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燕
摘要:
圖形語言是繪畫藝術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對于繪畫的形式和藝術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意義,通過對中國繪畫中的線條圖形語言的研究,以陸儼少的《峽江險水》為例進行了探討,具體研究了圖形語言在中國畫中的運用形式和效果。
關鍵詞:圖形語言;中國畫;線條
在平面圖形中,中國畫及書法藝術使作品具有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中國畫的工筆與寫意,以特有的造型手段表達了“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附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的審美要義,詩情畫意,美得天成。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認識到對于傳統形式的認識和利用,在海報中除了運用水墨表現圖形設計外,更多的是對漢字的設計。中國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師靳棣強先生設計的<文字的情感>海報以書法文字與文房用具組成意向:。水”字與紙。如魚得水;“山”字與筆,恩重如山;“云”字與墨,閑逸如云;“風”字與硯,如沐清風。該海報運用了中國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設計技法的肌理效果,現代而不失傳統。作品沒有機械的冷漠,而是融入了情感,將詩意融入了圖形設計之中。西班牙畫家塔皮埃斯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從中國書法中得到感悟,格外注重從揮灑中宣泄感情。他說:“我們多虧中國書法家們,才懂得了借運筆方式而產生的這種情感語言。”現代文字設計正是受書法字體的“墨象”或“書象”中對線條的抽象形式美的啟發,利用了這種氣勢奔放、筆墨飛濺的藝術效果;通過文字用筆所產生的墨跡線條,或追求字體在快速行筆運墨中的飛白蒼勁之美;或追求原始之美等。
書法與藝術字體組合顯示了獨特的藝術美價值,書法以形寫意,舍形求神,造型符合美感。書法藝術在圖形中的組合擴展了現代設計的思路,增加了趣味性和情感性。傳統書法抽象的點、線、面、色和骨力,使作品個性、神韻、雅趣得以充分體現,對傳統書法體以及現代字體進行圖形創造,給人以強烈的現代感,又顯示出中國民族風格。
圖形語言的抽象和具象相互之間是對立統一的。具象的圖形語言能夠幫助受眾者在短時間之內迅速的了解圖形語言所表達的內容,而不需要其它輔助類說明受眾者本身也不需要額外的條件來辨認。抽象的圖形語言則與之相反,其表述的圖形背后的內容往往需要受眾者個人結合實踐情況,進行思考,有時甚至需要受眾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和其它諸如相關風俗方面的知識。當然,兩者各有不同,又各有特征,具象圖形在展示本源事物的特征之時更加詳盡,受眾者往往不會再去體會其圖形意義以外的東西。抽象圖形則不同,尤其是在某些時候需要涉及到一些深層次或者抽象概念之時,抽象圖形語言往往收獲的效果令人刮目。當然,在實際生活之中,抽象與具象兩者通常情況是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主體內容,共同向受眾者表述信息。
一、從陸儼少的《峽江險水》看中國畫的線條風格
陸儼少在上世紀40年代時,乘著筏子險渡三峽,沿途回波伏流,險灘相連,洶涌澎湃,因此大受啟發,做下《峽江險水》圖。陸儼少將江河、湖海、山水的洶涌澎湃、浩渺彌漫刻畫的淋漓盡致,特別是畫中水和云動感的表現最為精彩,筆墨淋漓頓挫,氣韻生動,神采飛揚,將所有的一切完美結合。陸儼少在《自敘》中就曾說過,自己的畫風在六十年代以前“縝密娟秀、云氣外露”。
在陸儼少的早期山水畫中,總是能夠散發著一種文人氣息的高雅格調,具有超凡脫俗的精神靈性,在行云流水間展現出一股回蕩在期間的蓬勃氣派。陸儼少借《峽江險水》,表達出了自己對于險渡三峽時千難萬險銘記于心的感受,盡情的勾畫出了激流奔瀉、崩坍裂巖的自然之美。《峽江險水》是陸儼少早期作畫風格的集中體現,堪稱出神入化的絕代佳作。陸儼少的山水畫創作,已經大大超越了一般畫家的意象思維與技能經驗,而是升華為自己藝術主體的心理境界。這種經過情感改造過的與生活物象相對立的重構形象,實是他內心精神世界的真實反映。
