程的最大值;
mi---第i輛車配送的客戶數量;
Qij---第i輛車在配送路徑上配送的第j個客戶的果蔬量
si(j-1)j---第i輛車在配送路徑中的第j-1個客戶到第j個客戶的路程
si(mi)0---第i輛車在配送路徑中的第mi個客戶(最后一個客戶)到果蔬批發市場的路程;
C---果蔬批發市場共有c個客戶,C={1,2,…,c}
X(mi)---0-1表示第i輛車是否有參與配送果蔬,0表示不參與配送,1表示參與配送;
L---果蔬批發市場所有參與配送車輛的形式里程總和。
(四)共同配送路徑優化模型

(一)模擬算例說明
以從南通果蔬批發市場配送果蔬到福州市的某些銷售門店為算例進行說明。假設南通果蔬批發市場中若干個供應商向15家銷售門店配送果蔬,為了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現決定進行共同配送。已知批發市場及銷售門店的位置坐標和需求量如表1所示。以批發市場作為配送中心的原點,坐標為O(0,0)。

表1 銷售門店的位置坐標及配送量
(二)基于動態規劃理論的共同配送路徑優化
基于此模型,此處以3家果蔬供應商向6(P1、P2、P3、P4、P5、P6)家銷售門店配送果蔬進行說明實現共同配送的路線優化過程。假設車輛的核定載重為2噸,配送路徑不超過150公里。由于兩個門店的總配送量超過了2噸,因此必須分批進行配送。
配送方案有:
1.OP1P2P3P4O+OP5P6O;配送距離為73.11+51.23=124.342.O P2P3P4P5+OP1P6O;配送距離為75.44+25.71.23=101.15
3.OP1P2P5O+P3P4P6O;配送距離為55.39+70.75=126.14
因而,在滿足配送約束的天數條件下,需要2輛車實現配送,最短路徑為101.15。
配送順序為:先對P2P3P4P5進行配送,再對P1P6進行配送,順序分別為:O P2P3P4P5和OP1P6O。
南通果蔬批發市場內部批發商較多,為多家批發商組合式物流配送提供了整合空間,為小批量、多品種的多個訂單提供了優化配送的可能。共同配送是提高果蔬批發市場配送效率和供應商競爭力、優化社會資源、保護環境的有效途徑。本文提出的果蔬批發市場實現共同配送的優化模型,旨在提高果蔬配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緩解交通壓力。
[1]王文銘,鄭薇.果蔬配送中心作業策略仿真與優化[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1(10):821-824.
[2]鄭湘麗.基于GIS先驗知識的智能配送優化及實現[J].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11(11):111-114.
[3]黃華芳,王以忠等.果蔬運輸車輛路徑再規劃[J].農業機械學報,2012(4):113-118.
(責任編輯:劉潤婉)
F061.5
A
2095-3283(2014)09-0069-03
江芳(1973-),女,漢族,副教授,邦利德集團物流配送管理顧問,物流管理工程碩士,研究方向:物流配送、物流信息化、逆向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