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軍ZHAI Jun;連哲莉LIAN Zhe-li
(①西安核設備有限公司,西安710021;②核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北京100000)
美國“挑戰者”航天飛機發生爆炸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航天飛機上一個“O”型圈的技術缺陷所致,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事故同樣存在核電廠選址及防浪墻高度不夠技術上的原因。縱觀我國一些重大惡性事故依然存在著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如西安“6、6”空難存在操作插孔布置不合理的技術缺陷,溫涌線高鐵追尾是由于信號方面的技術原因所致。核工業藍天七九四礦的事故是由于應急技術失誤造成死亡事故升級。
宏觀的講,任何一個國家、行業的發展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以上的事故都引起了世界的震驚,不同程度的對于所在的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毀滅性的打擊。而恰恰是以上的事故都可以通過技術上的完善得以避免。這充分說明了安全發展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進步。
經過近30年的安全實踐我認識到在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比較薄弱時,安全生產管理的制度約束,現場檢查對事故的下降有著比較明顯的效果,但當事故下降到一定的程度時,制度約束,現場檢查對事故的下降的效果就不明顯,事故往往呈一定的概率性。這是因為人們的意識已格式化,設備的運行已常態化,此時事故的發生以人們的思維出錯的概率與設備出錯的概率的交集呈概率性的發生,這就是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律性。破解這一概率的方法就是通過安全生產技術方面的突破與提高,推升企業的本質安全率。
如本公司某工段有沖壓設備無論如何加強操作規程的教育,每年都有操作人員手指被沖壓的事故發生,事故的發生呈規律性。后來我們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改造,采取電磁原理使操作人員的手指不進入沖壓設備的范圍內,從此類似的事故再也沒有發生。
再如我們作業現場有大量的焊接設備。焊接煙氣中含有乙醛、松香酸、異氰酸鹽、氮氧化物、硫化物、錳及其化合物等有害、有毒物質。并可在空氣中飛揚,通過呼吸道可侵入人體內臟,危害人體健康。可導致多種疾病和職業病的出現。如:皮膚過敏、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癌、錳及其化合物中毒、電焊工塵肺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焊接煙氣的凈化一直是職業衛生管理方面的老大難問題,我們先后購置了大量的焊接煙氣凈化設備但效果不明顯,其原因本單位焊接作業的特點工件大,煙氣產生后在罐體內已大量的散發,凈化設備在罐體口進行撲捉后在凈化時,已有大量的煙氣散發在作業空間。
后來技術人員與廠家技術人員深入進行現場根據單位的作業特點進行專項研究,新產品的工作原理是點對點將吸塵口對著焊接點,焊接煙塵產生后立即被負壓吸捕,通過濾筒將焊接煙塵中的有害、有毒物質過濾掉,過濾后的潔凈氣體重新回到空氣中。有害、有毒物質沉積到收集盒中集中處理。其主過濾層對焊接煙塵中直徑為0.3~100μm以上顆粒的處理效率達99.99%以上。有效控制了有害、有毒顆粒在作業場所的擴散,避免了有害、有毒因素與作業人員的接觸。對于罐體較深的作業點采取柔臂伸縮性的在罐體內進行焊接煙氣撲捉,使凈化率得到了提高。這充分說明了科學技術在安全生產管理中的作用,安全生產必須以科學技術為支撐。既然我們已認識到了科學技術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那么如何認識我國目前安全科學技術水平,如何以先進的安全科學技術保障企業安全發展是本文所要闡明的主要內容。
目前社會上重大惡性事故時有發生,安全科學技術的的發展與社會整體水平的提高不相適應,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究其原因,同我國安全科學技術水平不高直接相關,因此,要從根本上認識到扭轉安全生產形勢好轉的關鍵是要充分認識到目前我國安全科學技術的水平,提高和推動安全科學技術的進步。制約我國安全生產領域的安全科學技術發展的因素主要是如下幾個方面:
1.1 生產工藝的科技含量不高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工礦企業的發展速度不斷的得到提高,但與先進的國家的工藝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雖然他們為社會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地作用,但也要清醒的看到,他們是事故發生的主要載體。
通過對事故發生原因的線性統計,由于生產工藝科技含量不高的事故占到80%以上。一些老企業由于市場的原因,在擴大再生產方面資金投入不足,落后的手工藝、體力勞動與半機械化、機械化同時并存,原始的生產工藝與現代的生產工藝并存。
1.2 技術裝備落后 出工藝因素外,技術裝備是安全生產的重要保障。從某種意義上將,有什么樣的裝備水平,就有什么樣的安全狀況。先進的技術裝備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而且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
但是,由于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我國在安全生產領域的技術裝備水平與科技發達的國家相比差距較大。特別是一些老企業受到資金的困惑。技術裝別水平普遍較低,設備老化或帶病運行,安全隱患嚴重。如一有著40多年發展歷史的軍工企業依然在使用著六、七十年代生產的設備。安全管理的實踐表明越是老的設備事故發生的概率越高。一方面是我國整體的安全技術裝備水平與國際發達國家的水平差距較大,另一個方面由于整體經濟水平較差,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裝備更新跟不上。是目前我國安全生產領域事故不能根本好裝的原因所在。
1.3 事故預防與事故應急缺乏科學技術手段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管理”的安全生產方針強調的是安全管理要在預防方面下狠功夫,只有預防到位安全才能得到保障。但實際上我國在事故預防方面缺乏科學的技術手段,如重大危險源的監控,事故報警與事故控制的聯動裝置的科技含量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比較突出的如危險品生產與運輸和儲存中的火災和爆炸事故以及靜電引起的各種爆炸事故的預防、鍋爐等壓力容器失效爆炸的預測與消除的聯動裝置等。如動車的信號失控后如何有兩車在發生追尾的有效距離之間進行互動鎖住,以避免兩車追尾導致事故的發生。
