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金融對‘三農的支持,對于強化糧食安全保障、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具有重要意義。要從‘三農發展的要求出發,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培育農村金融市場,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和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好差別化存款準備金制度,完善金融監管和風險防控機制。涉農金融機構要樹立普惠金融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下‘沉經營重心,不脫農、多惠農,不斷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能力和水平。”
——4月22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
“我國適合開發的耕地后備資源已經殆盡,耕地開發利用已經達到生態的極限。隨著東南沿海地區的城鎮化建設,我國糧食生產的中心和質量中心開始向北轉移,到了80年代已經轉移到了黃淮海平原,如今東北大米占據了各大超市的貨架。這種現象導致了我國耕地的扭曲錯位——北方干旱缺水,卻逐漸肩負起產糧的重任,南方水分充足,耕地數目卻急劇減少。”
——在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土地管理系教授孔祥斌看來,中國耕地資源質量正面臨嚴重挑戰。他同時強調,與產糧重心北移相對應的是水危機,“北方氣候干旱,需要依靠灌溉系統,為了實現一年兩熟,很容易造成地下水的過度利用”。
“當今中國,有非常現代化的城市,也有非常貧困的地方,而越是貧困的地方,城鎮化的程度越低。這就相當于分化成了“兩個中國”—“富裕的中國”和“貧窮的中國”,而且兩者的差距還在擴大。這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不能忽視的國情。我們寄希望于中國的城鎮化能逐漸縮小這個差距,而不是繼續擴大差距。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強表示,中國的城鎮化相對后發。高新技術方面,后發國家可以跳過先發國家的一些發展階段;但城鎮化進程往往很難跳躍,必須逐步累積發展。
“把黨的惠民政策從書本上搬下來,變成老百姓自己的語言來宣講,比照本宣科更受歡迎;讓村干部上臺講比住村干部上去講效果更好;讓村民自己站出來講比干部講更加生動和深刻。”
——喀什地委組織部住喀什市荒地鄉園藝場工作組干部張啟滿談住村感受。
“干部像候鳥,總往城里跑;工作搞遙控,晚上人難找。”
——近年來,在廣西一些縣(市、區)和鄉(鎮),不少干部工作雖在縣鄉,吃住卻在城市,每到下班時間,鄉鎮辦事窗口門戶緊閉,政府大院一片寂靜。3月中旬,廣西樂業縣臨時抽調人員組成暗訪組,突擊檢查了8個鄉(鎮)干部在崗情況,竟查出了48名“走讀”干部。對于這類干部,當地群眾如此描述。
“在中國的醫療市場上,相比公立醫院這座‘高山,民營醫院還是個‘山丘。”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劉國恩坦言,民營醫院發展“瓶頸”很多,比如發展結構不合理、發展空間受限制、相關配套政策不完備、發展面臨信任危機等,其中有兩個問題尤為緊迫:一是人才短缺,二是政策壁壘。
“我國城市供水有很高的風險,主要體現在產業布局、風險管理、政府監管、老舊設備的更新改造以及供水體制五個方面。后三個問題只要真正重視,相對容易一些;產業布局的問題是發展帶來的,很難根本性扭轉,只能面對;真正有難度的還是供水體制問題,因為‘城市供水是天然的壟斷,沒法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改善服務、提高水質就變得很困難。”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飲用水安全教研所教授張曉健認為,近期的“蘭州水污染”事件不是個案,反而反應了我國城市供水普遍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