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全保
摘 要:選擇16個中稻品種進行比較試驗,檢驗其適應性、抗逆性和產量,以期從中選擇適合宿松縣種植的主導品種。
關鍵詞:宿松縣;中稻;品種;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9-45-02
為了摸清不同中稻品種在宿松縣種植的適應性、抗逆性和產量情況,從中篩選出適合本縣種植的高產優質品種作為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推薦品種,實現水稻品種優質化、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筆者于2013年進行了16個中稻品種試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參試的16個品種是:Y兩優2號、Y兩優608、隆示35、1892S/R566、Y兩優1098、Y兩優555、Y兩優1號、兩優289、皖稻153、廣兩優8號、1892S/R588、RD-1-5號、春優84、兩優2388、Y兩優551、雙兩優292。其中皖稻153為對照品種(ck)。
1.2 試驗地點和基本情況
1.2.1 試驗種子編號 展示品種種子由宿松縣種植業管理局統一編號,承試大戶按照編碼進行種植。
1.2.2 試驗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宿松縣破涼鎮種植大戶承包田內,前茬為冬閑田,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無禽畜危害,無檢疫性病蟲草害。試驗田面積0.33hm2。
1.2.3 田間試驗設計 16個品種采用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南北向。小區之間、小區與保護區之間間隔0.5m,每個小區凈面積為190m2。
1.3 田間管理情況 試驗區內的每一項操作都在同一天內完成,田間管理基本一致。秧田播種期5月18日,移栽于6月17~18日。田間施肥均勻一致,分小區定量施用。總氮量為純氮315kg/hm2,氮磷鉀比為1∶0.5∶1。6月19日每hm2施尿素150kg、48%三元復合肥450kg;7月中旬追尿素225kg;抽穗前10d每hm2施用尿素112.5kg、氯化鉀75kg,抽穗后,用磷酸二氫鉀3kg、尿素15kg兌水葉面噴施。分蘗期灌水淺露結合,促進扎根分蘗;當每hm2有300萬苗時開始擱田,孕穗期開始實行間歇濕潤灌溉,收割前10d斷水。6月18日栽完后撒施除草劑野老,活棵后再用一次。7月8日用氟蟲腈、定蟲脒、井·蠟芽防治病蟲害;7月20日用氟定腈15g加阿維菌素、吡蟲啉、三環唑混合噴施;7月26日再施用農藥防治病蟲害,農藥為10g氟定腈、20g烯啶蟲胺、龍哥1包、井岡·蠟芽菌2包。以后沒有使用農藥防蟲治病。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的全生育期和適應性 從生育期情況看,一般生育期在130~146d,在宿松縣都能夠安全齊穗,全生育期在140d以上的有:1892S/R588、RD-1-5號、Y兩優1號、Y兩優2號,生育期最長的是春優84,為146d。生育期在135d以下的有:兩優289、Y兩優555、1892S/R566、廣兩優8號;生育期最短的是隆示35,生育期只有130d(表1)。從成熟期熟相來看,總體較好,其中:Y兩優2號、Y兩優608、Y兩優555、1892S/R588、兩優2388、Y兩優551、春優84等熟相好;熟相很差的是1892S/R566,出現倒伏、葉片發黃等不良癥狀;其他品種表現一般(表1)。
2.2 參試品種的抗逆性 品種的抗逆性主要從抗倒伏性、抗病性和耐高溫性進行分析比較(表2)。總體上,各品種抗倒伏能力較好,沒有出現倒伏現象;從病蟲害發生情況看,稻瘟病未發生,部分品種有稻曲病、紋枯病發生,但發生程度不一。稻曲病發生嚴重的有隆示35、春優84、雙兩優292,而Y兩優608、1892S/R566、兩優2388、Y兩優551沒有發生稻曲病,其他品種有輕微發生。2.3 產量情況 16個品種產量間差異較大,高產品種每667m2達695kg,低產的只有450.5kg;每667m2產量在600kg以上的有9個,分別是:春優84、1892S/R588、Y兩優2號、雙兩優292、Y兩優551、Y兩優608、廣兩優8號、皖稻153,春優84產量最高。