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權勇
(鹽城師范學院,江蘇鹽城224051)
【產業經濟】
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效應
雷權勇
(鹽城師范學院,江蘇鹽城224051)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跨國公司作用凸顯,呈現出兩大發展趨勢,一是技術關聯性日益增強,二是產業聚集效應越發明顯。從跨國公司技術關聯、產業聚集效應概念入手,分析跨國公司技術互補和技術互斥對產業聚集的影響。提出我國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沿海地區轉變引資方式,轉變跨國公司管理與經營思維模式等對策建議,通過科學、合理、有效利用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效應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跨國公司;技術關聯;產業聚集效應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效應不斷增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大助力。很多國家紛紛把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作為提高經濟效益的新手段。放眼國內,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發展還很不完善,科學、合理、有效利用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效應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國家要完善跨國公司業務。所以,要重視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在促進市場完善、提高進出口效益、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公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一)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
技術關聯包括技術互補和技術互斥,技術互補是指一種技術的發展會促進其他技術的發展,可分為縱向技術互補與橫向技術互補;而技術互斥是指一種技術的發展會阻礙另一種技術的發展。
1.技術互補
縱向技術互補。在一個產業鏈中,上下游之間形成相互帶動的技術,上游產業的技術變革和發展影響到下游的技術,促使其研發應用新技術,以適應上游的發展;反之亦然。對于跨國公司而言,縱向技術互補是跨國公司海外技術轉移和產業擴展的產物。
橫向技術互補。分為以下三種:一是協會式,各個跨國公司組成一個統一的協會,協會根據會員的技術特點,以及在研發過程中擔當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形成協會下相互聯系、相互借鑒的互補技術。即多個互補的跨國公司形成技術協會,協會通過技術傳播,向成員擴散新技術。這種技術互補普遍存在,而且由原來的聯盟鏈發展成為多邊協會網絡。二是競爭發展式,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迫使跨國公司重視研發新技術,投入資金加速技術、設備的研發,跨國公司技術革新導致與東道國公司的競爭加劇,促使當地公司研究使用新技術,從而提高效率,增加收益。三是跳躍發展式,是利用現代通訊科技將公司新技術從一跨國公司跳躍式傳播到另一跨國公司,主要受政治經濟、市場開辟、地區技術、開發力量等因素的影響。
我國珠三角地區跨國公司較為密集,其技術關聯在產業中的影響和分布體現在: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塑料制品業其技術關聯較強。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儀器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技術關聯相比緊密,其產量也比較接近,具體見如表1(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12年產業結構表》局部)。

表1 2012年我國產業結構表(局部)

金屬制品業 4 - 9 9 -3 4 4醫藥制造業 5 9 10 -----食品加工業 6 ------9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7 8 7 3 6 6 6 8化學原料及制品制造業 8 4 1 - - 5 9 -塑料制品業 9 5 -4 5 8 10 3交通動輸設備制造業 10 7 2 6 - - -7
2.技術互斥
技術的產生應用有一個過程,對跨國公司而言,原有的許多傳統技術已經投入了資金與設備,必然要應用最少一個周期。而現代社會中,新技術不斷涌現,技術更新換代導致舊技術與新技術之間形成排斥??鐕镜膮^位環境、機械設備、公司條件不同,因此加工技術也存在差異,現實生活中,這些公司之間也必然存在技術互斥現象。
