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崗崗
摘 要:運用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選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利用Excel軟件得出安徽省居民消費與收入的函數關系。經過計算可知,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增加0.69元,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增加0.78元。最后,對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與收入的關系做了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安徽;消費函數;消費;收入;Excel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067-03
引言
眾所周知,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消費也會相應增加。由于目前我國各省市發展水平不均勻,導致我國各地區居民消費隨收入增加而增長的幅度也會有所差異。筆者運用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利用Excel軟件得出了安徽省居民消費與收入的函數關系。根據計算出的函數關系,以安徽省為例,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增加0.69元,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增加0.78元。經計算得出的2003—2012年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與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數據的平均誤差為0.05%,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與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數據的平均誤差為0.36%。
一、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概述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J M 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消費函數的概念,認為消費函數是指反映消費支出與影響消費支出的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凱恩斯理論假定,在影響消費的各種因素中,收入是消費的唯一的決定因素,收入的變化決定消費的變化,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消費函數可以表示為:
c(t)=a+b×I(t)
函數式中c(t)表示消費,I(t)表示收入,參數a稱為自發消費,即收入為零時舉債或動用過去的儲蓄也必須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費,參數b稱為邊際消費傾向。由于凱恩斯提出的消費函數僅僅以收入來解釋消費,因此又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
二、安徽省的消費函數
筆者選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性支出(表1),將以上兩組數據導入Excel,可以得出以下散點圖(圖1)。圖1中,X軸表示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軸表示人均消費性支出。從圖1中明顯可以看出二者具有很好的線性相關關系。可以畫出一條直線,使這些點均勻的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利用最小二乘法結合所給數據可以得出這條直線方程為
c(t)=515.00+0.69×I(t)
這就是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函數,其中C表示城鎮居民總消費,y表示城鎮居民總收入,邊際消費傾向為0.69。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函數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費增加0.69元。自發消費為515元,大于零;邊際消費傾向為0.69,介于0到1之間,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
如表2、圖2所示,與計算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的方法相同,可以得出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
c(t)=13.00+0.78×I(t)
這就是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其中C表示農村居民總消費,I表示農村居民總收入,邊際消費傾向為0.78。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費增加0.78元。自發消費為13元,大于零;邊際消費傾向為0.78,介于0到1之間,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
三、安徽省消費函數評價
從表1可以看出,由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計算出的消費支出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相比較,平均誤差僅為0.05%,絕對值的平均誤差也只有0.73%,擬合程度非常高,效果令人滿意。從表2也可以看出,由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函數計算出的消費支出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相比較,平均誤差為0.36%,絕對值的平均誤差為3.30%。這個結果雖然比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得出的結果稍差,但也還是可以接受的。按照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隨著收入增加,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安徽省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為0.69,小于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0.78。因此,綜合來看,筆者計算得出的安徽省居民消費函數是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的。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村居民2012年的消費(7 161元)還沒有安徽省城鎮居民2004年的消費(7 511元)高。2012年安徽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94: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存在著城鄉收入不平等狀況。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對于加快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推動安徽省和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endprint
摘 要:運用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選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利用Excel軟件得出安徽省居民消費與收入的函數關系。經過計算可知,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增加0.69元,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增加0.78元。最后,對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與收入的關系做了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安徽;消費函數;消費;收入;Excel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067-03
引言
眾所周知,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消費也會相應增加。由于目前我國各省市發展水平不均勻,導致我國各地區居民消費隨收入增加而增長的幅度也會有所差異。筆者運用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利用Excel軟件得出了安徽省居民消費與收入的函數關系。根據計算出的函數關系,以安徽省為例,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增加0.69元,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增加0.78元。經計算得出的2003—2012年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與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數據的平均誤差為0.05%,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與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數據的平均誤差為0.36%。
一、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概述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J M 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消費函數的概念,認為消費函數是指反映消費支出與影響消費支出的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凱恩斯理論假定,在影響消費的各種因素中,收入是消費的唯一的決定因素,收入的變化決定消費的變化,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消費函數可以表示為:
c(t)=a+b×I(t)
函數式中c(t)表示消費,I(t)表示收入,參數a稱為自發消費,即收入為零時舉債或動用過去的儲蓄也必須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費,參數b稱為邊際消費傾向。由于凱恩斯提出的消費函數僅僅以收入來解釋消費,因此又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
二、安徽省的消費函數