每667m2產量在500kg以下的品種有2個:RD-1-5號、隆示35,分別是490kg/667m2和450.5kg/667m2。其余品種每667m2產量在500~600kg。與對照品種皖稻153每667m2產量600kg相比,有9個品種產量都超過ck。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綜合以上結果,我們認為,春優84、1892S/R588、Y兩優2號、雙兩優292、Y兩優551、Y兩優608、廣兩優8號的綜合性狀優,實現了增產增收。但是1892S/R588、Y兩優292尚未審定,春優84、Y兩優2號在安徽省也未審定,建議繼續進行試驗,不能大面積推廣。Y兩優1號、1892S/R566、Y兩優1098、Y兩優555、兩優289等5個品種表現較好或者一般,各地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力條件、投入情況、病蟲害防治水平選擇性進行種植。但是1892S/R566還沒有審定,建議繼續進行試驗。RD-1-5號、隆示35表現較差,抗逆性差,產量水平低于對照,不適宜在宿松種植。
3.2 問題與討論 本試驗安排在種糧大戶的田中進行,大戶基本按照試驗方案進行,準確性較高。但試驗的密度在1.1萬~1.2萬穴,與高產要求1.4萬穴比稍低。另外,2013年屬于干旱年份,加上從7月下旬到8月中旬一直是高溫天氣,也檢驗出品種的抗高溫能力,結實率高的達到90%以上,低的只有70%。如是正常年份,參試品種的結實率應都有較大的提高。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選擇16個中稻品種進行比較試驗,檢驗其適應性、抗逆性和產量,以期從中選擇適合宿松縣種植的主導品種。
關鍵詞:宿松縣;中稻;品種;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9-45-02
為了摸清不同中稻品種在宿松縣種植的適應性、抗逆性和產量情況,從中篩選出適合本縣種植的高產優質品種作為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推薦品種,實現水稻品種優質化、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筆者于2013年進行了16個中稻品種試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參試的16個品種是:Y兩優2號、Y兩優608、隆示35、1892S/R566、Y兩優1098、Y兩優555、Y兩優1號、兩優289、皖稻153、廣兩優8號、1892S/R588、RD-1-5號、春優84、兩優2388、Y兩優551、雙兩優292。其中皖稻153為對照品種(ck)。
1.2 試驗地點和基本情況
1.2.1 試驗種子編號 展示品種種子由宿松縣種植業管理局統一編號,承試大戶按照編碼進行種植。
1.2.2 試驗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宿松縣破涼鎮種植大戶承包田內,前茬為冬閑田,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無禽畜危害,無檢疫性病蟲草害。試驗田面積0.33hm2。
1.2.3 田間試驗設計 16個品種采用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南北向。小區之間、小區與保護區之間間隔0.5m,每個小區凈面積為190m2。
1.3 田間管理情況 試驗區內的每一項操作都在同一天內完成,田間管理基本一致。秧田播種期5月18日,移栽于6月17~18日。田間施肥均勻一致,分小區定量施用。總氮量為純氮315kg/hm2,氮磷鉀比為1∶0.5∶1。6月19日每hm2施尿素150kg、48%三元復合肥450kg;7月中旬追尿素225kg;抽穗前10d每hm2施用尿素112.5kg、氯化鉀75kg,抽穗后,用磷酸二氫鉀3kg、尿素15kg兌水葉面噴施。分蘗期灌水淺露結合,促進扎根分蘗;當每hm2有300萬苗時開始擱田,孕穗期開始實行間歇濕潤灌溉,收割前10d斷水。6月18日栽完后撒施除草劑野老,活棵后再用一次。7月8日用氟蟲腈、定蟲脒、井·蠟芽防治病蟲害;7月20日用氟定腈15g加阿維菌素、吡蟲啉、三環唑混合噴施;7月26日再施用農藥防治病蟲害,農藥為10g氟定腈、20g烯啶蟲胺、龍哥1包、井岡·蠟芽菌2包。以后沒有使用農藥防蟲治病。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的全生育期和適應性 從生育期情況看,一般生育期在130~146d,在宿松縣都能夠安全齊穗,全生育期在140d以上的有:1892S/R588、RD-1-5號、Y兩優1號、Y兩優2號,生育期最長的是春優84,為146d。生育期在135d以下的有:兩優289、Y兩優555、1892S/R566、廣兩優8號;生育期最短的是隆示35,生育期只有130d(表1)。從成熟期熟相來看,總體較好,其中:Y兩優2號、Y兩優608、Y兩優555、1892S/R588、兩優2388、Y兩優551、春優84等熟相好;熟相很差的是1892S/R566,出現倒伏、葉片發黃等不良癥狀;其他品種表現一般(表1)。
