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要:
杜尚認為幽默能夠為嚴肅的思維找到逃避的出口,他的藝術就是用嘲諷和幽默的態度加上持續不斷的深刻思考來喚醒別人的思維定勢。藝術家最重要的,便是用作品表達觀點,而大多時候都在找方向和特點。其實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找自己。杜尚用了10多年的世界,可說非常之快,這不僅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也更基于他的思想。他每一次的改變都如此深奧,當然便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去追求。
關鍵詞:時期;擺脫;超越;思維
馬塞爾·杜尚可說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雖然當時持有此看法的人并不多,也有相當的一部分人對這樣的殊榮輕視。然而這種事實卻是相當矛盾的。如果說,杜尚是畫家,但卻在他從畫20多年之后,于1923年放棄了,甚至改向下棋,棋下的還特好。自然這時候擅長編故事的人們會說他是畫不好才轉向做棋手反藝術,可笑至極。如果說他是沽名釣譽,何以不為錢財變賣自己的作品?何以推掉展覽邀請?在一些訪談錄中,他不只一次的提到,他不想展出自己的東西,希望能夠被誰接受。之后再受到什么夸獎或批評。杜尚對固定標準時不買賬的。當問及他可以成為誰誰哪個有名的藝術家,成為某一追隨者之類的時候,他的回答是“我并不老是想著這些事”。且不論這些,只要看他又是如何啟發了那樣多的藝術家。杜尚對達達主義至20世紀30年代的超現實主義,直至青年藝術家們都是有一定的影響。
他認為藝術不是一定要跟隨視網膜,這對于現在而言仍然是一個可開拓的觀點。塞尚認為藝術要回歸自然,真誠于自然,用感受結合眼前看到的,再用邏輯和視覺轉入到畫面上。梵高相當瘋狂,用筆觸、鮮明的顏色來表達感受,依然沒有想要去擺脫視網膜的特性。到了畢加索以及馬蒂斯達至最高點,用觀念試著擺脫生理局限,但也只有杜尚才用心智來主導了藝術。所以說今天我們的繪畫,無論是架上還是雕塑、當代、行為藝術等等,是否要服從于美、看的舒適,服務于大眾,都是需要我們來認真思考的。
杜尚由于家庭的環境和天賦很早便在素描及速寫上顯露出才華,但大部分的作品均丟失,他的一些留下的作品能夠看出他當時與藝術圈的融合。他本人雖表示不是十分喜歡他的媽媽,但對于他的兩位哥哥,尤其是格斯頓很是欣賞。格斯頓·杜尚本是一名優秀的學習法律的學生,由于他在巴黎那種藝術自由氛圍里竟放棄了多年的學業與父母的期許而選擇了繪畫。他在自己做出的決定后做了一幅作品,一個騎士。底部寫著“注意這家個形象只屬于杜尚。”多么冷峻啊!我想他是果斷的、大膽的,更是熱愛藝術的,這些都毋庸置疑。當然這給當時只有八歲的馬塞爾·杜尚來說是很好奇和印象深刻的。可以說他真正的啟蒙老師不是藝術學院的哪位教授,而是他的這位哥哥。與此同時他也很喜歡他的一位妹妹,也畫了許多有關她妹妹蘇珊珊的畫兒,都是一些日常的生活中的動作和狀態。《苗條的妹妹》、《風景》、《風吹日本蘋果樹》,這一類作品都不難直接的看出他在不同時期的藝術變化。可是他不加入任何主義,當他離開軍隊去巴黎,接觸了各式各樣的繪畫,同時他也類似過野獸派的狂放的色彩,受過塞尚的影響,也學到了立體主義分解物體的方法。《布蘭威爾的教堂》草草幾筆,并不刻意描繪,注重光影和色調,便是典型的印象派畫風。但是他是偏執的,是才智的。只要是他的作品有與什么主義相似的時候他就不畫,或者等這個流行趨勢過去了之后他才會再去做。
