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4月16日,韓國“歲月”號渡輪翻沉,導致了近300名中學生遇難之慘劇。為應對這個事故后出現的公眾信任危機,27日,韓國國務總理鄭烘原宣布引咎辭職,樸槿惠總統批準了鄭的辭職。接下來,改組內閣,遴選新總理就成了舉國關注的大事。
5月22日樸槿惠總統提名安大熙為總理候選人。安曾任過韓國大法院法官、首爾高等檢察廳檢察長等重要職務。任職期間,因其“兩袖清風”而享有“國民檢察官”之美譽。然而不到一周,5月28日,安大熙就放棄了作為總理候選人的機會。
因為有媒體披露,安大熙在離開公職后,自己創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在短短5個月內竟賺取了16億韓元(合980萬元人民幣)的財產!公眾強烈質疑,安是典型的“官手黨”式的人物,他最大程度地享受了“前官禮遇”。
“前官禮遇”是韓國法律界的一種潛規則,即法官、檢察官對轉行當律師的前任法官的訴訟案往往會做出有利于他的判決。一般意義上,則是指高官退職后仍享受在職時期的待遇。安大熙短時間內財產的迅速增加,因而被質疑存在利益輸送,是利用退休大法官的身份得到了前官禮遇。盡管安本人表示愿意捐出其中的11億韓元個人資產給社會,但考慮到可能過不了國會人事聽證這一關,故知難而退了。
吸取了安大熙被提名又自行放棄的教訓,樸槿惠總統痛定思痛,遲至6月10日,又提名了一位“政治素人”,韓國一家主流報紙《中央日報》前主編文昌克先生作總理候選人。據韓國媒體稱,文昌克一生從事媒體工作,前年退休后投身學界,一直專心育人。然而,輿論對文昌克的質疑并不比安大熙少,文被指為發表過“反民族”言論的親日派!
有輿論認為,文作為媒體人期間,曾發表過下列意思的言論,朝鮮半島被日本殖民了幾十年,如今南北分裂,這都是上帝的旨意,是對不思進取、懶惰的韓民族的懲罰。原話中有,“懶惰、缺乏自立精神、總給別人添麻煩,這些成為我們民族的DNA”。文在首爾大學授課時,曾表示我們沒有必要要求日本就慰安婦問題向韓國道歉。這些言論在民族主義強烈的韓國都是大逆不道的。
反對黨認為,國務總理提名人文昌克做出的上述有關日帝殖民統治韓國的不當發言,是“反民族的妄言”。樸槿惠總統應取消他的提名資格,文昌克及樸總統都應向國民道歉。反對黨甚至將樸槿惠提名文昌克為新任國務總理一事描述成“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人事慘案”。
文昌克為自己辯解說,他上述言論都是在特定場合特定時間的發言,有的還是引述別人的話,他的本意被人曲解了,他不會為此道歉。但韓國輿論認為,他挺不過壓力,最終會像安大熙一樣,放棄當總理候選人。即使進行聽證,也難保能過關。
本人關注韓國十余年,發現從盧武鉉到李明博,再到樸槿惠三任總統,每屆政府都要換一兩次總理,一任總理平均任期不到兩年。為何這個號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得來不易,去得卻快呢?
擔當韓國總理一要有資歷二要有執政能力,更重要的還有,公眾對其道德水準要求過高。從2000年起,韓國實行了對任命部長以上的官員進行國會議員聽證的制度,即由國會內執政黨和反對黨的議員們組成一個聽證答辯委員會,對候選人就納稅、兵役、房地產投機林林總總150多個問題進行極其嚴苛的答辯聽證。到安大熙為止,韓國近三屆政府已經有三位總理候選人在國會舉行聽證會前就主動放棄了當總理候選人的資格。在總理候選人中,幾乎沒人能滿足日益提高的道德驗證標準。
總理總是替罪羊,乃至一屆政府五年換了兩三任總理是常事。韓國媒體認為,能成為總理候選人的應該是在社會上已經很有名望的人物,可這樣的人又怎么會為了當一兩年總理而甘心在近似人肉搜索般的聽證會上聽任議員們帶有羞辱的百般挑剔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