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水石
江西省安遠縣是一個集山區、革命老區、羅霄山片區、自然災害多發區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安遠縣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全面推進和羅霄山脈特困片區扶貧攻堅全面實施的重大機遇,以革命老區扶貧攻堅先行先試示范縣建設為重點,充分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生態資源,以臍橙、煙葉、食用菌、生豬等特色產業為主,大力開展產業扶貧,開發鄉村旅游業,發展林下經濟新模式,不斷強化扶貧的“造血”功能,扶貧開發工作穩步推進。全縣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20375戶91402人減少至2013年的17964戶69729人,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產業扶貧主要做法
(一)發展專業合作組織,增強產業扶貧帶動力。
安遠是個傳統農業縣,全縣煙葉面積17608畝,果業面積36.2萬畝。為提升農業產業發展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經過引導扶持,安遠縣形成了以果業、煙葉為主的農民合作社,大力推廣普及先進科技,通過互聯網、統一參加展銷會、發布廣告等形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采取合作社擔保貸款、政府貼息貸款等方式解決貧困人群資金缺乏的問題,在幫助農
民脫貧致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如安遠縣三百山鎮仙人峰果業合作社采取“統一防治、統一打藥、統一砍樹、統一施肥”的“四統一”防控模式,在去年贛南柑橘黃龍病爆發,局部地區發病率高達12%的大背景下,依靠先進技術和科學管控,硬是將合作社2580畝臍橙園的黃龍病發病率降到了1%。
目前,安遠縣工商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92家,涵蓋種植、畜牧、林業等多個行業,輻射帶動農戶7620戶。王品柑桔農業專業合作社,仙人峰、偉億達、嘉豐果業專業合作社等被評為省級示范社。
(二)實行精準施策,提高產業扶貧精準度。
安遠縣科學準確地對全縣現有貧困人群情況進行定位分析,對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采取動態式管理,以精準化的思路抓產業扶貧攻堅,做到扶貧到戶、精準到人。
一是妥善開展移民搬遷。安遠縣整合使用國家、省、市相關資金,對居住在深山區、地質災害區的群眾實施整體搬遷,近年來共搬遷各類移民4009戶22611人。同時,將移民集中安置點重點設在工業園區、中心鎮、中心村、產業基地附近,對有務工意向的貧困勞動力,由鄉(鎮)勞動保障所引導推薦就業。搬遷新增人口的聚集也推動了當地城鎮化的發展,移民集聚重鎮版石鎮成為全省小城鎮建設示范鎮。
二是加強技能培訓。安遠縣依托縣職校、農民創業學院、農村黨員創業孵化基地、實用技術推廣基地等平臺,每年免費對貧困戶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整合“雨露計劃”、“陽光工程”、“金藍領工程”等培訓資源,將職業培訓與就業市場、工業發展、招商引資等工作相結合,對貧困勞動力開展委培式、實用性高的專業技能培訓,使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三是大力扶持自主創業。對掌握一定技術,有創業愿望和能力的貧困戶,安遠縣采取制定創業規劃、結對幫扶、提供金融支持等各種措施積極幫助他們進行自主創業,并通過提供項目、資金、培訓等方式扶持致富帶頭人、技術能人、農村經紀人創業興業,提高他們參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能力。近幾年安遠培育了一批臍橙產業致富帶頭人、農村經紀人,使安遠臍橙在國內的銷售市場拓寬到北京、沈陽、呼和浩特、武漢等大中型城市,并遠銷中東、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臍橙產業年產值達15億元,成為全縣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三)發展鄉村旅游,拓寬產業扶貧載體。
安遠縣依托優美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編制《連片特困地區安遠縣旅游產業扶貧規劃》,吸引有資源條件的貧困地區和有條件的貧困群眾參與并融入到旅游產業,成功探索出以三百山風景區生態旅游輻射帶動,鄉村旅游、農業觀光旅游配合的邊遠山區旅游扶貧新模式。
安遠的旅游扶貧產業項目直接覆蓋12個鄉鎮的58個村,輻射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人口1.2萬人,同時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加大了重點景區、鄉村旅游農業觀光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全縣投入貧困地區的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資金約 4200萬元,初步建成旅游扶貧產業基地2個,果業觀光基地3個,鄉村旅游點12個,發展農家旅館、休閑生態農莊、鄉村飯館(飯莊)、鄉村農家樂、鄉土產品商店112家,形成美食專業村、鮮果采摘專業村35個。