技術互斥與技術擴散密切相關,如果某一接受者采用新技術后,對其他新技術使用者的經濟效用產生影響時,這種現象稱為技術的網絡外特性。當網絡外特性為負時,技術接受者之間將導致“序列競爭”,即早期的技術接受者比晚期接受者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用,新技術擴散加速,無論新技術形成的產業是否集聚,必然使互斥技術的產業集聚衰退;當網絡外特性為正時,新技術接受者的效用將隨著新技術的其他使用者數量的增加而增大,新技術在擴散初期的速率極為緩慢,此時新技術對應的產業短時間無法形成集聚。許多傳統技術與新技術形成排斥。如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等的成熟工業區,有許多制造廠不能有效應用新技術,他們認為,既然加工技術是在社會中產生的,且由于圍繞機械設備的生產和應用的社會環境隨區域環境而不同,因此,當先進的機械設備與傳統的生產方式彼此相距遙遠時,人們能預期到會出現怎么樣的困難和矛盾,互斥技術往往形成各自的產業集聚區,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而且很難融合,這就是技術互斥產生的效應。
(二)跨國公司產業聚集效應
跨國公司產業聚集效應是指跨國公司為獲取合作伙伴的互補資源,擴大公司利用外部優勢,相互聚集從而增強群體競爭優勢及共同的市場地位而形成的一種相互依賴、互為客戶、共同發展的生存戰略。德魯克認為跨國公司之間的這種聚集關系來源于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物種之間共存的生態關系,聚集關系是跨國公司之間的相互依存的生物圈。就單一跨國公司而言,聚集關系是一條直線;就多個跨國公司而言聚集關系是一個關聯的網絡。
跨國公司產業聚集效應是其競爭優勢的來源,跨國公司的設立發展也是一種群體遷移的現象,產業聚集效應使各跨國公司在全球共同面對經營環境,使跨國公司進入新環境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大大降低,對于整個跨國公司群體是有利的??鐕井a業聚集效應降低了跨國公司群體的交易成本和交易費用,增大競爭優勢。
跨國公司的聚集生存反映了市場激烈競爭態勢下的一種應對之策?,F代社會分工不斷細化和完善,公司之間競爭激烈,沒有一個公司能夠僅依靠自己的力量贏得價值鏈的每個環節。相反,競爭促使各跨國公司逐漸集中優勢資源,將其投入到最具優勢的環節,而將其劣勢的業務外包給其他公司。這種業務調整可以使各跨國公司專注于優勢項目,而通過外包或聚集網絡獲得公司發展壯大的外部資源支持。隨著競爭激烈、分工細化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發展,跨國公司這種業務整合不斷進行??鐕境掷m的業務整合實際上促進了價值鏈上相關公司的發展,這些公司的發展反過來促進了跨國公司集中自身優勢應對復雜的市場,久之便形成了相互依賴的網絡化關聯。這一網絡化關聯不斷演化、延伸,跨國公司間的產業聚集關系便由此產生,形成了一種產業聚集效應,使各跨國公司均獲得了一種僅靠自身力量無法得到的市場地位。
(一)跨國公司的技術互補對產業聚集的影響
1.縱向技術互補對產業聚集的影響
根據市場關聯效應,產業聚集與跨國公司聯系密切,但從縱向互補技術的關聯性來看,跨國公司根據不同生產階段、不同國家將其產品進行差異化生產,在當地形成的聚集效應是基于所在國上、下游產業的技術互補,利用的是相互依存的縱向技術互補。
2.橫向技術互補對產業聚集的影響
這是指產業鏈中同一環節的互補技術,這種聚集力源于橫向技術互補效應,依賴于上游產業和下游產業的不完全競爭性。隨著跨國公司對東道國公司的技術外溢增加,會加快技術轉移至東道國子公司,這樣又促進了技術外溢,促進相關產業不斷升級并使聚集效應進一步強化,形成不斷循環的過程,形成了產業鏈的聚集效應。
(二)跨國公司技術互斥對產業聚集的影響
跨國公司培訓的技術工人和管理人員在將來可能帶走跨國公司產品的生產技術、工藝,進入其他企業或組建新公司,生產與原公司同類產品或進行類似服務。這類衍生技術一般局限于無知識產權的一些老技術或傳統技術,并有顯著的示范效應(Findlay,1978),即通過對跨國公司產品技術、生產流程和工藝的模仿和學習而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這可以在跨國公司工作過、受過培訓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中實現,也可以通過工程的模仿實現“干中學”效應。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產業集聚產生外溢的主要是這類技術,同時它也是導致產業集聚的主要動因。假設跨國公司設在與客戶“更為接近的廠址”,新企業自然就集聚在原公司周圍。另外,生產型衍生技術與員工的隱性知識有關,員工帶走的不僅僅是生產技術或工藝,還有與之相關的隱性知識,使其具備開發相關的更高技術或工藝的能力。在模仿過程中,某一方面的隱性知識往往是起關鍵作用的要素,但它常常被忽略,從而導致模仿失效,這類衍生技術不僅減少了模仿的“因果關系不明確性”,而且發生人力資源的重新分配使包含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在內的技術創新得以加速擴散,并有著很強的自增強性,使集聚效應進一步擴大。
(一)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我國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程度要弱于沿海地區,可以通過增強地區產業關聯集聚力來吸引外資。西部地區在現有條件下,要充分利用勞動力成本優勢,積極引進生產和經營外向化程度較高的內資或外資企業,特別是中樞型產業,或者已是東部地區產業升級中欲轉移的行業,以強化產業的關聯效應,提高本地產業基礎和集聚水平,從而促進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的改善和區域開放度的提高。
(二)沿海地區加快轉變引資方式
