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摘 要: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關鍵詞:黨的十八大;兩岸關系;和平統一;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中圖分類號:D26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282-02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必須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堅持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1]44這一重要論斷,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們要始終堅持中央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全面貫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不斷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一、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進程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維護統一的價值理念,根植了中國必須統一的強烈意識。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崇高愿望和堅強意志。祖國大陸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奠定了和平統一的雄厚基礎和可靠保障,決定了兩岸關系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創造了科學發展的輝煌業績。我們現在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這必然會更強烈、更廣泛、更高層次地形成和強化兩岸之間的凝聚力,使民族更趨融合、人民更趨團結、國家更趨統一。
黨的十七大以來,在兩岸同胞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對臺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兩岸關系由高度危險的關頭轉向和平發展,開創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系達到60多年來最密切的水平。事實證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需要倍加珍惜、共同維護。我們堅信,在“一國兩制”理論的指導下,一定能夠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局面,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一定能夠實現。
二、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2007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深刻總結過去對臺工作實踐的基礎上,首次提出了“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2]。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講話,首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思想,科學地回答了為什么要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怎樣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大問題。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十八大報告再次強調了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指出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首先,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當今世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也是中國人民的真誠愿望和不懈追求。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提高綜合國力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政府和人民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在當前的國際政治格局中,海峽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契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也有利于整個亞太地區與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穩定。
其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歷史發展趨勢。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始終是兩岸的主流民意。5年多來,兩岸關系發展取得的歷史性突破已經用事實證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行之有效,對推進兩岸關系產生了重大作用。2012 年1 月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兩項選舉結果表明,兩岸關系改善發展的正面影響明顯增強,大多數臺灣民眾認識到“九二共識”對于兩岸關系的重要性,希望兩岸關系繼續發展而不停滯倒退甚至緊張動蕩 [3]351。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利于兩岸積累互信、解決爭議,有利于兩岸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再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聯。解決臺灣問題的核心是實現祖國統一,而和平發展是當前兩岸關系最現實的選擇,是最終實現和平統一的最佳手段。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既從兩岸關系發展的實際出發,彰顯時代特征;又把握了臺灣問題的本質,把解決臺灣問題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它反映出中國共產黨以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的新境界來認知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智慧,也反映出中國共產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分割出去的堅強決心和信心。
三、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基本要求
兩岸關系正處在進一步向前推進的重要歷史機遇期,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努力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
1.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也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一條底線。只有承認“—個中國”,兩岸才能建立實現和平發展所必需的互信基礎和政治環境,兩岸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交流才能順利推進。反之,兩岸和平發展就失去了政治基礎和保障,就變成了空中樓閣。雖然目前兩岸對一個中國政治涵義的認知仍有所不同,但在對中國領土和主權的最基本認識上一直有著共同點和連結點,即雙方都認為大陸和臺灣沒有分裂為兩個國家、兩岸關系不是國與國關系,這就可以求同存異,由此共同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立場。在一個中國前提下,我們對任何有利于維護臺海和平、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一的意見和建議都愿意做出正面回應。正如十八大報告指出的那樣,“對臺灣任何政黨,只要不主張‘臺獨、認同一個中國,我們都愿意同他們交往、對話、合作。” [1]45endprint
2.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
經濟合作是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深化經濟合作,就是要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和兩岸其他協議,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資及其保障機制,建立兩岸密切的經貿合作關系,厚植共同利益,以經濟“暖流”持續滋潤兩岸民眾。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系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內在力量。擴大文化交流,就是要以加深兩岸同胞的感情和增進相互理解為出發點,注重建立恒久穩定的文化交流機制,通過開展更多文化方面的雙向互動,增強一脈相承的民族認同,筑牢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密切人民往來,就是要大力加強兩岸社會融合,增強兩岸利益聯結,使更多臺灣民眾享受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紅利,融洽親如一家的同胞感情,從而為兩岸關系持久和平發展,并最終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奠定堅實民意基礎。維護兩岸和平發展關系的持久性,僅僅靠尋找共同利益、擴展共同利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進行機制建設,用制度來作保障。從某種意義上說,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最終實現完全統一的過程,就是兩岸在平等協商、溝通談判的基礎上,不斷實現機制化,最終形成兩岸都可以接受的制度化安排的過程[4]8。在今后的兩岸交流合作中,要促進平等協商,加強各個領域的制度建設,推動兩岸交往的機制化。
在這些交流合作不斷取得進展的基礎上,著眼于兩岸關系長遠發展,必須為逐步解決癥結性問題創造條件。我們主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打開破解政治難題的瓶頸;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以利緩和臺海局勢、降低軍事安全顧慮;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一起承擔避免國家分裂的義務和責任,一起規劃兩岸關系進程,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前景[3]355。
3.努力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
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理應相互關愛信賴,共同推進兩岸關系,共同享有發展成果。我們要本著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理念,滿腔熱忱關心臺灣同胞,切實保護臺灣同胞權益,積極采取對臺惠民措施,讓臺灣同胞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團結臺灣同胞維護好、建設好中華民族共同家園。凡是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對于部分臺灣同胞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心態和感情,以及由于各種原因對大陸產生的誤解和隔閡,我們不僅要充分理解和體諒,而且要積極采取措施努力疏導、化解。
4.堅決反對“臺獨”分裂圖謀
“臺獨”分裂活動已成為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最大禍害、對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只有堅決遏制“臺獨”分裂活動,才能實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才能維護兩岸同胞福祉。中國人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在反對分裂國家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絕不會有絲毫動搖、妥協、含糊。當前,臺海局勢發生了積極變化,但“臺獨”分裂勢力始終沒有放棄“臺獨”分裂圖謀,沒有停止“臺獨”分裂活動。對于任何“臺獨”分裂勢力,任何“臺獨”分裂活動的企圖,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必須保持高度警惕。“臺獨”分裂行徑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違背兩岸關系發展的歷史趨勢,必然走向徹底失敗,我們對徹底粉碎“臺獨”分裂圖謀充滿必勝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N].人民日報,2007-10-25(1).
[3] 孫亞夫.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李鵬.兩岸和平發展的機制化需求與建構[J].臺灣研究集刊,2009,(2).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