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琴
摘 要:稅收政策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方式,應該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需要,構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稅收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基于此,分析了我國建立綠色稅收體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討了實施綠色稅收在我國是否可行。
關鍵詞:綠色稅收;環境保護;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8-0171-02
引言
目前,面對世界各國自然環境的逐漸惡化,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已經不容忽視,而構建綠色稅收體系是提高環境質量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方式。20世紀90年代,世界綠色稅收開始出現;進入21世紀,針對出現的全球氣候變暖及環境遭到嚴重污染等問題,在全球推廣綠色稅收更顯得尤為重要。在2009年11月召開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我國政府宣布預期在2020年實現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40%—45%的目標;2010年“兩會”期間,多次提到“低碳經濟”;同年,上海世博會提出了“低碳世博”。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全國黨代會報告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并第一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因此,加快構建我國完善的綠色稅收體系,對于有效地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構建綠色稅收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一)綠色稅收與稅收的“公平原則”相吻合
庇古早在1932的《福利經濟學》就提出“外成本內在化”的經濟外部理論。根據庇古的外部效應理論,早在20世紀70年代,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就提出了“污染者付費原則”,污染者承擔其與所造成社會損失相當的稅收。綠色稅收是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企業征收的一種稅,并可將稅款用于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則可以使污染環境的企業形成的負外部經濟性內在化,符合“誰污染、誰治理”這一基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與稅收的“公平原則”相吻合,從而促進企業參與環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綠色稅收可以促進環保產業的大力發展
綠色稅收,既對污染環境及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和產品征稅,也對防治環境污染和保護資源的行為和產品給予稅收優惠。因此,綠色稅收可以促進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不僅包括防治污染類產品,而且包括環保產品開發和營銷、環保技術轉讓、環保咨詢、低公害產品等領域的綜合性新興產業。
(三)綠色稅收有利于增強企業和個人的環保意識
稅收具有強制性,凡是法律規定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必須依法納稅,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例外,否則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開征綠色稅收,可以增強企業和個人的法律意識,是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地促使企業節約、合理利用資源,控制污染,提高企業治理和控制污染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同時,企業和個人在繳納綠色稅收時,自然也會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我國構建綠色稅收體系的可能性分析
(一)我國實行的排污費制度為綠色稅收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按照現實情況,同時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就提出了“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197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批準了《環境保護工作匯報要點》,首次提出排污費制度。1982年2月5日,國務院頒布《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從當年7月1日起在全國開始實施,排污費制度在我國正式啟動。2003年頒布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和《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使我國的排污收費制度走向成熟。征收項目包括水、氣、固體廢物、噪聲及放射性廢物五大類共113項。
排污費制度實施30多年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污染治理能力有所增強,而且有效地促進了環保系統的建設。同時,觀測廢物排放物質的密集度和統計方面的技術也在取得不斷進步,加大了利用工具直接測量污染并付費的可行性,為我國綠色稅的征收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
(二)國外課征綠色稅收的先進經驗為我國提供啟示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就面臨了嚴重的社會污染問題,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了保護環境,國外陸續開征綠色稅收。國外課征綠色稅收的政策,主要體現在利用稅收杠杠促進經濟,加大低碳技術的創新力度。其一,國外普遍開征環境稅,包括噪音稅、水污染稅、對固體廢棄物處理征稅和空氣污染稅等;其二,利用稅收優惠,加大對低碳排放發電站技術的研究;其三,將碳作為征稅對象,征收專門的碳稅,來減少碳的消耗排放等。這些稅種的開征,有效地控制了生態環境的惡化。國外的成功做法為我國構建綠色稅收體系提供借鑒的經驗,在開征綠色稅收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借鑒國外一些成熟的做法,盡量少走“彎路”。
(三)我國政府重視環境保護使構建綠色稅收體系成為可能
近年來,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保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出臺了《中國21世紀議程》、《關于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等多個綱領性文件,全國人大八屆四次會議批準通過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確立了一系列的環境發展目標。又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不斷宣傳稅法,推廣稅法知識,極大地增強了企業和個人的納稅意識,社會的納稅風氣好轉。此外,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也寄希望于政府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改善環境,為我國引入和建立綠色稅收提供了契機。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具備構建綠色稅收的主、客觀條件,在我國進行綠色稅收體系的優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因此,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與世界稅制改革的走向—構建綠色稅收體系是必然趨勢。
我國的資源是有限的,保護環境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而綠色稅收作為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意義尤為重大。因此,我國應該加大稅制改革的步伐,盡快建立一套完善的適應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稅收體系。
參考文獻:
[1] 董雪.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綠色稅收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2.
[2] 李毅.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稅收政策選擇[J].財會研究,2010,(24):25-26.
[3] 陳萬山.構建我國綠色稅制的問題與對策探討[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4] 鮑文.生態稅與低碳經濟發展[J].特區經濟,2010,(2):126.
[5] 王小寧,等.基于低碳經濟的稅收制度研究[J].會計之友,2011,(10):94-95.
[6] 彭燕麗.我國綠色稅收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商業時代,2011,(34):93-94.
[7] 鄧秋柳.我國綠色稅收體系構建的經驗借鑒與現實選擇[J].會計之友,2010,(12):101-103.
[8] 程黎.完善我國綠色稅收體系的建議[J].中國財政,2011,(23):47-48.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green taxation system in China
ZHU Ya-qin
(Management School ,Shenyang Engineering college,Shenyang 110136,China)
Abstract:Tax policy a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government to regulate economy,should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en tax system is crucial. Based on this,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green taxation system in China,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 tax in China is feasible.
Key words:green tax;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easibility
[責任編輯 柯 黎]