三百山鎮符山村村民鄧慈長,全家5口人先前以外出打工為生。2012年在掛點單位結對幫扶下,享受縣扶貧免費學技術和創業扶貧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率先辦起了生態休閑農莊,生意非常紅火,2013年實現年純收入13萬元,當年實現了危舊土坯房改造的住房夢。
(四)開展金融幫扶,增強產業扶貧造血功能。
金融支持是推進產業扶貧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加大扶貧“造血”功能的源動力。近年來,安遠縣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大力推動和發展“銀行+農戶”、“銀行+中介組織+農戶”、“銀行+合作社+農戶”等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信貸模式,做強做優小額農貸、聯保貸款、信用共同體貸款、下崗再就業貸款、林權抵押貸款等信貸品牌。全面拓展小微貸款業務,積極探索擔保公司擔保、企業聯保、信用共同體、果品質押、收費權質押、林權抵押等擔保方式,通過完善風險分散機制,發掘更多有效需求。
2013年,安遠縣發放小額信用類貸款14951戶,累計發放金額65243萬元。組織金融、財政、人保、林業等多個部門,開辦返鄉農民工創業、農村黨員創業等貼息貸款,加大貼息扶持。2011-2013年,全縣共發放扶貧貸款2980萬元,安排到戶貼息資金149萬元,2648戶群眾獲得貸款貼息扶持。通過不斷加大資金扶貧力度,有效緩解了農戶發展資金短缺困難,激發了農民自我發展、自主創業熱情。endprint

幾點啟示
事實證明,產業扶貧是提高扶貧開發整體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安遠縣正是靠著堅持不懈地實施產業扶貧策略,克服交通閉塞、基礎薄弱等先天不足,走出了一條富有成效的扶貧開發之路。從安遠縣歷年來采取的主要舉措中,可以總結出如下幾點經驗啟示。
啟示一: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是前提。
因地制宜是產業扶貧的基礎和前提,規劃是產業扶貧的路線圖、任務書,只有因地制宜地合理規劃,才不會讓農民的苦干變為白干,才能讓農民得到產業扶貧的實惠。要把扶貧開發作為全縣“三農”工作的重點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將扶貧開發規劃和農業、工業、旅游等產業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土坯房改造等方面緊密結合,做到相互融入、相互促進,努力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并有選擇地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業發展的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
啟示二:整合資源、用好政策是保障。
產業扶貧,資金是保障,政策是助推器。搞好產業扶貧,要緊緊圍繞增加貧困群眾增收這一核心,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部門幫扶、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以項目為載體,以貧困村為重點,整合部門(社會)及對口幫扶單位資源、資金、項目,把優勢資源集中投入到貧困鄉鎮、貧困村莊,做到建設一個項目、培植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如安遠縣利用省人保財險公司在安遠扶貧的優勢,率先啟動了農業保險工作,為貧困群眾發展扶貧產業提供了安全保障。另外,要拓寬融資渠道,調動金融機構參與扶貧開發工作的積極性,健全引導信貸資金投向貧困地區的激勵政策和機制,切實解決貧困農戶貸款難等問題。
啟示之三:加強引導、激活主體是根本。
產業扶貧的主體是農民,核心是發展能帶動農民致富的產業,實現農業發展、農民致富,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性改變。要積極發揮地方黨委政府對農民的引導扶持作用,落實相關配套優惠政策,引導、鼓勵土地向種養大戶、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激發農民發展規模種養的積極性。要整合農村教育培訓資源,加大對貧困戶的培訓力度,增強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要鼓勵種養大戶、運銷能手牽頭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龍頭企業聯合農民創辦合作社,采取“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方式,通過以強帶弱、強弱組合的形式,激發農民主體活力,實現貧困戶的穩步脫貧。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