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多數的學校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都是采用普通的課堂上課的模式,以理論教學為主,這就導致學生對于課程專業技能的實際操作能力與理論能力相脫節,本文就這一情況采取工作室模式對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裝飾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
0 前言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本質上是一種藝術,將藝術與裝飾相結合的一門學科。而藝術設計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都十分強的學科,為此在對于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培養其專業性和動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方向。因此工作室這樣一種直接與社會對接的教育方式就被提了出來。
1 工作室模式的建設與應用
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是由德國包豪斯學院最早發明出來的。他們認為藝術是教不會的,但是藝術的表現手法是可以學會的。所以產生了工作室的教育模式,我們可以借鑒德國包豪斯的做法,建設有自己特色的工作室教學。
按照裝飾藝術設計的不同課程階段,導入到若干個工作室進行實踐教學,以市場個案為特征進行教學,讓學生盡快地融入課程的教育中來,是學生盡快地擁有裝飾藝術設計所需要的思維方式和工作能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傳授的關系,老師將課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至于結果如何看學生自己的理解和努力,在工作室模式中,老師是指導員,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工作,是解決學生發現的問題或者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將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
裝飾藝術設計的課程一般都包含:計算機繪圖,手繪效果圖,裝飾物建設等一些課程,在教學中可以在教育了一些基本的操作后,利用工作室的平臺,將學生依照實際的需要情況進行繪制,讓學生在學校中就能夠接觸到不同需求的裝飾藝術設計,從而發現自己技能和知識中的不足,并加以彌補。
工作室的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生人員集中的特點,進行集體創作,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能力,從而打破傳統教育中學生都是單方面的接受老師的教育,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理解能力,每個人對藝術的看法都有差別,這樣就導致老師一個人輸出,學生得到的結果卻不相同,這都是個人的成果,對于自己的優缺點卻很難把握,利用工作室平臺,學生之間為了一個目標相互借鑒,相互學習,不僅僅培養了團結協作的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對他們合作努力的結晶的責任感,同時也更接近企業工作的實際情況。
利用工作室的教育平臺可以將傳統的外形設計教育轉向如何解決問題的設計上去,因此從根本上改變裝飾藝術設計只注重外形而不注重實際應用的弊端,從而為更多的客戶提供方便、實用、經濟、美觀的裝飾物品。在實際的應用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一些其他的知識,如測量方面的知識,工程方面的知識,熱學基礎等一些理工科的知識,從而設計出滿足客戶使用,同時又不減少其功能的裝飾,甚至能生產出一些帶有功能性物品的裝飾,這就有點類似于工業設計的范圍。
利用工作室的平臺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材質,在課堂教育中老師都是帶到課堂上給學生進行一些教育,講一些材料的特性等等,然后再進行實踐的時候已經是許久之后的事情了,利用工作室平臺可以現場講解每個材料的不同特性,同時可以通過現場的實踐讓學生親自利用材料進行制作,讓學生自己發現和利用材料的特性,從而讓學生的藝術特性在其中發散出來。還可以利用工作室的機會對一些設計大家的作品進行剖析,從而提高學生對于裝飾藝術的欣賞水準。
通過工作室平臺可以讓學生更快的了解現代化的裝飾藝術設計的方式,從使得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就能夠進入企業工作,因為經過了幾年的工作室的學習讓學生比其他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更加的適應企業的環境和工作方式,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工作室模式,表示學生就已經在職業崗位上進行工作了,當學生進入企業之后,可以了解自己如何開展工作,使得裝飾藝術設計人員能夠與各個階段的人員進行緊密的合作,從而創作出優美的裝飾。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在求學期間的學習興趣與創業意識。
工作室模式的教育同時也是市場變化產生的一種結果,在市場經濟時代,市場這個摸不著的“手”,不斷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隨著藝術類高校的擴招,藝術類學生在市場上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裝飾藝術設計類的學生也不得不面對其他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競爭,而裝飾藝術設計不同于其他一般藝術設計的地方就是裝飾藝術設計的使用功能特別重要,超過了一般藝術重視的欣賞功能,所以對于裝飾藝術設計專門的從業人員來說,其能否靠自己的實踐能力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工作室模式的教育正式解決學生實踐能力不足這種情況的最好的方式,所以雖然工作室模式在國外已經有很長時間,但一直沒有被國人重視,直到最近幾年隨著競爭壓力的增大,這種優秀的教育模式才被引入中國。
工作室教育不僅僅對學生是一個提高,同樣也促進老師的提高,因為是工作室類型的教育,工作室在貼近市場一點運作就可以成為一家公司。需要老師有著一定的管理才能,才能管理好整個工作室。老師同時還需要貼近市場環境,了解市場動態,知道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需要教師有著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市場把握能力。因此,可以講工作室分為兩部分教師團隊,一部分為專業老師,一部分為企業一線的專家,兩者相互配合,從而提升整體的教學能力,培養出優秀的設計師。工作室教育最大的特點是聯系實際,將學校與企業相結合,可以依托項目案例,改變課堂教育中的空洞、枯燥、單一的現象,所以對于從事專業課程的老師來說,也必須有著相當的實際工程經歷,就是通常說的“知識就是經驗的積累”只有積累了足夠的實踐知識才能夠將專業知識講通透,講明白。通過設計團隊,教學團隊的融合,類型多樣、種類多樣、層次多樣的項目案例被用于日常的教學中,極大的充實和豐富了教師的教學經驗,有效地激發了學習的學習興趣,所以工作室模式的教學對學生對老師都是一個提高自身的舞臺。工作室教育模式,雖然在國外發展時間很早,但是在國內發展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同樣裝飾藝術設計在中國是一門古老的手藝,但是作為一門學科這面學科依然是一個年輕的學科。兩種的相互結合必然會迸發出不一樣的火花。
2 結束語
工作室模式的教育是引入的一種國外優秀的教育模式的經驗,以崗位職責為主線,以設計為核心內容,通過工作室這個平臺將他們串聯在一起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就能夠進入企業工作,同時也促進了老師的實際工程能力和經驗的發展。通過實行工作室模式的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發展,更加深入的了解裝飾藝術設計這面課程的精髓,更具有創新精神和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實行工作室模式的教育可以讓學生更貼近企業的需求,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實踐經驗,讓學生更好地面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焦曉嵐.高職高專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目標與教學改革[J].價值工程,2011(02).
[2] 藍華坤.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裝飾(理論),2013(02).
[3] 張鵬.關于高校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思考[J].大舞臺,2013(05).
作者簡介:李婧(1982—),女,山東泗水人,碩士,武漢交通職業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裝飾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