2.2 參試品種的抗逆性 品種的抗逆性主要從抗倒伏性、抗病性和耐高溫性進行分析比較(表2)。總體上,各品種抗倒伏能力較好,沒有出現倒伏現象;從病蟲害發生情況看,稻瘟病未發生,部分品種有稻曲病、紋枯病發生,但發生程度不一。稻曲病發生嚴重的有隆示35、春優84、雙兩優292,而Y兩優608、1892S/R566、兩優2388、Y兩優551沒有發生稻曲病,其他品種有輕微發生。2.3 產量情況 16個品種產量間差異較大,高產品種每667m2達695kg,低產的只有450.5kg;每667m2產量在600kg以上的有9個,分別是:春優84、1892S/R588、Y兩優2號、雙兩優292、Y兩優551、Y兩優608、廣兩優8號、皖稻153,春優84產量最高。每667m2產量在500kg以下的品種有2個:RD-1-5號、隆示35,分別是490kg/667m2和450.5kg/667m2。其余品種每667m2產量在500~600kg。與對照品種皖稻153每667m2產量600kg相比,有9個品種產量都超過ck。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綜合以上結果,我們認為,春優84、1892S/R588、Y兩優2號、雙兩優292、Y兩優551、Y兩優608、廣兩優8號的綜合性狀優,實現了增產增收。但是1892S/R588、Y兩優292尚未審定,春優84、Y兩優2號在安徽省也未審定,建議繼續進行試驗,不能大面積推廣。Y兩優1號、1892S/R566、Y兩優1098、Y兩優555、兩優289等5個品種表現較好或者一般,各地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力條件、投入情況、病蟲害防治水平選擇性進行種植。但是1892S/R566還沒有審定,建議繼續進行試驗。RD-1-5號、隆示35表現較差,抗逆性差,產量水平低于對照,不適宜在宿松種植。
3.2 問題與討論 本試驗安排在種糧大戶的田中進行,大戶基本按照試驗方案進行,準確性較高。但試驗的密度在1.1萬~1.2萬穴,與高產要求1.4萬穴比稍低。另外,2013年屬于干旱年份,加上從7月下旬到8月中旬一直是高溫天氣,也檢驗出品種的抗高溫能力,結實率高的達到90%以上,低的只有70%。如是正常年份,參試品種的結實率應都有較大的提高。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選擇16個中稻品種進行比較試驗,檢驗其適應性、抗逆性和產量,以期從中選擇適合宿松縣種植的主導品種。
關鍵詞:宿松縣;中稻;品種;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9-45-02
為了摸清不同中稻品種在宿松縣種植的適應性、抗逆性和產量情況,從中篩選出適合本縣種植的高產優質品種作為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推薦品種,實現水稻品種優質化、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筆者于2013年進行了16個中稻品種試驗。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參試的16個品種是:Y兩優2號、Y兩優608、隆示35、1892S/R566、Y兩優1098、Y兩優555、Y兩優1號、兩優289、皖稻153、廣兩優8號、1892S/R588、RD-1-5號、春優84、兩優2388、Y兩優551、雙兩優292。其中皖稻153為對照品種(ck)。
1.2 試驗地點和基本情況
1.2.1 試驗種子編號 展示品種種子由宿松縣種植業管理局統一編號,承試大戶按照編碼進行種植。
