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國 (長江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剖宮產兒童與順產兒童健康體質的比較分析
袁新國 (長江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以同一區域同一年齡段(小學六年級)男生110名(順產54名,剖宮產56名,剖宮產率50.9%)、女生96名(順產44名,剖宮產52名,剖宮產率54.2%)為研究對象,對順產與剖宮產兒童的部分身體形態和素質指標進行了比較分析,旨在為研究剖宮產是否對兒童健康體質產生影響提供科學依據。研究發現,順產男性兒童與剖宮產男性兒童在身高、體重、立定跳遠、400m這4項數據得分均值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順產女性兒童與剖宮產女性兒童在身高、體重數據得分均值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立定跳遠和400m數據得分均值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且順產女性兒童明顯優于剖宮產女性兒童。
剖宮產;順產;體質分析
兒童健康問題是各國公共衛生界所重視的重要議題。基于預防醫學的角度,為了及早發現健康的危害因子,除了重視適齡婦女的生育健康之外,監測剖宮產小孩的生長和發育更是研究的重點任務。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剖腹產逐漸以公共爭議的形式在媒體現身,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頻繁受到各界廣泛的討論。昔日僅僅出現在產科醫學界內部辯論的研究主題,而今轉化為公共議題,據張雯執等[1]對我國醫院剖宮產率的調查,分娩中剖宮產率逐年上升,由20世紀90年代的18.1%上升為21世紀的34.7%,少數醫院的平均剖宮產率達60%。世界衛生組織積極關注了全世界范圍內過高的剖宮產率,提出要求剖宮產率必須控制在15%以下,2013年8月2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國疾控中心發起的“婦幼健康教育與傳播技能”培訓項目啟動儀式上,提出我國剖宮產率已位居世界第一,平均剖宮產率達46%,部分地區甚至高達70%~80%,剖宮產率連年居高不下,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3倍,呈不斷高攀趨勢,且尚未達到穩定水平。
國內文獻報道剖宮產對新生兒的不利影響主要有新生兒綜合癥(由于分娩時胎兒未經過宮縮及產道擠壓,新生兒易發生窒息、濕肺、肺透明膜病變,剖宮兒呼吸窘迫并發癥比陰道分娩者要高2~14倍[2])和新生兒骨折(由于人為牽拉或器械作用,剖宮產兒易發生股骨骨折和顱骨骨折)。國外調查研究提出剖宮產可引起神經發育異常,使剖宮產兒神經疾病發生的危險性增加[3],剖宮產兒日后有可能出現定位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及閱讀、打球困難等[4]。縱觀國內外研究,無論是剖宮產率的統計,還是適應癥的探討,這些解釋模型大都是醫院的產婦生產記錄以及經驗的整理,即使涉及社會關系也僅成為病歷紀錄,而非研究數據。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普遍下降,而體質的下降是否與我國剖宮產率不斷升高有關,為此,筆者對順產與剖宮產兒童的部分身體形態和素質指標進行了比較分析,旨在為順產與剖宮產是否影響體質方面提供科學研究的依據。
以同一區域同一年齡段(小學六年級)少兒為研究對象,共測試有效對象男生110名(其中順產54名,剖宮產56名,剖宮產率50.9%),女生96名(其中順產44名,剖宮產52名,剖宮產率54.2%),資料以SPSS PC 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剖宮產男性兒童與順產男性兒童體質統計表和分析表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根據表2分析,順產男性兒童與剖宮產男性兒童獨立樣本t檢驗2組數據做方差齊性檢驗,身高指標中F值為0.333,P值為0.565,P值大于0.05,說明方差相等,因此t值為0.848,通過雙側檢驗, P=0.398,大于0.05,說明2組身高數據得分均值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體重、立定跳遠、400m這3項指標中P值均大于0.05,說明方差相等,順產男性兒童與剖宮產男性兒童體重、立定跳遠、400m這3項數據得分均值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1 剖宮產男性兒童與順產男性兒童體質統計表

表2 剖宮產男性兒童與順產男性兒童體質分析表
剖宮產女性兒童與順產女性兒童體質統計表和分析表分別如表3和表4所示。根據表4可以看出,順產女性兒童與剖宮產女性兒童獨立樣本t檢驗2組數據做方差齊性檢驗,身高和體重指標中F值分別為2.556和2.225,P值分別為0.114和.140,P值均大于0.05,說明方差相等,因此t值分別為0.584和.433,通過雙尾檢驗,P值均大于0.05,說明兩組身高數據得分均值方面不存在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和400m指標中F值分別為0.041和2.640,P值分別為0.840和0.109,P值大于0.05,說明方差相等,因此t值分別為2.067和-2.242,通過雙側檢驗,P=0.043和P=0.028,均小于0.05,說明順產女性兒童與剖宮產女性兒童立定跳遠和400m數據得分均值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3 剖宮產女性兒童與順產女性兒童體質統計表

表4 剖宮產女性兒童與順產女性兒童體質分析表
兒童健康體質由身體形態、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組成,基于條件限制,筆者沒有進行全面性、大樣本數的研究,僅限于理清和探索剖宮產體質研究的基礎架構,為建立剖宮產研究資料的學術指標提供依注。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個體的差異性和環境的區別等因素均會影響其健康體質,未來可針對相關的樣本,追蹤縱向的影響因子更能精確地預測結果,以期建立生長的預測模式和各變項之間的相關性,建立幼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人成長與健康的依據,需要更多地關注剖宮產的長期影響,以對那些考慮進行剖宮產手術的女性提供更好的建議,為順產與剖宮產在體質影響方面的差異性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1]張雯執,劉兆娟.近30年國內剖宮產率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10):661-662.
[2]蔡俊琴,王燁.剖宮產并發癥分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26(2):30-31.
[3]Verdoux H,Geddes J R,Takei N,et al.Obsteric complications and age at onset in schizoprenia;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meta2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J].Am J Psychiatry,2001,154(9):12201.
[4]任桂英,王玉鳳,顧柏美,等.北京市東城區兒童行為問題與感覺統合失調的調查報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7,11(1):34.
[編輯]李夢霞
G804.49
A
16731409(2014)25009003
2014-05-06
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3D024)。
袁新國(1972),男,碩士,副教授,現主要從事民族傳統體育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