沿海地區由于引進外資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然而隨著廉價勞動力優勢逐漸減弱,人均收入提高帶來的有效市場需求擴大對外資的吸引力相對較小,不能抵消高工資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就促使東部沿海地區改變傳統的吸引外資的方式,轉向以提高產業的關聯效應來吸引外資。
(三)轉變跨國公司的管理與經營思維模式
長時間計劃經濟的窠臼明顯約束了我國跨國公司的思維方式,大多數跨國公司的管理層對跨國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的客觀性與必要性認識不到位,仍然按照慣性思維模式管理企業,缺乏相應的積極性與能力去實施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造成信息技術等并沒有改變公司的思維模式。要解決好上述問題,跨國公司應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公司首先要有一定的跨國技術能力,即國際眼光、金融策略與實際應用,只有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工具與媒介,才會形成國際化思維并在經濟活動中充分的運用;第二,公司的管理模式必須從“控制”轉變為“引導”,營造國際化公司文化,鼓勵各部門尤其是個人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國際意識,增強工作能力與完善工作機制;第三,公司必須要與時俱進,跟得上信息時代所產生的持續發展的要求,不但要關注與學習當前業務新知識,還應努力學習相關學科領域的最新動向與先進成果,主動觀察與了解學科教學的新方法,并用這種繼續學習的姿態給公司以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世界經濟越來越活躍,而穩健有效的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是經濟穩定發展和規?;那疤?。技術關聯與產業聚集和經濟活動達到橫向互補,形成較強的吸引力,對跨國公司的技術外溢生成產業聚集效應,而國際業務的發展有利于跨國公司形成聚集效應,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
[1]梁啟華,高毅蓉.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性對產業集聚的影響機理[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0(4).
[2]張宇,蔣殿春.FDI、產業集聚與產業技術進步——基于中國制造行業數據的實證檢驗[J].財經研究,2009(1).
[3]劉榮茂,張羽翼.江蘇省FDI和產業集聚關系實證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4]梁啟華.跨國公司的技術關聯性及我國吸引外資政策[J].國際貿易問題,2011(8).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functions of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becomemore and more important.Atpresent,two general trends for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the one is the growing technical relevance,the other is industrial cluster effectwhich ismore andmore obvious.From themultinational technology associ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industry cluster effect,itanalyzes the impactof technique complementary and exclusion on industry agglomeration.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should undertake the eastern industrial transfer.The coastal areas in china should change the methods of absorbing foreign investment.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hould change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thinking mode etc.Through scientific,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using ofmultinational technology associated and industrial aggregation effect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technology association;industry agglomeration effect
F74
A
2095-3283(2014)09-0078-03
(責任編輯:張彤彤)
雷權勇(1978-),男,漢族,河北張家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跨國公司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