杜尚在學校的成績可算是一般,可在畫畫這方面卻是第一名的。后來在一次畢業典禮上他沒有獲得別的表揚而是獲得了藝術學會頒發的獎,這也正使杜尚決心走上藝術這條道路。在學校就讀時,他的肖像畫《肖維勒胸像》就深受塞尚的影響。雖然他的成績一般,但不喜歡誰也不與別人多議論。交友方面,他是不多交,也不刻意去應酬,更不像一般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樣年紀輕輕就想要辦什么展覽,好像只有這樣他們便認為自己成了大畫家了。但只要與他親近過的,熟悉他的人便會對他很是敬佩且他總是有一種吸引力。他會毫不掩飾的說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和誰是一般的朋友關系。他的確是真實的!還有一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當他得知幾十年的好友離異了以后,就立即去見她,并沒有太多的言語,而是給了一些錢,是當時這位老友最缺少的。可見他雖有不與太多人接觸交往的一面,孤僻獨立的一面。也有感情細微又柔情與玩世不恭并存的一面。這是從身邊人中所體察到的杜尚的性格。
到1910年底他放棄了野獸派,開始了立體派的分割畫面,作品《小夜曲》便是用這種手法來描繪母親和幾位妹妹們合奏的場景,此畫受到相當的肯定。《杜西奈亞的畫像》不是描繪五位女士,而是一名婦女在畫面中被重復了五次。據他解釋是暗示空間的運動,這便于立體派相矛盾了,因為立體派是靜態的。還有一幅作品他畫了兩個妹妹的側影,并加以重疊,是為了體現她們由少女慢慢變老的過程。這個時候已經不強調畫面美感和塑造了,而更是一種觀念的滲透。有的人也許也有這種潛意識的想法,比如我自己,但都難于敢表達出來,大多附和、參照,這也是對自己的不真誠。自1911年底,他開始在作品《咖啡坊》中試著展現幻想生活,這是一個很大的開拓也是他后來創作的基點。
著名作品之一《下樓梯的裸女》近似未來主義的觀點,但重要之處是超越了它只表現日常生活的動態。這幅作品不像之前一系列習作般具象,他著力用被機械抽象化的手法表現該裸女在音樂廳下樓的動態。并且將標題寫在作品下端,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也因為此作品,杜尚被排除在那年巴黎舉辦的展覽之外,在那個藝術氛圍濃烈和自由的地方得到這樣的回復,他不再對任何藝術團體感興趣了。隨后杜尚的處境相當孤立,隨后他又完成了類似的作品,但終于已有了自己的風格,這也是杜尚探索自己獨有繪畫造型的至高階段。1913年春,他終于突破了視網膜的陷阱,丟掉習以為常的筆觸手法,開始嘗試在玻璃上作畫,雖花很多心思,但相當成功。
我個人認為杜尚是不屬于任何主義的,說他是達達主義吧,一來上面所說他們的出發點和動機不同,再舉個例子,《蒙娜麗莎》畫兩撇胡子的作品,不是他本人曝出的,而是由達達的一名成員看到后便給他發表出去,他們的展覽也很希望杜尚能拿出一幅來代表他們這個主義。但不用說杜尚是拒絕了,再次證明他是冷峻的,是獨立的。他只回復說“給你個逑!”所以事實上達達不僅不能像杜尚那樣放下,也沒有被杜尚本人所承認。不過杜尚是很欣賞超現實主義的,因為它也是做到了把“藝術服務于思想”。這與杜尚是異曲同工之妙。他與超現實主義的創始人也有著很好的關系,就是這樣,他仍然保持了獨立,他說超現實主義只是把他借來一用而已。
很多藝術家偉大之處便在于此,不管他們有怎么樣的想法,都愿意將自由投降諷刺與幽默的藝術世界中。他可以用很少的薪水以養活自己完成自己對藝術日益擴大的企圖心,而不是用賣畫,取得別人認可。單這一點,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
【參考文獻】
[1]卡文·托姆金斯.馬塞爾·杜尚傳[J].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12)
[2]王瑞蕓.通過杜尚 [J].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09)
[3]皮埃爾·卡巴內.杜尚訪談錄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