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紅LI Chen-hong
(平山縣水務局,平山050400)
在當前的現代農業發展中,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支撐作用,是進行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保障。如何對水利進行不斷改革,這將關系到我國農村和農業的發展,將關系到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利建設項目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程,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評價,由此才能對水資源進行很好的保護。由此,我們提出了對水利工程進行生態效應的分析。
所謂的生態效應分析就是通過對水利建設工程當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將其分成生物生態因子和非生物生態因子,從而對其進行整體評價,從而為今后的管理提供參考決策,是否保留、拆除進行有效決策。與以前的評價所不同的是,生態效應分析是一種項目建成之后的評價,是項目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從整個生態系統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分析的,是一種人文的考慮角度。
所謂水利工程生態效應主要是指工程在建成之后的一種破壞和修復的綜合效果。其中破壞主要指的是那種能夠直接對水生態造成危害的工程效果,能夠使得水流發生紊亂,從而使得整個生態系統在生產力方面有了明顯的減少,從而造成環境方面的問題發生。當把水庫建成之后,河道下游的水量便會因此減少,從而就會使得濕地變少,氣候變得干燥,野生動物也會相對減少,周圍的環境和氣候也因此惡化。當修建好水閘之后,水就會由流動變為靜止,有越來越多的污水被排放,使得河道失去了原有的凈化能力,影響了水質。修復主要是指通過水利工程來使得當前的水流得到改善,河道的水質條件得以恢復,濕地、鳥類、動物等也逐漸變多。其中水質的恢復能夠使得原來消失的水生動物再次回來,河道內再次呈現了繁榮的景象,人們的居住環境也因此得到改善。
通過分析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我們可以對人類的居住環境、野生動物、自然規律,乃至是經濟的增長有一個很好的影響分析,可以有效評價水利工程的好壞,對于其保留與拆除的確定有一個很好的參考依據。在分析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時,我們需要按照這樣的步驟進行:分析邊界的確定、層次分析、指標篩選、調查相關生態環境、相關影響因子的識別、進行模型的構建,繼而來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
2.1 水利工程生態效應的正面效應 ①能夠對地區性的生態危機進行拯救。通過實施水利工程,可以降低相關調水地區的洪水災害。如通過進行南水北調工程,我國的南澇北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②環境、景觀等生態環境得到很好恢復和發展。通過采取相關的措施,如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我們能夠使得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發展。如黃河的小浪底工程為風沙的防護、空氣濕度的增加有著很好的作用。③能夠實現對水質的優化,減少了相關的污染。水體不論是通過長距離輸送,還是中、長、短期的儲蓄,都會使復氧過程充分,從而豐富了水體潛在的環境容量資源。污水或渾濁水通過水體的自凈作用,獲得合格用水。如李家峽、龍羊峽的修建使得黃河水的流過得到了有效凈化。
2.2 水利工程生態效應分析的負面效應 ①對生物的生活環境造成了破壞,從而影響了生態平衡。這樣在此生物鏈中的生物便遭到了滅頂之災。在三峽庫區中,猿猴因為三峽大壩的修建而無法繼續生存,從而開始流離失所,以前猿猴遍地的景象再也沒有了。②水利工程使得水文情勢發生較大變化。出庫洪峰的幾率比以前明顯偏大,時間變化也很快,下游的水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尤其是在枯水期的時候,這種調峰現象尤為明顯。③水利工程對水溫和水文的影響也很不好。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對當地的水文條件造成了很大的改變,地下的水溫和水質造成很大影響,對居民的生活、城市的擴展造成很大影響。在生態的基礎上,我們對水利工程對自然、生態、人類等的綜合影響進行分析,但是這樣的分析是將經濟、社會效益排除在外的。因此,從定性的角度來分析,負面效應是明顯偏大的。
3.1 以人和自然的共處為原則,凸顯和諧發展
當人類誕生以后,自然和人類之間就處在不斷發展當中。如果從宏觀的角度來分析,人的意志并不能對大自然的變化起到任何作用。如大自然中發生的沖淤、地殼發生變動等,這些都不是人類的意志能夠使然的。但是對于一些自然環境的微觀改變,人類還是可以的,如此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發展。水利工程也正是在一定條件下修堤、筑壩、開渠、建閘、安裝水力機械,改變水環境,以求得人類在防洪、灌溉、供水以及發電、通航各方面取得有利的生存發展條件。人類越發展,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強,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越大。所謂人與自然共同和諧地發展,應該是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干預,不會造成對生態不可逆轉的破壞。因此對于生態環境的問題,我們需要在進行水利發展的時候給予足夠的重視,應該更多的考慮自然和人之間的和諧共處,如此才能更好的處理好水利工程的去留,才能使得水利事業能夠獲得好的發展。
3.2 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對開發目標進行有效制定
在以前,水利資源的規劃是一種全部式的開發模式,根據流域來進行規劃。當前,耕地和移民的相關補償費用在不斷提升,同時加上耕地資源的保護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這些都使得在進行資源開發的時候要進行因地制宜,按照情況的不同來對目標進行有效制定。對于移民和淹沒耕地少、生態環境問題少的河流,可以100%地開發;對于移民和淹沒耕地多、生態環境問題大的河流,可以放棄部分河段的開發。如此,我們便可以學習發達國家的做法,對水資源進行70%~80%的開發。
3.3 通過調查分析來進行方案的修改
在對水環境進行改造的時候,相關的調查、分析和評價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才能進行方案的有效修改和制定。在此,負面影響指的是興修水利工程所帶來對生態環境不利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往往不容易為人們正確認識,或因出發點不同而認識有很多分歧。因此必須對水利工程的副作用有正確的評估和處理的對策。因此,相關調查資料的積累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這樣才能進行方案的有效處理。
在人類的發展中,水利工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生態系統環境。因此,對于水利工程,我們應該給與足夠的認識,不僅要了解其正面效應,同時負面效應也應該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對其進行科學分析,這樣我國的水利工程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才能為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后盾。
[1]魯春霞,劉銘,曹學章,唐笑飛.中國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與生態調度研究[J].資源科學,2011(08).
[2]姚維科,崔保山,劉杰,董世魁.大壩的生態效應:概念、研究熱點及展望[J].生態學雜志,2006(04).
[3]侯銳,陳靜.國內水利水電工程生態效應評價研究進展[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6(04).
[4]常本春,耿雷華,劉翠善,張鵬,徐澎波.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效應評價指標體系[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6(06).
[5]羅慶忠.水利工程的生態效應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