1.2.2 試驗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宿松縣破涼鎮種植大戶承包田內,前茬為冬閑田,肥力中等,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無禽畜危害,無檢疫性病蟲草害。試驗田面積0.33hm2。
1.2.3 田間試驗設計 16個品種采用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南北向。小區之間、小區與保護區之間間隔0.5m,每個小區凈面積為190m2。
1.3 田間管理情況 試驗區內的每一項操作都在同一天內完成,田間管理基本一致。秧田播種期5月18日,移栽于6月17~18日。田間施肥均勻一致,分小區定量施用。總氮量為純氮315kg/hm2,氮磷鉀比為1∶0.5∶1。6月19日每hm2施尿素150kg、48%三元復合肥450kg;7月中旬追尿素225kg;抽穗前10d每hm2施用尿素112.5kg、氯化鉀75kg,抽穗后,用磷酸二氫鉀3kg、尿素15kg兌水葉面噴施。分蘗期灌水淺露結合,促進扎根分蘗;當每hm2有300萬苗時開始擱田,孕穗期開始實行間歇濕潤灌溉,收割前10d斷水。6月18日栽完后撒施除草劑野老,活棵后再用一次。7月8日用氟蟲腈、定蟲脒、井·蠟芽防治病蟲害;7月20日用氟定腈15g加阿維菌素、吡蟲啉、三環唑混合噴施;7月26日再施用農藥防治病蟲害,農藥為10g氟定腈、20g烯啶蟲胺、龍哥1包、井岡·蠟芽菌2包。以后沒有使用農藥防蟲治病。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的全生育期和適應性 從生育期情況看,一般生育期在130~146d,在宿松縣都能夠安全齊穗,全生育期在140d以上的有:1892S/R588、RD-1-5號、Y兩優1號、Y兩優2號,生育期最長的是春優84,為146d。生育期在135d以下的有:兩優289、Y兩優555、1892S/R566、廣兩優8號;生育期最短的是隆示35,生育期只有130d(表1)。從成熟期熟相來看,總體較好,其中:Y兩優2號、Y兩優608、Y兩優555、1892S/R588、兩優2388、Y兩優551、春優84等熟相好;熟相很差的是1892S/R566,出現倒伏、葉片發黃等不良癥狀;其他品種表現一般(表1)。
2.2 參試品種的抗逆性 品種的抗逆性主要從抗倒伏性、抗病性和耐高溫性進行分析比較(表2)。總體上,各品種抗倒伏能力較好,沒有出現倒伏現象;從病蟲害發生情況看,稻瘟病未發生,部分品種有稻曲病、紋枯病發生,但發生程度不一。稻曲病發生嚴重的有隆示35、春優84、雙兩優292,而Y兩優608、1892S/R566、兩優2388、Y兩優551沒有發生稻曲病,其他品種有輕微發生。2.3 產量情況 16個品種產量間差異較大,高產品種每667m2達695kg,低產的只有450.5kg;每667m2產量在600kg以上的有9個,分別是:春優84、1892S/R588、Y兩優2號、雙兩優292、Y兩優551、Y兩優608、廣兩優8號、皖稻153,春優84產量最高。每667m2產量在500kg以下的品種有2個:RD-1-5號、隆示35,分別是490kg/667m2和450.5kg/667m2。其余品種每667m2產量在500~600kg。與對照品種皖稻153每667m2產量600kg相比,有9個品種產量都超過ck。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綜合以上結果,我們認為,春優84、1892S/R588、Y兩優2號、雙兩優292、Y兩優551、Y兩優608、廣兩優8號的綜合性狀優,實現了增產增收。但是1892S/R588、Y兩優292尚未審定,春優84、Y兩優2號在安徽省也未審定,建議繼續進行試驗,不能大面積推廣。Y兩優1號、1892S/R566、Y兩優1098、Y兩優555、兩優289等5個品種表現較好或者一般,各地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力條件、投入情況、病蟲害防治水平選擇性進行種植。但是1892S/R566還沒有審定,建議繼續進行試驗。RD-1-5號、隆示35表現較差,抗逆性差,產量水平低于對照,不適宜在宿松種植。
3.2 問題與討論 本試驗安排在種糧大戶的田中進行,大戶基本按照試驗方案進行,準確性較高。但試驗的密度在1.1萬~1.2萬穴,與高產要求1.4萬穴比稍低。另外,2013年屬于干旱年份,加上從7月下旬到8月中旬一直是高溫天氣,也檢驗出品種的抗高溫能力,結實率高的達到90%以上,低的只有70%。如是正常年份,參試品種的結實率應都有較大的提高。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