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應急是安全管理的三大內容。近幾年的事故教訓提醒著我們,事故應急的作用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由于事故應急不理導致事故擴大的事列時有發生。比較典型的是核工業七九四礦的事故。由于應急不理造成死亡人數上升,導致事故升級。造成了巨大的事故影響。
事故的發生是由于各種客觀因素引起的,其之重要的特征是不可預見性,但無論是發生與控制都有一定的客觀規律。因此,有效地將事故發生的后果控制在最小的程度的關鍵是依靠科學技術與先進的應急技術裝備。以核工業七九四礦的事故為例:如果能夠針對礦業生產的特點科學的制定事故應急預案,配備科學的應急器材,事故后果完全可以得到控制的。十幾條員工的生命是完全可以得到挽救的。由此可見科學技術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 建立合理的安全科技體系 為了使我國的安全科學技術與安全生產的需要相適應,應進一步的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的安全生產安全科技體系,逐步形成研究、應用、推廣緊密結合的安全科技體系,應逐步的使科研機構企業化。建立責權明確的組織制度,逐步形成包括獨立科研機構、重點高等院校、技術開發機構與技術服務機構、企業技術開發機構、民營科技企業組成的安全科學技術結構體系。
2.2 加大安全科技的投入 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表明,經濟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安全科技要進步,必須有必要的資金支持。安全投入是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企業要提高本質安全率,必須要在安全投入方面下工夫。事實證明安全科技的投入是搞好企業安全生產的有效手段。本公司的輻射安全是安全管理的重點工作,為了使輻射安全萬無一失,我們投資300萬元進行了防護改造,以較大的投資夯實了輻射防護的基礎。實踐證明高投入是夯實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如為了解決作業現場的焊接延期對員工的危害投入近800萬元購置進口的焊接煙氣進化設備,此項投資對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方面的奠定了基礎。以上的事例充分的說明安全投入在事故預防方面的作用。安全投入是提高科技水平、提高企業本質安全率的保障。
2.3 提高員工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質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大工業化的推進,機械化、自動化、遙控操作技術的大量應用,在現代高速、高能量的的系統運行中,一方面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我們減少事故傷亡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先進的科學技術越是要求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一旦有操作失誤事故的后果將更加嚴重。因此,對于操作者的技術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從安全意識、文化意識、技術水平、及心理等方面全面的提高員工的安全科技素質。
2.4 大力開展安全標準化工作 安全管理的實踐表明安全標準化是搞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提高企業本質安全率的根本手段,也是當前國家要求的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安全標準化是對不同的行業的安全管理方面全面技術要求,是在對于安全生產領域的安全法規技術標準綜合匯總的基礎上,通過相關專家對企業安全管理的綜合的技術梳理。企業應當將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作為當前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安全生產標準不達標,一切都是空談。
2.5 加強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我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中明確了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安全管理技術服務機構是為了安全生產管理需而的應運而生,它為政府的安全管理的行政許可提供技術支撐。企業在安全管理中也要依靠安全技術服務機構的技術支撐,因為安全技術服務機構必定是由相關安全技術方面的人員組成,同時他們提供的安全技術上面的法律文書具有法律效率,是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佐證。充分認識到并利用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在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的作用是企業做好安全生產技術工作的重要手段。
縱觀一些大的惡性事故的發生都是由于安全技術上面的缺陷所致。為了有效地控制事故傷亡,必須提高企業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必須以科學技術作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支撐。實踐表明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技術水平的有效的手段為,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加強企業的安全技術投入、全面的開展安全生產技術達標活動,依靠科技進步提高企業本質安全率。
[1]本刊編輯部.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J].勞動保護,2012(2).
[2]本刊評論員.安全,科學發展的前提和基礎[J].中國煤炭工業,2012(02).
[3]王顯政.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安全生產監管工作[J].煤炭企業管理,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