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是我國重要的發展組成結構之一,面對農業自然災害的頻繁出現,其顯著的影響作用直接對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破壞。遙感技術可以進一步對自然災害在發生過程中對農業種植作物的影響進行高精度范圍的監測,強化我國對農業災害的檢測以及處理方面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遙感技術;農業災害;運用
中圖分類號:TP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08-60-1
1 農業災害遙感監測
遙感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并最后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目前利用人造衛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圖像資料。利用遙感技術,可以高速度、高質量地測繪地圖。
1.1 旱災
旱災是我國農業發展中最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由于旱災的出現往往會給我國糧食的生產以及經濟造成嚴重的損失。由于旱災發生過程中造成了土地內部水分的急劇減少,使植物的蒸騰作用受到嚴重的抑制,導致了植物的葉片氣孔處于關閉狀態之后逐漸的枯萎。遙感技術通過向地面發射主動微波和被動微波對地面土壤的水分進行檢測,通過藥膏微波反射回來的頻率,對某一地域的土壤水分含量進行檢測,進而達到提前做好預防旱災措施的準備。
1.2 洪澇
洪澇災害是一種具有極強破壞力的自然災害,由于其發生時具有突然性,往往使人們措不及防,最后造成了大量的財產損失。所以,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洪澇災害一旦發生,會將農作物淹沒并沖毀大量的農田土地。洪澇災害的破壞主體是洪水,由于水體具有可見光等相關數據容易被遙感衛星所采集,所以通過遙感技術的使用能夠有效的對洪澇災害的水體分布面積進行提取,為保護農作物或提前做出預防措施做好準備。
1.3 病蟲害
病蟲害對我國農作物的生長具有明顯的影響,大量的農業病蟲害對農作物的直接破壞造成農作物不可挽回的損失。遙感技術由于具備快速、高效、精準的特點,在進行農作物的監控過程中能夠對農田實行大面積的監測,通過全天候的監測方式在第一時間內發現病蟲害的農田。在利用遙感技術檢測的過程中,由于病蟲害會破壞植物的生長結構,遙感技術會通過植被指數法和紅邊參數法對植物進行紅外分析,進而確定農田是否遭受侵害。
1.4 冷凍害
冷凍災害一旦發生將會使植物的生長環境發生變化,農作物的生長一般選擇適宜的季節在適宜的溫度中進行生長,如果突然發生冷凍降溫,就會造成農田內部植物大面積的死亡或者生長延緩,造成減產以及不可避免的經濟損失。農作物一旦發生冷凍害,作物的內部組織就會受到損傷,內部就會出現抑制因素,造成植被指數在某一時間突然下降,遙感技術正是通過對比影響前后農作物的植被指數對農作物是否發生冷凍害進行分析。
1.5 風雹災
風雹災一般是指由于大風或者臺風在發生過程中帶給農作物的負面影響,雖然風雹災一旦發生所經歷的實踐比較短暫,但是由于風雹災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引起大量的農作物出現倒伏的現象,并將農作物的枝葉打的支離破碎,受到傷害的農作物由于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最終枯萎死亡。而遙感技術在進行風暴災害的預防過程中并不能有效的發揮,由于風雹災對遙感分辨率要求較高,現階段只能夠提供預警信息。
1.6 雪災
雪災的主要發生范圍在我國的北方農作物種植區,一旦發生了長期的冰雪災害,就會對農業種植中的農作物造成影響,使其出現凍死以及返青過晚的問題,使農作物產量出現降低。雪災一旦發生還會導致大量的草牧場提前被大雪覆蓋,造成大量家畜在饑寒交迫中死亡。所以在第一時間掌握雪災發生區域的狀況對處理雪災影響將具有極高的價值。遙感技術通過對地面翻身光譜的分析能夠對雪災發生范圍進行確定,并對雪災的狀況進行分析,了解雪災的積雪等實際狀況,為救援的實施提供可靠的數據。
1.7 其他
綜上所述,由于自然災害的種類十分的廣泛,在進行介紹遙感技術在農業自然災害的監測應用中不能夠全部介紹到位,實際上火災、沙塵暴等自然現象也是當前農業發展過程中影響其健康成長的重要危害,合理的在災害監測中運用遙感技術,將降低實際的各項因素損失。
2 結語
遙感技術在農業災害監測中無論在時效性、空間性還是在經濟性等方面與傳統的農業災害監測手段相比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而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災害監測的重要手段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利用遙感技術進行農業災害監測中,必須進一步加強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的集成,建立完善的農業災害遙感監測評價系統,在及時獲得農業災害面積、范圍、程度等信息的同時,實現農業災害的精確空間定位,并做好農業災情災損評估和災害的分析預測,為政府和農業相關主管部門及時掌握農業災情并采取相應措施提供決策支持。
作者簡介:張立友,白城人工增雨基地,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