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中進行藝術教育,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感,提升學生的探索與創新能力,有利于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如何才能把鋼琴藝術欣賞課上好,讓學生從中學到東西,還有待高校教師的進一步研究。本文將從鋼琴音樂欣賞的特點出發,在課程結構、教材配置、教學方法、授課方式以及考試辦法、教學實習等環節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以期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也供廣大的師生交流、借鑒。
關鍵詞:高校;鋼琴欣賞;改革
音樂欣賞這門課長久以來在人們心中,一直被認為是聽音樂、放松、娛樂、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課程。大家一般簡單地把它認定為是一個感性認識的過程。如今,鋼琴欣賞課作為一門普通高校的選修課,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因為鋼琴藝術本身就是一項高雅的藝術,進行鋼琴欣賞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自己的審美標準,同時還能提升學生音樂素養,激發求知欲望,鍛煉思維能力。鋼琴藝術欣賞課在高校作為一項選修課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什么是欣賞、如何欣賞也是我們一直所探究的。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對音樂欣賞的解釋是這樣的,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如閱讀分析樂譜和介紹有關背景材料等來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一個人從出生起就在進行這種活動,到了大學階段,審美活動僅有感性認識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作為音樂專業的學生),因此教師在課程的設置、教學目的和要求上應該有更高的要求。目前,鋼琴音樂欣賞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有局限。第二,學生在傳統的欣賞課中所獲得的信息量有限。第三,大多數只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沒有達到作為審美活動的目的。比如有的學生鋼琴彈奏的技法很純熟,但是他的心理認知能力較差,缺乏較強的音樂審美能力,那么教師就要著重進行音樂賞析的訓練,培養他們的音樂欣賞素養。因此,首先我們要對欣賞課有全面的認識。
1 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審美培養
鋼琴教學是一門集藝術性、知識性、技術性和實踐性于一體的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漸普及,鋼琴教學從偏重于知識性和技術性,過渡到重點提高學生的藝術性和實踐性。“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意識,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著名鋼琴家巴拉基列夫也認為,優秀的音樂教學必須讓學生學會欣賞。學會欣賞是審美的第一步,也是真正認知音樂作品的重要部分。教師需要在音樂教學中轉變觀念,在教學中應通過典型的鋼琴作品,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開發音樂感知力,體驗音樂美感,培養他們感受與評價鑒賞音樂的能力。
2 準確了解欣賞課程的獨特之處
首先,欣賞是一門涉及多重學科的課程。包含音樂美學、音樂技術理論、音樂史、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民族音樂等。他已有望成為一門專門學科的趨勢。他的多重性、交叉性、決定了他是一門涉及面很廣泛的課程。要求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其次,就欣賞過程而言,實際上是審美認知、審美創造、審美判斷、審美享受四種因素相互影響、彼此制約的認識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從尊重欣賞課程的發展規律出發,帶領學生對音樂本身作更深入的研究。在提倡廣泛、深入的欣賞鋼琴作品的基礎上,講究與時俱進。藝術更新是相當快的一個過程。無論是從創作技法到演奏方法,甚至是聽眾的反應,都是不斷在更新的。因此,欣賞課的改革勢在必行。
3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鋼琴作品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文化背景,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對基本的技能與結構分析加以強調外,還應注重、引導與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層面、不同版本的鋼琴音樂作品,以此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與音樂修養。鋼琴教師除了對音階、調式、主題、旋律、節奏、節拍、音高、音強、色彩、和聲等的練習外,還要從音樂背景和知識入手,使學生面對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欣賞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同時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揚,不能一味地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他們的內心所想,做到多發現、多鼓勵。對鋼琴音樂欣賞有充分地認識后,我們對課程結構、教材配置、教學方法、授課方式以及考試辦法、教學實習等環節作以下的配套綜合改革。
(1)課程結構。首先,應明確教學的目的性。除讓學生掌握鋼琴彈奏的基本技能外,更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啟發、訓練學生理解、感知名家名作的內涵與外在表現,引導他們挖掘音符組合所表達出情感個性,從而達到與鋼琴作品內在情感上的共鳴。學生必須先掌握一定的鋼琴彈奏技術與和聲樂基礎理論知識,才能理解,感受音樂作品。
(2)教材選擇。1)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選擇適當的鋼琴音樂作品。2)教學要選擇經典的有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3)在教材選擇上要遵循通俗曲目和經典名曲相搭配的原則。4)不再局限與純鋼琴音樂作品,加入優秀的聲樂伴奏作品。5)現代鋼琴音樂與流行鋼琴音樂的選用。此外,教師在進行欣賞教學時,要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欣賞的指導,把自己在欣賞過程中的體驗和同學們進行溝通交流,以便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3)教學方法。鋼琴作品的欣賞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進行才藝展示,也可以撰寫對某一鋼琴音樂作品的欣賞體會、心得等,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所學專業對鋼琴音樂作品的欣賞作二次創作。比如通過自己對某一鋼琴音樂作品的欣賞與理解,進行繪畫、攝影、雕塑等創作,這些都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因人而異。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去,激發學生對鋼琴音樂藝術的欣賞興趣。
鋼琴藝術欣賞課的開展是件不容易的事。要立足實際,明確鋼琴藝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深入了解教學對象,選擇合適的教材和教學內容,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標準,使學生的藝術素養得到極大的提高,增強他們的鋼琴作品欣賞能力,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建立健全的人格。進行課改后,這門課程將立足于音樂系,面向全校,讓更多的學生受益,讓鋼琴欣賞成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 約瑟夫·馬克利斯.西方音樂欣賞[M].劉可希,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 吳曉娜,王健.鋼琴音樂文化(第三版)[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4] 張式谷,潘一飛.西方鋼琴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5] 卞萌.中國鋼琴文化之形成與發展[M].北京:華樂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鄧琤(1977—),女,武漢人,碩士,江漢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