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顥
摘 要:高校的學風是高校的靈魂,也是高校的生命線。因此,加強高校學風建設工作對于高校具有特殊的意義,本文通過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闡述了高校學風建設工作的途徑。
關鍵詞:高校;學風建設;途徑
在高等教育中,學風既包含教師在教學與教書育人等方面的治學作風、治學精神,也包含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精神風貌。因此,學風建設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教學工作,二是學生工作。它體現了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也體現了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因此,在高校的學風建設工作中,應圍繞“以教學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成才為主線”的工作理念,以“立足于學生,見效于學生”為出發點,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開展工作。
1 以“學生為主體”,以“志學、致學、治學”為目標,創建優良學風
(1)注重思想教育,弘揚“志學”精神。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高校應結合大學生思想實際,通過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深化主題教育活動等途徑,要求學生們端正學習目的,立志于學,養成學問,長成才干。1)開展新生入學教育。高校可以將每年9月定為新生入學教育月,開展入黨啟蒙教育、學籍管理教育、安全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專題講座和座談等系列活動,幫助新生盡快熟悉周圍環境,適應大學生活。2)深化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活動是學風工作的重要載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針對性。高校應依據各專業學生特點和成長成才的要求,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例如,誠信教育主題活動,文明行為養成等主題活動。這些主題教育活動力爭做到三個觸及:觸及靈魂、觸及自身、觸及實際,使廣大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為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奠定良好基礎。
(2)貫徹分層指導,實現“致學”目標。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高校應根據學生工作的需要,通過總結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的規律,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實施 “分層指導”,要求學生們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專心求學。1)針對一年級學生,工作的落腳點在于:了解專業特點、摸清學習規律。為在新生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們盡快了解專業特點、可以開展了一系列的學風建設活動如:學習經驗交流會,專業思想教育座談會、主干課程的知識競賽等。2)針對二年級學生,工作的落腳點在于:夯實專業基礎,攻克外語難關。這個階段學生在學習技巧和方法上日趨成熟,應主要依靠日常管理和階段性考試等形式來督促他們的學習。同時將要引導學生攻克外語過級關,堅持“早著手、早準備、早練習、早通過”的四早原則,讓學生明確“四級只是臺階、六級不是終點”的目標。3)針對高年級學生,工作落腳點在于:準確定位社會角色、提前規劃職業生涯。學生在升入三、四年級之后,所學的課程都與本專業密切相關,所參加的生產實習是他們將來謀生的手段,學習的刻苦與認真程度已經不是我們擔心的了,但是他們對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就業等更為擔憂和關注。為此,應在大三、大四的學生中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系列活動,如:創業企劃講座、考研經驗交流會、優秀學生事跡報告會等,幫助學生盡早樹立職業意識。
(3)開展實踐活動,展現 “治學”之途。學以致用方為治學之途。高校應積極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學校的黨團組織可以帶領廣大團員青年走出校門,走進社會,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在田間為農民義診,到廠礦為工人送藥,在小學開展“大手拉小手”等活動。在開展實踐服務時要力爭做到兩個結合:即思想道德教育與專業知識學習相結合,專業實踐調研與就業活動相結合。
2 “以教師為主導”,以“重教、嚴教”為根本,樹立嚴謹教風
(1)師德為范,注重言傳身教。1)高校可以積極推進班導師和兼職班主任工作,為每班分配班導師、班主任各一名。通過這些專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和精神面貌,為學生提供專業學習指導的同時,為他們解決思想和生活上的困難,促進教學相長。2)高校可以通過邀請“大家”開展“名師導航”“博士論壇”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學術氛圍與其說是“抓”出來的不如說是熏出來的,利用這種“熏陶”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2)教學相長,注重從嚴治教。高校應加強對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的思想的培養,嚴抓教學環節和教學風氣,可以采取如“教學研討”“教學觀摩”“教學督導”“集體備課”等多種形式,鼓勵教師積極探索教學的新形式、新方法,保證了教學第一環節的質量,確保學生能夠學有所得。
總之,學風建設是長期艱巨而復雜的工程。優良學風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認真研究和探索教與學的新規律,需要學校的總體規劃,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師生的共同協作。
參考文獻:
[1] 孫傳剛.關于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思考[J].勝利油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
[2] 孫松發.論高校教師在學風建設中的主導作用[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