筆者選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性支出(表1),將以上兩組數據導入Excel,可以得出以下散點圖(圖1)。圖1中,X軸表示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軸表示人均消費性支出。從圖1中明顯可以看出二者具有很好的線性相關關系。可以畫出一條直線,使這些點均勻的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利用最小二乘法結合所給數據可以得出這條直線方程為
c(t)=515.00+0.69×I(t)
這就是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函數,其中C表示城鎮居民總消費,y表示城鎮居民總收入,邊際消費傾向為0.69。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函數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費增加0.69元。自發消費為515元,大于零;邊際消費傾向為0.69,介于0到1之間,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
如表2、圖2所示,與計算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的方法相同,可以得出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
c(t)=13.00+0.78×I(t)
這就是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其中C表示農村居民總消費,I表示農村居民總收入,邊際消費傾向為0.78。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費增加0.78元。自發消費為13元,大于零;邊際消費傾向為0.78,介于0到1之間,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
三、安徽省消費函數評價
從表1可以看出,由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計算出的消費支出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相比較,平均誤差僅為0.05%,絕對值的平均誤差也只有0.73%,擬合程度非常高,效果令人滿意。從表2也可以看出,由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函數計算出的消費支出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相比較,平均誤差為0.36%,絕對值的平均誤差為3.30%。這個結果雖然比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得出的結果稍差,但也還是可以接受的。按照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隨著收入增加,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安徽省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為0.69,小于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0.78。因此,綜合來看,筆者計算得出的安徽省居民消費函數是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的。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村居民2012年的消費(7 161元)還沒有安徽省城鎮居民2004年的消費(7 511元)高。2012年安徽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94: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存在著城鄉收入不平等狀況。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對于加快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推動安徽省和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endprint
摘 要:運用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選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利用Excel軟件得出安徽省居民消費與收入的函數關系。經過計算可知,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增加0.69元,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增加0.78元。最后,對安徽省城鄉居民消費與收入的關系做了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安徽;消費函數;消費;收入;Excel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067-03
引言
眾所周知,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消費也會相應增加。由于目前我國各省市發展水平不均勻,導致我國各地區居民消費隨收入增加而增長的幅度也會有所差異。筆者運用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利用Excel軟件得出了安徽省居民消費與收入的函數關系。根據計算出的函數關系,以安徽省為例,收入每增加1元,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增加0.69元,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增加0.78元。經計算得出的2003—2012年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與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數據的平均誤差為0.05%,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與國家統計局所公布的數據的平均誤差為0.36%。
一、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概述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J M 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消費函數的概念,認為消費函數是指反映消費支出與影響消費支出的因素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凱恩斯理論假定,在影響消費的各種因素中,收入是消費的唯一的決定因素,收入的變化決定消費的變化,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也會增加,但是消費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如果消費和收入之間存在線性關系,則消費函數可以表示為:
c(t)=a+b×I(t)
函數式中c(t)表示消費,I(t)表示收入,參數a稱為自發消費,即收入為零時舉債或動用過去的儲蓄也必須要有的基本生活消費,參數b稱為邊際消費傾向。由于凱恩斯提出的消費函數僅僅以收入來解釋消費,因此又被稱為絕對收入假說。
二、安徽省的消費函數
筆者選取2003—2012年安徽省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性支出(表1),將以上兩組數據導入Excel,可以得出以下散點圖(圖1)。圖1中,X軸表示安徽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軸表示人均消費性支出。從圖1中明顯可以看出二者具有很好的線性相關關系。可以畫出一條直線,使這些點均勻的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利用最小二乘法結合所給數據可以得出這條直線方程為
c(t)=515.00+0.69×I(t)
這就是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函數,其中C表示城鎮居民總消費,y表示城鎮居民總收入,邊際消費傾向為0.69。安徽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函數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費增加0.69元。自發消費為515元,大于零;邊際消費傾向為0.69,介于0到1之間,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
如表2、圖2所示,與計算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的方法相同,可以得出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
c(t)=13.00+0.78×I(t)
這就是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其中C表示農村居民總消費,I表示農村居民總收入,邊際消費傾向為0.78。安徽省農村居民的消費函數表明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消費增加0.78元。自發消費為13元,大于零;邊際消費傾向為0.78,介于0到1之間,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
三、安徽省消費函數評價
從表1可以看出,由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計算出的消費支出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相比較,平均誤差僅為0.05%,絕對值的平均誤差也只有0.73%,擬合程度非常高,效果令人滿意。從表2也可以看出,由安徽省農村居民消費函數計算出的消費支出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相比較,平均誤差為0.36%,絕對值的平均誤差為3.30%。這個結果雖然比安徽省城鎮居民消費函數得出的結果稍差,但也還是可以接受的。按照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隨著收入增加,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安徽省城鎮居民邊際消費傾向為0.69,小于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0.78。因此,綜合來看,筆者計算得出的安徽省居民消費函數是符合凱恩斯消費函數理論的。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村居民2012年的消費(7 161元)還沒有安徽省城鎮居民2004年的消費(7 511元)高。2012年安徽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94: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存在著城鄉收入不平等狀況。因此,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對于加快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推動安徽省和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