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志毅
摘 要:在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發展全新的經濟模式給企業更好應對、解決問題帶來了新的機遇。簡要分析企業交易會計與碳排放的相關問題,為中國企業建立碳會計體系給予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企業;碳會計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3-0171-02
伴隨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趨惡化,新興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目前,低碳經濟能夠有效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也日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走向。中國在新興工業化道路上不斷探索,并致力于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推廣到各個層面。對此,有必要探討、分析交易會計與企業碳排放相關問題。本文對企業碳會計的碳管理、信息披露、會計處理、計量等進行簡要分析。
一、碳會計與排污權交易
在一定范圍內,排放的污染物總量小于允許排放量時,為達到環境保護、控制排污量的目的,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內部各污染源之間相互調劑排污量,這就是排污權交易。是目前環境保護領域的創新制度經濟學的手段。但是,由于受到核算、交易權價格波動、政策培育、制度、法律基礎、市場環境成熟度等方面的制約,雖然在自由市場中該交易商品能夠買賣和交易,但仍然會受到限制。排污權發展成為商品、并能夠買賣之后,給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及氣候變化問題的處理帶來新機遇,與此同時,也給會計系統如何對排污權商品開展計量及審計提出新的要求。作為排污權交易的一部分,要處理二氧化碳排放配額須通過排污權排放交易機制得以落實,因此,依照排污權屬性的不同,對溫室氣體排放的會計處理也分別進行負債或資產確認并入賬。在經濟發展的推進下,碳會計逐步規范化。以溫室氣體排放為基礎的碳會計項目不應受到排污權框架的制約,而應設置一個碳賬戶來確認和計量風險。企業在全球溫暖化的趨勢下,該如何對碳排放交易進行確定,同時開展風險回避和城管管理呢?
二、建立碳財務會計體系
復雜和特殊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的特性,相關交易的戰略發展及成本管理、與交易相關不確定性報告、碳排放配額財務會計處理等幾部分構成了碳會計體系。
(一)計量碳會計
確認與計量碳排放權是碳會計的核心,與這種特殊的經濟資源相關的經濟利益的價值或成本能夠流入企業、并獲得可靠計量。有價證券、無形資產、存貨是目前的三種觀點。第一是有價證券,做市商參與排污權交易的目的除了參與排污權交易的排污企業之外,還有一點就是投資增值。伴隨出現的排污權衍生金融產品,增加了排污權交易投機性。第二,無形資產,排污權有無形資產的特征,因其不存在實物形態。中國排污權交易市場流通程度低,從二級市場購買排污權具有很大不確定因素,為了避免超額排放,參與排污權交易機制下,以購買的排污權配額數量為基準,降低實際排污量,企業生產排污過程中必須由資產排污權構成,與無形資產相關規定相符,與許可權、經營許可證等無形資產相類似。第三,存貨,排污權在生產過程中不是必須的,排污權是履行相應排污量產生的唯一支付手段。排污權資產形態是無形的,而存貨為有形資產。
(二)披露碳會計信息
不確定性和風險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特征,所以,碳會計體系應針對不確定性和風險所帶來的風險或收益作出反應。碳信息披露項目在框架性文件中包括的基本框架有:一是溫室氣體減排管理,具體包括減排規劃、能源成本、排放強度、排污權交易等。二是溫室氣體減排核算,包括溫室氣體間接減排和直接減排的噸數、年度間碳排放差異對比、編制碳減排會計報告、選擇碳核算方法。三是包括單獨貢獻和減排責任的氣候變化治理。四是氣候變化所致的減排目標、戰略、機遇、風險等,例如氣候變化風險有聲譽風險、競爭風險、法規風險、自然風險等等。審計、管理和核算三部分構成了企業碳信息披露框架,其中,審計包括了減排報告的減排數量和審計的簽證;管理包括減排目標的制定、減排計劃的實施以及減排報告的編制;核算包括減排報告的編制、減排數據的記錄以及收集等。三個部分是相輔相成、互相聯系的。碳減排管理基礎就是核算碳排放數據。對于碳減排管理而言,審計和鑒證給碳減排數據,給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撐。提升碳管理水平的同時還控制、降低了鑒證、審計的風險。碳信息披露框架更加重視公司具體碳減排行為,從而具體化披露內容,實現了向相關利益者提供碳交易信息。
三、建立碳管理會計體系
第一,碳會計體系結構下,交易與碳排放的管理與核算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股東價值與經營、企業財務業績等會受到直接影響。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風險,企業對低碳新技術和碳減排給予關注體現在采購原材料、生產制造、運輸商品、消費回收等方面。碳管理會關系到貿易關系、企業與交易對象、生產運作、內部成本管理等。所以,碳管理會計體系能夠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中長期收益能力,還提升企業競爭力,是企業經營、管理中新的價值標準與管理標桿。在傳統財務管理中,因無需對企業環境影響因素進行考慮,所以從社會視角來看財務優化決策并非最佳方案。總結可進行碳成本核算的工具,包括以生命周期碳成本核算方法為基礎,對其進行準確計量。第二,提供合理核算框架,從環境成本會計視角,也就是從循環利用成本、廢棄物成本、管理費用、人工、原材料中,分離相關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成本,歸類后再進行累計。成本核算方法不同,對企業財務帶來的影響也就不同。企業環境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結合了戰略管理會計、企業戰略成本管理、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與交易,這樣更具有效果的交易綜合管理與二氧化碳排放框架就形成了。在構建碳管理會計體系過程中,管理會計人員的加入尤為關鍵。管理會計人員作為專業人員可對核算企業碳排放量的方法進行設計,根據貨幣化方法或相關排放價格指數對成本進行全面的分析。管理會計人員還能夠進一步設計以交易和碳排放為基礎的編制報表程序、碳計算與核實等,協助管理者正確評估各項措施效果,以便對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降低進行修改及調整。在一定時期內,如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減排,但已無減排配額時,就贏對兩者之間的得失與平衡進行考慮,要將室溫氣體的排放量繼續降低,則必須降低顧客滿意程度或提升經營成本。
四、結語
低碳經濟能夠有效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也日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走向。中國在新興工業化道路上不斷探索,并致力于將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推如各個層面。對此,有必要探討、分析交易會計與企業碳排放相關問題。文章簡要討論了低碳經濟形勢下建立碳會計體系,在對中國碳排放與交易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對與國情碳會計體系框架相符的問題進行探討。在對相關規范進行制定時,應一致新會計、稅法準則、碳會計體系,尤其應注意碳交易中與所得稅費用相關的會計處理,確認、計量損失及利益。盡可能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體系的一致化,完善碳會計準則體系、強化相關配套準則、培育公允價值規范及市場環境。建立企業外部碳價值鏈和內部碳管理,在企業外部戰略決策及內部成本管理中納入外部碳因子。在構建碳管理會計體系過程中,管理會計人員的加入尤為關鍵。管理會計人員作為專業人員可對核算企業碳排放量的方法進行設計,碳管理會計體系能夠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中長期收益能力,還提升企業競爭力,是企業經營、管理中新的價值標準與管理標桿。
參考文獻:
[1] 孫春升.煤炭企業集團會計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進[J].會計之友,2012,(1).
[2] 曾俊強.芻議中國事業單位會計體系的改革——基于公共受托責任視角[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1).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