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ZHU Dong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環境與資源管理系,西安710010)
我們對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3所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培訓需求進行了調查,隨機發放調查問卷170份,收回163份,問卷有效率為98.8%。通過調查結果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1 大學生有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意識,但參加職業培訓渠道較少
由表1表明,參加就業前職業培訓的大學生只占了19.9%,但是在調查問卷中的反饋意見中發現,有相當大一部分同學給出的建議是“多提供培訓”,“培訓很重要”,“與公司直接相關的培訓”等。這說明大學生普遍有了進行就業前職業培訓的意識和需要,但是為什么參加培訓的比率仍然這么低呢?沒有足夠的參加培訓的渠道就是原因之一,大學生參加培訓沒有門路。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并不能在實踐中得到運用,不僅社會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在資源上也是一種浪費。

表1 是否參加過就業前職業技能培訓
1.2 大學生參加培訓比較盲目,沒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規劃性
根據表2發現,大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比較盲目,不能從自身專業和需求出發,選擇適合本身需要的職業技能培訓,而是盲目跟隨潮流,在參加過培訓的大學生中有36.6%的選擇參加了計算機類的培訓,一方面是社會上計算機類培訓較多,另一方面是參加計算機培訓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的傳統,但是時代在進步,企業對員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在社會上的計算機培訓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就業的要求。
1.3 畢業生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要求更加趨向于用人單位的需求

表2 參加過什么類型的職業技能培訓
由表3可知,相比較在校時盲目參加技能培訓,參加過招聘的畢業生們更加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也由此發現自身有何種能力缺陷,在哪些方面更加需要職業技能培訓。在調查中“專業知識與技能”,“社會實踐經驗”,“個人能力”等仍然是企業招聘要求和大學生欠缺能力的熱門。

表3 你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應聘者的哪些方面的因素
1.4 現在學校和社會上對大學生進行的職業技能培訓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大學生有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的意識和需求,但是所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其中有大學生盲目選擇培訓項目的原因,也有參加職業培訓渠道較少的原因,這就需要高校從學生教育入手,指導學生選擇與自身需要相吻合的培訓,提高培訓質量,避免資源浪費。
2.1 幫助大學生樹立職業意識,制定和落實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比如,一年級為認知期,這一時期要對職業進行初步了解,特別是自己未來希望從事的職業或與自己所學專業對口的職業;二年級為定向期,可以在課余時間參加與自己未來職業或本專業有關的社會實踐,以檢驗自己在校所學知識和技能,并根據本人的興趣與能力修訂和調整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三年級為完善期,在加強專業學習、尋找工作和準備考研的同時,把目標鎖定在與實現自己的目標有關的各種信息上;四年級為總結期,此時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前程都已經有明確的目標,可對大學前三年的準備做一個總結,檢驗已確立的職業目標是否明確,準備是否充分,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補充。
2.2 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思想和職業道德素質 研究者比奇調查發現:“在失業者或無法獲得晉升者中,87%的人并非因為缺乏職業技能或知識,而是因為不恰當的工作習慣和態度導致失業或無法晉升。學校要建立大學生職業心理培育體系,在全校范圍內開設職業心理課程,系統講授相關職業心理素質的基本知識,使在校大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從業人員職業心理特點要求和正確的行為規范。
2.3 培養大學生與人溝通及團隊合作能力 學校和社會有很大差距,大學生對社會的看法往往過于簡單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業對應屆高校畢業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歷與生活經驗,角色轉換慢,適應工作環境過程長。用人單位的人際關系較為復雜,需要處理好與同事、上下級之間的關系,需要企業員工具有較強的交流溝通意識,掌握交際溝通的原則。
2.4 加強與用人單位合作,提升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和開發,只有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要,才有可能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使大學生成功就業。長期的實踐可以使畢業生掌握就業能力中的一些關鍵技能,通過到用人單位見習和實習,大學生不僅得到了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和展現自己就業能力的機會,也更好地了解了用人單位的要求和需要,調動了就業能力培養的積極性。另外,用人單位通過大學生見習和實習,對大學生的能力和潛力也有了認識和了解,能夠更好地從中挑選自己所需要的人員,這樣就節約和減少了招聘成本。高校和用人單位的合作,不僅增加了大學生的工作經驗,也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實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
2.5 建立健全高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目前本科院校只有部分學校設置了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利用本校的師資和現有實驗室或廠房進行教學培訓,節省了資源,同時使學校和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進行校中辦校,高校需要整合學校教務、科研、就業、學生工作、學生社團等多部門的人才資源優勢,為畢業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生動的就業和創業職業技能培訓。同時需要有關部門的支持,學員職業資格證的考試監督主體的確認,證書獲取鑒定評價部門的確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審批等,需校方與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
2.6 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職業技能培訓 ①一部分本科生在本科學習階段發現自己并不太喜歡自己所學專業;②對某專業或技能特別感興趣;③為了就業希望多掌握一些知識或技能。遇到這幾種情況高校要幫助學生認真分析,把自身的愛好和當前企業對人才需求結合起來綜合考慮,選擇既適合自己又對就業有幫助的職業技能培訓,盡量少走彎路。但是,在進行職業技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理論知識的積累,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1]吳娜.健全和完善學生職業技能培訓的探討[J].肇慶學院學報,2008(4).
[2]王云艷,王東明,王粟.大學生職業技能培訓與就業關系的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8(9).
[3]李會新,董威,鄭偉,戴舒.當代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探討——七大技能打造職場競爭力[J].中國成人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