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琳+馮利東+翟和平
近幾年,內蒙古興安盟成為了一個讓很多游客都流連忘返的旅游勝地,而幾年前的這里,還有些嘎查的牧民仍然住著茅草屋,一直是內蒙古自治區扶貧的重點對象。
哈日珠日和嘎查隸屬興安盟扎賚特旗胡爾勒鎮,是一個純牧區,有兩個自然村,共486戶、1806人,全嘎查擁有貧困戶286戶、1103人,人均年收入190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嘎查村。
2006年,自治區組織137個區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對興安盟的貧困嘎查村開展定點幫扶工作。
據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定點幫扶興安盟的負責人介紹,五年來財政廳共投入幫扶資金2500多萬元,辦了26件實事,包括幫助農牧民改造茅草屋和土危房,修建鄉村公路,配套建設文化室,為胡爾勒鎮中心學校建學生宿舍樓等等。嘎查基礎設施以及公共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農牧業產業結構得到調整,為農牧民不斷增加收入打下了基礎。哈日珠日和嘎查幫扶工作多次受到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和興安盟盟委、政府的肯定,幫扶嘎查被樹為自治區幫扶工作示范點。
內蒙古財政廳黨組對哈日珠日和嘎查的幫扶工作高度重視,從幫助結對地區農業增產、農牧民增收、經濟增效的實際出發,把支持困難地區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落實“一把手”責任,列入重要工作日程。
為制定好幫扶工作方案,廳領導帶領廳機關承擔幫扶任務的處室負責人,深入到幫扶點調研,廣泛征求盟、旗、鎮干部的意見,幫助謀劃脫貧致富的途徑和辦法,共同研究制訂了《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定點幫扶興安盟扎賚特旗工作規劃》。廳機關黨委還印制了《幫扶項目資金落實情況跟蹤表》,不定期地與幫扶責任處室進行聯系,跟蹤幫扶資金落實到位情況。
說起哈日珠日和嘎查的新容貌,胡爾勒鎮鎮長說:“前幾年這里的農牧民住的是茅草屋,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在自治區財政廳的幫扶下,這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整齊齊的磚房取代了草房,猶如給哈日珠日和嘎查換了件新裝”。
2011年,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實施第二輪幫扶,定點幫扶工作延長至2015年,并重新調整了幫扶嘎查村,自治區財政廳的聯系點調整為扎賚特旗胡爾勒鎮西胡爾勒嘎查。
西胡爾勒嘎查位于胡爾勒鎮東南部10公里處。總面積23平方公里,轄2個艾里,現有耕地8633畝,其中水澆地5600畝。可利用草場面積11878畝,林地面積594畝,總戶數158戶,總人口620人,其中貧困戶70戶,貧困人口280人。
小紅光艾里和西胡爾勒艾里屬于淺山丘陵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均勻,適合農作物生長,但缺少主導產業。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科學選項,自治區財政廳領導們進農戶、訪農情、搞協調、辦實事。2011年建設水澆地土地治理1500畝,打井6眼,全部安裝針式噴灌機;發展舍飼養雞,在小紅光艾里南,西胡爾勒嘎查路西建設200㎡標準化雞舍4處,2012年又投資100萬元進行了擴建;2013年新建了200平方米綜合文化活動室和120平方米幼兒園等。
“現在的西胡爾勒嘎查如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寬敞的磚房、整齊筆直的水泥路、晚上還有路燈。農牧民閑暇的時候還能去文化廣場陶冶情操、放松疲憊的身體。”西胡爾勒嘎查牧民巴音說:“每天晚上,我們吃完飯都會上廣場溜一圈,偶爾跳跳廣場舞。”
如今的扎賚特旗胡爾勒鎮生產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組合,嘎查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壯大,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