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德鳳+王紅+劉云奎
摘 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蔬菜的品質和安全問題成了為人們關注的頭等大事。農藥殘留、重金屬、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的蔬菜將逐步被淘汰,無公害蔬菜日益成為人們新日益的消費時尚需求。雖然我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已有幾年,但尚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因素都制約著無公害蔬菜的發展?;诖?,就鹽津縣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和辦法。
關鍵詞 無公害蔬菜;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無公害蔬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發展無公害蔬菜是21世紀人們對環境、健康要求的必然要求,也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幫助農民增收、農村富裕,推動鹽津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鹽津縣是一個山區農業、,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民科技意識淡薄,加之缺乏有關政策法規、政府管理體制、基地生產條件、生產技術推廣、菜農科技觀念等諸多因素,都制約著我該縣無公害蔬菜的發展。現就我該縣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和辦法,報告如下,談一談一些初淺的認識。
1 無公害蔬菜生產現狀
鹽津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地處滇川結合部,這里自古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門,素有“滇川門戶”之稱。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的培養和發展,圍繞“穩糧調結構、增收惠民生”的發展思路,立足良好的土壤、氣候和水質資源以及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全縣農業發展五大產業之一來抓,重點以發展無公害蔬菜為主,并編入鹽津“十二五”發展規劃。通過逐年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全縣蔬菜產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0萬hm2,總產量19萬t,產值1155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0450萬元;有蔬菜生產企業1個,年帶動農戶發展蔬菜336.7 hm2,銷售蔬菜6200t,產值900萬元;有蔬菜專業協會8個,參會農戶2000戶;小型粗加工廠2個,年加工能力200t;有大棚蔬菜6.7 hm2。
全縣蔬菜在種植布局上,高二半山區以大春蔬菜種植為主,絕大部分屬自產自銷,低山河谷和城鎮周邊地區以大春、晚秋及冬早蔬菜并重,絕大部分以市場銷售為主。冬早蔬菜主要生產為辣椒、番茄、黃瓜等,夏秋溫涼型蔬菜主要生產為白菜、萵筍、蘿卜等。長期以來,除城鎮周邊地區部分農戶常年種植蔬菜供城市居民食用外,大部分蔬菜以農民自產自銷為主,商品率極低,導致良好的資源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經濟效益。
2 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技術標準
無公害蔬菜是指沒有受到有害物質污染的蔬菜。在目前的條件下,只能用有相對的標準,而不能用絕對的標準來衡量。所以,無公害蔬菜實際上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規定不準含有的有毒物質,而對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質則要控制在允許范圍之下,保證人們的食用安全。歸納起來,無公害蔬菜除風味、營養含量合理外,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農藥殘留量不超標
無公害蔬菜不含有禁用的高毒農藥,其它農藥殘留量不超過允許標準。
2)硝酸鹽含量不超標
食用蔬菜中硝酸鹽含量不超過標準允許量,一般控制在432mg/kg以下。
3)“三廢”等有害物質不超標
無公害蔬菜必需避免環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商品菜的“三廢”和病原微生物的有害物質含量不超過標準允許量。
3 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3.1 土壤污染嚴重
3.1.1 重金屬污染嚴重,尤其是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污染
近年來,菜農為了追求高產,過度施用農藥化肥,致使農產品硝酸鹽嚴重積累,影響了蔬菜的品質與質量安全。據檢測,韭菜、白菜、菠菜等葉菜類蔬菜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達到輕度或重度的污染,20%以上的蔬菜硝酸鹽含量超標,個別蔬菜樣品硝酸鹽含量超標率達70%~80%。施肥不當是引起蔬菜硝酸鹽污染的主要原因。通過對蔬菜施肥調查顯示,蔬菜施純氮156kg/hm2、純磷48kg/hm2、純鉀46.5kg/hm2,使用比例N∶P2O5∶K2O為1∶0.31∶0.30,可見施肥很不平衡,尤其是氮、磷、鉀比例不協調,施氮量太高。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當氮肥使用過量,超過作物本身的同化力時,氮素以硝酸鹽的形式在作物體內累積。硝酸鹽本身對人體沒有毒害作用,但在蔬菜的儲藏和運輸及加工過程中,還原成亞硝酸鹽,食用后與人體中有機化合物結合形成的亞硝銨,具有致癌、致基因突變作用,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3.1.2 農藥殘留污染
