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強
摘要:
肌理是一種重要的版畫創作語言。它使作品本身具有內涵的多義性,為主體的人提供了豐富的開敞的審美環境,拓寬了版畫家創作時的思路手法和表達方式,更好地表達情感,也增加欣賞者更多的想象空間,拓寬了創作者、欣賞者、作品之間的橋梁。版畫中肌理的運用,強化了畫面在視覺上的表現力,承載著精神,蘊涵著豐富的美。
關鍵詞:版畫;肌理;情感
一、肌理與肌理語言
肌理是什么?廣義地說,“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的紋理組織結構,即各種縱橫交錯、高低凹凸、粗糙平滑的紋理變化。如:樹皮、大理石的紋理質感等。狹義地說,它是繪畫、雕塑等的紋理和形象化語言。如:各種筆觸、斧鑿的痕跡、畫面上的痕跡等。
肌理一般分為觸覺肌理和視覺肌理兩大類。用手撫摸有凹凸感覺的叫觸覺肌理。視覺肌理是對物體表面肌理特征的認識,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觸摸的肌理,它的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肌理構成的重要因素。
肌理語言的運用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陶器就是用壓印法在器物的表面形成繩紋等紋理進行裝飾;漢代的畫像磚和瓦上也有草編紋樣出現;宋代的瓷器中,窯變所形成的自然的裂紋;還有中國悠久的書法文化;剪紙中由于揉皺的紙而產生的不同的視覺效果。這些都體現了一種中國特有的古樸文化,傳達出一種質樸的、民間的文化。
延續至今,肌理語言仍作為作品甚至于藝術家與欣賞者交流的媒介,肌理的不確定性使得肌理在形成語言的表現形式上也有了無限大的可能性。人類總是在尋找更精確、更強烈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在尋找符合當下情感的一種語言,更甚至于把語言當成情感的載體。肌理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尋求著新的表現方式,隨著綜合材料的不斷發展,肌理的偶然性和復雜性在畫面上形成的肌理語言是我們當下復雜情感的一種流露,形成畫面的肌理語言無疑也就成了畫面的主題,而肌理語言的表現形式也在不斷的多樣化,肌理語言所形成的視覺形式與樣式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肌理語言與情感
新的時代、新的氣息和新的流派不斷地涌入使得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趣也在不斷地趨于多元化和多層次,這種流向迫使我們在版畫創作上尋求新的創作材料和新的形式語言,而一件作品是美術家情感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結合的產物。那這里的主觀因素(情感、人生經歷、藝術素養等)和客觀因素(材料運用、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偶然性等一些不可把握性)決定了一幅作品畫面情感所傳達的信息,當這些因素融合到一起的時候會形成最直觀的畫面效果和畫面情感。肌理在形態、色彩、面積等方面的運用可以增加畫面層次和形式變化,使畫面具有視覺上的可讀性,也能使我們擺脫思維慣性,獲得新的視覺體驗,形成一種獨特的肌理魅力。表現主義先驅蒙克的版畫創作,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自由性。他經過對木版木紋和自然肌理的合理利用,將木刻版畫的魅力充分地展現出來,同時也將木刻版畫的創作作為他內心世界的一種重要表達方式,而他的版畫作品具有一種簡潔大膽的平面魅力。現實主義藝術家柯勒惠支,她一生的版畫作品大部分和工人農民運動以及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肌理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基本語言形式,具有表達情感的功能,而畫家在進行肌理制作過程中總是有意無意地融入自己的情感。這種肌理中的色彩、線條、塊面有一種節奏和韻律,這種節奏與韻律和人的某些情感的節奏與韻律具有統一性,使人產生情感上的合拍。肌理的復雜性和偶然性,正好和現代人復雜的情感找到某種聯系,使人產生情感聯想。如斑駁的肌理給人一種古老滄桑的感覺;反復沖洗噴繪的肌理給人一種淡淡的憂傷感;整齊的肌理表現秩序與條理;傾斜的肌理產生運動與沖擊的聯想;水平肌理又具有穩定與寬廣的氣勢等。具體到版畫制作中體現的畫面情感,如宣紙油印形成不同的簾紋肌理,使畫面具有一種非常柔美的抒情感;過濾紙水印形成沙粒的層次,使畫面具有一種清新的韻味;超薄材料的選擇使人聯想到肌膚。
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是作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不僅能豐富藝術的表現力,還能提高畫面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不同的肌理對比,形成不同的審美意蘊。肌理的形狀、疏密、大小、顏色在不同環境中對人產生不同的生理感受,引起一系列心理反應,如柔軟、堅硬、高級、典雅、原始、古拙等都可以由材料的肌理喚起回憶和聯想,產生不同的美感,使人們感受到不同的審美意蘊。
一件作品,無論是具象的、意象的還是抽象的,它都有一個主題,都是藝術家創作方向,認知程度的表現。肌理對畫面主題的烘托意義體現在:肌理所形成的畫面使觀賞者在欣賞畫面的時候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使藝術觀賞活動變成自我關照的創作活動,非模擬性的視覺心理心態,使作品充滿獨特的魅力;肌理的自由性和豐富性能啟發創造者的靈感,其獨特的肌理使得畫面更貼近人的情感;形成有效的刺激力,強化審美主體的情感體驗。
三、結語
版畫創作中肌理的運用,不僅是技術手段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豐富了表現語言、強化了畫面在視覺上的表現力。因為肌理不是單純的技巧,它同樣承載著精神,蘊涵著豐富的美的要素。
肌理語言使作品本身更具有內涵的多義性,為主體的人提供了豐富的開敞的審美環境,為主體的人提供了關照自身,也拓寬了版畫家在創作時的思路、手法以及表達方式,使更多的作品擺脫束縛,更好地表達創作者的思維,也增加欣賞者更多的想象空間,為創作者、欣賞者、作品之間拓寬了橋梁。
【參考文獻】
[1]李允經.中國現代版畫史[M].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2]劉駿,版畫藝術中肌理語言的運用研究[C].蘇州大學,2008(09)
[3]陳麗娟,淺談肌理在版畫創作中的合理運用[J].大眾文藝,2010(08)
[4]劉岳琥.肌理效果與版畫創作淺議[J].中國文化報,2010(06)
[5]黑崎章,張珂,杜松儒.世界版畫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洛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