《峽江險水》從整體上來看,具有全景畫的雄偉氣勢和宏大的場面。然而細看下去,不得不佩服陸老先生的筆法獨到之處。他簡化了線條的動態,只是采用了如火焰狀彎曲的水紋。這些線條,都像跳躍的火焰,在形狀上各有不同,或成半圓形,或為折角,或在二者之間,如同鳥喙;這些線條彎曲的密度大,節奏明快,線條自身的表現力和概括力得到充分的體現。作者在保持線條自身形式美的同時,將水和其他種種變動轉化為線條的律動向觀者展示。此時,線條的排列擺脫了一味的密集,而是時聚時散,展現了水的各種動態。
從整個畫卷末端開闊水面的部分看,中間的水紋較為疏朗,兩側或近岸處線條較密,表現出了江中主流同支流的區別。線條疏朗的地方,沒有設色,兩條線之間實際上是陸儼少故意的留白,看上去仿佛是水面上的反光,在兩側線條密集處的設色,又人感到了背光波谷的存在。簡化線條,減弱設色,突出了每根線條的作用,這正是陸儼少老先生“筆筆見筆”的精華所在。
陸儼少無論是大畫還是小畫,都是用一支筆,創造了屬于自己的風格。他的筆一畫到底,堪稱一絕。陸氏的山水畫,都繼承了這種一筆到底的風格,一筆之間的變化,筆與筆之間的變化,濃淡、黑白、虛實的變化,全靠靈性觸發,微微動動筆桿,畫出的線條頓挫折轉,波磔相生,極具厚重感和質感。在陸儼少的筆下,水的線條也有了生命,整個畫面都產生出一種的強烈的動勢、節奏和神韻。
《峽江險水》整幅畫作氣勢爽利,渾淪突出,濃淡干濕,繁簡輕重,極盡變化之能。陸儼少的山水畫享譽盛名,與自己獨創的用墨技法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潑墨和積墨在這幅畫作中都有體現。陸儼少擅長云和水的創作,他認為古代的畫法缺乏變化,靜止滯留,缺乏生氣。陸儼少在自己長期的生活中,參照自然界的形態,自創了作畫時的墨法。陸儼少以積墨成塊,中間露出白線,下筆審時度勢,計白當黑,留意白處,如蛇龍起舞,回環往復,達參差映帶、自然圓轉之美。間用留白之法,又于積墨之中,白氣回環,蜿蜒曲屈,得自然之趣。有時勾云、墨塊兩法共用,山前用焦墨點出,蔥蘢蒼翠,山后勾云寫出,若時出時沒,使整幅畫中,云氣朵朵,神采氣揚,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相合。頓覺神完勢暢,臻于“一番神奇景象”。
在《峽江險水》中,陸儼少獨特的用墨技法有著體現,山體在濃墨和淡墨的相互映襯中出現,有著豐富的層次,合理的結構,看上去令人賞心悅目。他獨有的“潑積結合”技法,自然的過度了畫面上不同的墨色,還產生出一種在山中云霧繚繞下虛無縹緲的感覺,不論在用筆還是用墨上,陸儼少都堪稱大師,具有極高的水平。陸儼少的出現,將中國山水畫推向了一個高峰。
二、線條語言的運用
線條作為最基本、最單純、最簡單、最樸素的造型語言,被各種繪畫所廣泛使用,但是,線在中國畫里卻有著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張彥遠就在《歷代名畫記》中宣稱:“無線者非畫也”,中國畫是線條的藝術。在中國畫里,線條不僅起著塑造形體、界定形象的作用,它還無時無刻不在表現作者的個性品德、人格修養和思想感情。線是中國藝術,尤其是中國畫的靈魂,石濤和尚就精辟地道出了線條的重要意義:“夫一畫,含萬物于中”。
中國畫里的線條并不僅僅局限在描繪形體,刻畫形象上,它一直都試圖表現作者的精神世界,事實上,線條在運行過程中的各種變化,如輕快凝重、提按轉折、干枯秀韻等都與作者的心理變化緊密相連,一些抽象的心理感受在線條的點劃之間得到了物化。如八大山人以陰柔的長線、轉折多變的側鋒表現自己冷峻的個性和孤傲不拘的叛逆精神;石魯則以似刀削斧劈、鏗鏘有力的堅硬線條表現自己不畏強暴、寧折不彎的個性。
我們應該尋求更多的圖形語言藝術。在懂得圖形語言的藝術形式的基礎上,還要賦予人類的情感和豐富的精神世界。通過兩條脈絡的整理與分析,對“融貫中西”的探討加以再認識,試圖將“體用”關系清晰地落實到藝術創作實踐中去,達到對傳統應有的人文關照,提升個人修為,以之呼喚整個民族乃至時代靈魂的歸來。
【參考文獻】
[1]J·J·德魯西奧-邁耶法.視覺美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05)
[2][日]朝倉直巳.藝術·設計的光構成[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3]凌.圖形語言的多元化趨勢[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2008(06)
[4]史偉爭.圖形語言的視覺傳達模式[J].成都大學學報科技版,2007(03)
[5]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皖西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