使用農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是現代農業的一個顯著特征,然而高毒、高殘留農藥的大量生產和使用,已成為當前蔬菜污染及環境安全的緊要問題。農藥的污染一是急性中毒;二是人體攝入慢性中毒;三是進入土體殘留污染。近年來,通過對我區生產和銷售的84個蔬菜品種、750多個樣品蔬菜進行的農藥殘留量定性檢測,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超標率平均為18.2%,個別品種超標率達60%~70%。據調查,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藥、施藥劑量不斷增大、施藥頻率提高、與施藥與采摘時間很短是造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因此,芹菜、香菜生長速度較快,吸收元素能力強,農藥殘留超標尤其嚴重,樣品超標率達40%~50%。
3.2 化肥投入結構失衡,肥料利用率低
據調查,蔬菜上氮、磷、鉀3種化學養分的投入比例為1∶0.31∶0.30,磷鉀肥投入明顯不足,特別是鉀肥的投入較需求相差甚遠。由于養分比例失調,加上施肥方法不當,致使化肥利用率不足30%。
3.3 栽培技術不當,病蟲害發生嚴重
鹽津縣是一個山區農業縣,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根深蒂固,大部分農民仍然是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品種退化、栽培技術不合理、施肥手段落后、及田間管理粗放,加之我該縣氣候高溫高濕,年平均氣溫18.3℃,濕度80%以上,極易誘發病蟲的發生等危害。常見的病蟲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碳疽病、銹病、黃萎病、蚜蟲、及粘蟲等。
4 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的對策
4.1 做好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選擇
對蔬菜基地的土壤環境進行質量評估。首先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應具備良好的生態條件,周圍不能有工礦企業,并遠離公路、車站等交通要道,其環境(包括大氣、灌溉水、土壤等)質量指標都符合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要求。要根據基地的條件對菜田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和生態優勢,走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其次是對基地的污染源和周圍的環境條件作調查,包括對大氣、水、土壤的監測。也要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與土壤肥力狀況調查相結合,不僅要了解和掌握土壤基礎肥力狀況,而且要分析測定土壤重金屬的背景值、有機農藥的殘留值。并建立無公害蔬菜適栽評估系統,研究確定有土壤環境下的蔬菜種類、品種及適栽面積。
4.2 科學施肥
4.2.1 增施有機肥,配合施用速效化肥及微肥。
施用有機肥不僅施用量要充足,而且必須做到無害化。應當選用經過充分腐熟(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料(如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綠肥、農作物秸稈、泥肥、及餅肥等),嚴禁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料。一般施腐熟雞糞、豬糞、羊糞等優質有機肥75~90t/hm2,同時要配合使用硼、鋅、鐵等微肥。
4.2.2 改進化肥的使用方法。
氮肥要深施7~10cm,追肥要少量多次,鉀肥要改一次性基施為基施與追施并重,在采摘期注意追施磷鉀肥。
4.3 推廣生物肥
生物肥有生物菌劑與生物有機肥2種,是近年來綠色食品蔬菜生產的新型肥料,施入土壤后,不僅能釋放土壤中的遲效養分,供蔬菜吸收利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害的發生,降低病害防治次數,減少農藥殘留。因此,在蔬菜上增加有機肥和生物肥用量,控制化肥特別是氮肥的用量,不但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質,還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4.4 病蟲害綜合防治
4.4.1 選擇優良的抗病品種
為此,要注意根據當地生產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蔬菜良種。對于葉菜類蔬菜還應選擇亞硝酸鹽富集量低的品種。
4.4.2 搞好種子處理
根據不同蔬菜種子的生理特性及當地生產的實際情況,播種前要采用合理的種子處理方法。一般的將種子先放入冷水中浸泡,待種子發脹后撈出,然后放入50~55℃的熱水中燙種消毒即可。
4.4.3 加強田間管理
翻地耙地應在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進行,做到耕平、耙細、耙勻。在管理中要注意水、肥、氣、熱、病蟲草害的綜合管理。對于保護地栽培的蔬菜應注意掌握安全定植期,防止低溫冷害和高溫熱害。配合生態防治技術,夏天高溫季節應結合換茬,土壤灌水、鋪膜等進行日光消毒,積極預防病蟲害。
通過對鹽津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現狀調查,掌握了在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只要做好基地布局、品種選擇,改進栽培技術,采用科學施肥手段,加強田間管理,搞好病蟲害防治,就一定能加速推進鹽津縣無公害蔬菜生產發展步伐,提升無公害蔬菜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并能快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
產業。
參與文獻
[1] 農業部無公害蔬菜標準GB18406.1-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S].
(責任編輯:趙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2
作者簡介:
賈德鳳(1972-),女,云南昭通人,本科,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
王紅(1978-),女,云南昭通人,本科,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
劉云奎(1972-),男,云南昭通人,本科,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